第200章关注及反应
李巡按意识到了《五寨堡新闻报》的力量,以及对文官话语权的挑战,不过李巡按忽然觉得自己没有对付这种报纸的手段。
大明的报纸分邸报(官报)及民报,邸报由通政司管理及发行,直接受皇帝管辖。而民报则是在各府官员的监督下,由民间自设报房,编选一部分从内阁等地抄来的邸报稿件公开发售,报房多设在北京。相对的,出于统治的需要,不论是邸报还是民报,都较为刻板,除了政治上的东西,余者事物很少,也很少能自己做主编选新闻。
不过虽《五寨堡新闻报》有许多不合理不合法的地方,但黄来福乃是一镇总兵,深受万历帝宠爱,就算以此弹劾黄来福,在内阁及万历帝看来,也是属于小事。不过李巡按认为自己为民作主,不管如何,他都要弹劾黄来福。
他抚须沉吟,一条条,一件件事情涌上心头,最后写下了《请旨严行查究山西镇总兵黄来福疏》。
……
现在的黄来福,不知什么时候,他的一举一动己是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前些时间五寨书院一些不听话的文人被赶走,还有商贾被清理的事,在山西镇各地闹得沸沸扬扬。
一些时间里,许多被驱文人们到李巡按治所处哭诉,成为了宁武关当地的一景。对这个事情,除了一部分读书人外,大多数人都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闲谈后就算了。对他们来说,紧跟着黄军门干活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这些事情发生后,也让黄来福更成为各人注意的焦点,不久后,他搞出了《五寨堡新闻报》,又引起了更大的关注。这种报纸的形式,让各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受到各阶层的欢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邸报从唐时兴起,发展到明朝后,制度己经非常完善。每天里,硃批章奏传下后,六科或通政司把这些章奏经过筛选、编辑后,形成统一的文稿,然后发布消息。每天抄传,每期邸报刊登的消息最少在1条左右,每期字数至少在5000以上,最后由驿站每五日集中送报一次。
明初中时,邸报由各省派驻京城的提塘官抄录,然后传送回各省。几乎每个府州,每年都需要抄报银近百两,以专雇在京抄报人的支出,还有驿卒的送报费支出。
也确实,邸报抄报的传递速度总是快过正式的公文运转。如海瑞尚未接获调令,却先从邸报上得知了将换一个岗位的消息。当然了,由于通政司负责传抄邸报内容的官员们受到严格的控制,没有自行采写新闻与评论的权利,而且由于朝廷控制邸报的严厉,禁止抄报,在大明,邸报的读者群并不广,多为一些地方官员,一些京官们与贵族,还有一些士大夫及地方官的幕僚、座上客、亲友等人,普通百姓是很难看到邸报的。
当然了,百姓商人们获知朝政消息的渴望是强烈的,只是大家苦于没有相关的渠道,许多不差钱的百姓富户们就结交官员,希望能获得邸报,如西门庆就有本事从从巡按衙门那弄来邸报,虽说拿到手后,这类手写抄传的邸报价格不菲。
而且,这也是违法的,又不知道经过几手,邸报在层层下传的转抄传报中,其中的内容也相应的受到某种程度的删节和筛选。因为各级官员在邸报的传抄过程中,往往只抄传与自己有关系的和自己感兴趣的消息报道,无关的和无兴趣的,他们就不会抄传。
到了万历时,民间出现了许多民报商人,专门贩卖邸报,形成了很大的售卖网点,还出现了许多印局和报馆,这些商人相互竞争,甚至直接买通某些官员的小厮或司礼监的太监,将奏章内容提前透漏出来以供贩卖。如此一来,邸报获取的容易度及流通范围增加了许多。
不过还是有很大限制,比如民报馆只能转载及贩卖官报,禁止自己编写新闻及评论,读者群也多为读书人,价格也不菲。哪如《五寨堡新闻报》?如此的肆无忌惮,视律法为无物,自己采写新闻与评论不说,还登商人的广告,还连载传奇小说,还有各样的商事及农事信息?
这多么让人新鲜?因此《五寨堡新闻报》发行后,不说五寨堡各人争先购买,就是堡外各州各县的读书人,商人,还有一些识字的百姓们,都是争先恐后购买。
特别是那些文人们,一边骂着报纸内容恶心,因为上面多为拍黄来福及万历帝马屁的内容。一边骂黄来福身为总兵,知法犯法。一边骂报纸低俗,虽然这份报也是用邸报所用的“宋体字”,但因为官方的邸报都是文言文,只有《五寨堡新闻报》用白话文,虽说通俗易懂,但还是不免让读书人们鄙视。
不过虽说如此,文人们还是争先恐后地购买,一边骂恶心,一边却是以读《五寨堡新闻报》为荣,现在大家见面都是说,今天你看《五寨堡新闻报》了吗?
