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埃塞俄以亚共和国,连续三年的大饥荒已经让这个国家足足饿死了上百万的人口。很难想像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地球上还会发生如此严重的人间惨剧。
埃塞俄比亚和相邻的几个国家所发生的严重饥荒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国际人权机构,联合国都开始关注起了非洲大陆人民的生存状况。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同情起了这里的人们所遭遇的不幸。就在今年,为了筹集善款帮助饱受饥饿折磨的非洲人民,由美国著名歌星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纳尔·里奇共同谱写,并由美国45位歌星联合演唱的《earetheorld》震撼了亿万人心,让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在了这片被遗忘的大陆上。
随着全球对埃塞俄比亚关注度的提高,美国国内的新闻和传媒机构也参与了进来。他们纷纷来到了这片苦难的土地上挖掘新闻素材,寻找值得报道的新闻线索。在这些人当中,有不少的记者并非那些大型新闻机构的长期雇员,他们有的仅仅是靠着挖掘和调查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来赚取金钱上的回报。纽约时报的政治专栏记者佐伊就是其中的一员。
这几天来佐伊在埃塞俄比亚所看到的事情虽然触目惊心,但是这些东西并不是佐伊最需要的新闻素材。佐伊作为纽约时报的专栏记者,凭借着多年的行业经验知道自己要想在千百篇报道非洲饥荒的文章中脱颖而出,非得具有独特的视角,以及与众不同的观点才可以。
作为纽约大学政治系毕业的高材生,挖掘事件背后的政治原因一直都是佐伊一贯所喜欢的新闻切入点。能在纽约时报者样的大媒体平台上拥有自己的专栏,佐伊的文章必须赢得纽约时报的那些拥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读者们的共鸣。所以佐伊开始调查这起持续三年的大饥荒的背后到底有什么人为的原因。
在埃塞俄比亚的这段时间里,佐伊发现了很多值得关注的地方。就在饥荒发生的这段时间里。受到饥荒最严重的国家埃塞俄比亚还和它的邻国索马里进行了一场战争。两国之间的领土纷争让本就已经严重的饥荒雪上加霜。更加让人气愤的是,国际社会运送到非洲的援助粮食还遭到了当地武装人员的洗劫。本应该发放到灾民手中的粮食反而落在了当地部族武装和军阀的手里。这些人在拿到了粮食之后,以此为诱饵招兵买马扩大自己的实力,更有甚者,一些援助粮食被当地的官员倒买倒卖到黑市上牟取暴利。养肥了一大批的官员。
为了调查出到底有多少国际社会援助的粮食没有落到东非国家的饥民手中,佐伊翻阅了大量的粮食出口和贸易资料,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一个大概的数目。不过当佐伊查阅到了有关美国农场主协会旗下友爱非洲基金会的资料之后,却惊讶的发现这个基金会光是一九八五年已经向东非地区出口了七百万吨的小麦。按照非洲本地人均粮食的平均消费水平每人每年200公斤的粮食来计算。这批小麦足够养活三千五百万人口。
足够养活三千五百万人口的粮食被出口到了非洲,可是光是一个埃塞俄比亚居然还饿死了上百万人。佐伊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后吓了一跳,不过很快的佐伊就感到了无比的兴奋。他已经嗅到了一个大新闻的味道。
这七百万吨粮食显然不会是被非洲的人民给吃掉了,根据美国海关的出口记录,佐伊可以确认的是,这七百万吨的粮食的确被申报出关,离开了美国。而根据埃塞俄比亚等国的进口记录,佐伊能够找到的有据可查的来自友爱非洲的报关记录,仅仅不到五十万吨,剩下的粮食到什么地方去了。
带着疑问的佐伊开始把调查的方向转移到了粮食离开美国和进入非洲之间的这段时间上。为了获得更多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佐伊向友爱非洲的美国总部询问他们的运输商的信息。不过友爱非洲的工作人员似乎对此讳莫如深,婉拒了佐伊的要求。随后佐伊又联系了友爱非洲在索马里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就在佐伊提出要登门拜访的时候,电话的那一边几句背景声音当中的阿拉伯语让佐伊引起了注意,他试探性的向对方问道:“你们现在不在索马里吗?”