最重要的是,《五寨堡新闻报》新鲜不说,还便宜,厚厚的一大叠报纸,才一文钱。就算升斗小民们,也买得起啊。这也是黄来福只用于宣传的目的,不差钱的缘故。明末时,虽然木活字印刷己经起步,但此时报纸的主流仍然是手抄,时而也有雕版印刷,黄来福则是用金属活字印刷,速度快得不得了。
李巡按意识到了《五寨堡新闻报》的力量,以及对文官话语权的挑战,不过李巡按忽然觉得自己没有对付这种报纸的手段。
大明的报纸分邸报(官报)及民报,邸报由通政司管理及发行,直接受皇帝管辖。而民报则是在各府官员的监督下,由民间自设报房,编选一部分从内阁等地抄来的邸报稿件公开发售,报房多设在北京。相对的,出于统治的需要,不论是邸报还是民报,都较为刻板,除了政治上的东西,余者事物很少,也很少能自己做主编选新闻。
不过虽《五寨堡新闻报》有许多不合理不合法的地方,但黄来福乃是一镇总兵,深受万历帝宠爱,就算以此弹劾黄来福,在内阁及万历帝看来,也是属于小事。不过李巡按认为自己为民作主,不管如何,他都要弹劾黄来福。
他抚须沉吟,一条条,一件件事情涌上心头,最后写下了《请旨严行查究山西镇总兵黄来福疏》。
……
现在的黄来福,不知什么时候,他的一举一动己是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前些时间五寨书院一些不听话的文人被赶走,还有商贾被清理的事,在山西镇各地闹得沸沸扬扬。
一些时间里,许多被驱文人们到李巡按治所处哭诉,成为了宁武关当地的一景。对这个事情,除了一部分读书人外,大多数人都是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闲谈后就算了。对他们来说,紧跟着黄军门干活赚钱,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这些事情发生后,也让黄来福更成为各人注意的焦点,不久后,他搞出了《五寨堡新闻报》,又引起了更大的关注。这种报纸的形式,让各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受到各阶层的欢迎,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邸报从唐时兴起,发展到明朝后,制度己经非常完善。每天里,硃批章奏传下后,六科或通政司把这些章奏经过筛选、编辑后,形成统一的文稿,然后发布消息。每天抄传,每期邸报刊登的消息最少在1条左右,每期字数至少在5000以上,最后由驿站每五日集中送报一次。
明初中时,邸报由各省派驻京城的提塘官抄录,然后传送回各省。几乎每个府州,每年都需要抄报银近百两,以专雇在京抄报人的支出,还有驿卒的送报费支出。
也确实,邸报抄报的传递速度总是快过正式的公文运转。如海瑞尚未接获调令,却先从邸报上得知了将换一个岗位的消息。当然了,由于通政司负责传抄邸报内容的官员们受到严格的控制,没有自行采写新闻与评论的权利,而且由于朝廷控制邸报的严厉,禁止抄报,在大明,邸报的读者群并不广,多为一些地方官员,一些京官们与贵族,还有一些士大夫及地方官的幕僚、座上客、亲友等人,普通百姓是很难看到邸报的。
当然了,百姓商人们获知朝政消息的渴望是强烈的,只是大家苦于没有相关的渠道,许多不差钱的百姓富户们就结交官员,希望能获得邸报,如西门庆就有本事从从巡按衙门那弄来邸报,虽说拿到手后,这类手写抄传的邸报价格不菲。
而且,这也是违法的,又不知道经过几手,邸报在层层下传的转抄传报中,其中的内容也相应的受到某种程度的删节和筛选。因为各级官员在邸报的传抄过程中,往往只抄传与自己有关系的和自己感兴趣的消息报道,无关的和无兴趣的,他们就不会抄传。
到了万历时,民间出现了许多民报商人,专门贩卖邸报,形成了很大的售卖网点,还出现了许多印局和报馆,这些商人相互竞争,甚至直接买通某些官员的小厮或司礼监的太监,将奏章内容提前透漏出来以供贩卖。如此一来,邸报获取的容易度及流通范围增加了许多。
不过还是有很大限制,比如民报馆只能转载及贩卖官报,禁止自己编写新闻及评论,读者群也多为读书人,价格也不菲。哪如《五寨堡新闻报》?如此的肆无忌惮,视律法为无物,自己采写新闻与评论不说,还登商人的广告,还连载传奇小说,还有各样的商事及农事信息?
这多么让人新鲜?因此《五寨堡新闻报》发行后,不说五寨堡各人争先购买,就是堡外各州各县的读书人,商人,还有一些识字的百姓们,都是争先恐后购买。
特别是那些文人们,一边骂着报纸内容恶心,因为上面多为拍黄来福及万历帝马屁的内容。一边骂黄来福身为总兵,知法犯法。一边骂报纸低俗,虽然这份报也是用邸报所用的“宋体字”,但因为官方的邸报都是文言文,只有《五寨堡新闻报》用白话文,虽说通俗易懂,但还是不免让读书人们鄙视。
不过虽说如此,文人们还是争先恐后地购买,一边骂恶心,一边却是以读《五寨堡新闻报》为荣,现在大家见面都是说,今天你看《五寨堡新闻报》了吗?
最重要的是,《五寨堡新闻报》新鲜不说,还便宜,厚厚的一大叠报纸,才一文钱。就算升斗小民们,也买得起啊。这也是黄来福只用于宣传的目的,不差钱的缘故。明末时,虽然木活字印刷己经起步,但此时报纸的主流仍然是手抄,时而也有雕版印刷,黄来福则是用金属活字印刷,速度快得不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