“抱歉,女士!我们人在阿联酋,如果你非要采访我们的话,我们只接受电话采访!”对方并没有意识到和记者通话想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佐伊很快就意识到接电话的人是个毫无警惕性的白痴。
“你们友爱非洲在阿联酋也有办事处吗?”佐伊再次问道。
“我们是在度假,这是员工福利……”对方略带炫耀的开始在电话里大说特说自己在迪拜的奢靡生活。佐伊从这一点上就大致的估计到了这个蠢货的背景如何,典型的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佐伊估计这个家伙因该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所以才会将带游泳池的酒店说的像皇宫一样。
“好的先生,我在摩加迪沙还有几个采访,等我忙完了您也差不多应该从迪拜回来了,我们到时候再为您准备一个专访。对了,先生,你们友爱非洲慈善基金会还在什么地方有分支机构,如果方便的话我想同时也采访一下他们?“佐伊假装不经意的问道。
“啊!让我想想啊,对了我们在巴勒莫有另外的一批工作人员。不过他们平时也就是处理一下航运服务的事宜,你可能不明白,如果要把粮食运送到索马里来,最经济的办法就是在地中海的港口里,把大船上的货物卸载到苏伊士级的货轮上,要不然船舶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就得从非洲最南边绕过来了……”电话的那一头,对方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努力的在记者佐伊的耳边似懂非懂的解释着。
好不容易挂断了电话的佐伊赶紧坐在了电脑旁,一蹴而就的写下来有关埃塞俄比亚饥荒背后真相的第一篇报道——《饥荒真相》
埃塞俄比亚和相邻的几个国家所发生的严重饥荒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国际人权机构,联合国都开始关注起了非洲大陆人民的生存状况。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同情起了这里的人们所遭遇的不幸。就在今年,为了筹集善款帮助饱受饥饿折磨的非洲人民,由美国著名歌星迈克尔·杰克逊和莱昂纳尔·里奇共同谱写,并由美国45位歌星联合演唱的《earetheorld》震撼了亿万人心,让全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在了这片被遗忘的大陆上。
随着全球对埃塞俄比亚关注度的提高,美国国内的新闻和传媒机构也参与了进来。他们纷纷来到了这片苦难的土地上挖掘新闻素材,寻找值得报道的新闻线索。在这些人当中,有不少的记者并非那些大型新闻机构的长期雇员,他们有的仅仅是靠着挖掘和调查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来赚取金钱上的回报。纽约时报的政治专栏记者佐伊就是其中的一员。
这几天来佐伊在埃塞俄比亚所看到的事情虽然触目惊心,但是这些东西并不是佐伊最需要的新闻素材。佐伊作为纽约时报的专栏记者,凭借着多年的行业经验知道自己要想在千百篇报道非洲饥荒的文章中脱颖而出,非得具有独特的视角,以及与众不同的观点才可以。
作为纽约大学政治系毕业的高材生,挖掘事件背后的政治原因一直都是佐伊一贯所喜欢的新闻切入点。能在纽约时报者样的大媒体平台上拥有自己的专栏,佐伊的文章必须赢得纽约时报的那些拥有着良好教育背景的读者们的共鸣。所以佐伊开始调查这起持续三年的大饥荒的背后到底有什么人为的原因。
在埃塞俄比亚的这段时间里,佐伊发现了很多值得关注的地方。就在饥荒发生的这段时间里。受到饥荒最严重的国家埃塞俄比亚还和它的邻国索马里进行了一场战争。两国之间的领土纷争让本就已经严重的饥荒雪上加霜。更加让人气愤的是,国际社会运送到非洲的援助粮食还遭到了当地武装人员的洗劫。本应该发放到灾民手中的粮食反而落在了当地部族武装和军阀的手里。这些人在拿到了粮食之后,以此为诱饵招兵买马扩大自己的实力,更有甚者,一些援助粮食被当地的官员倒买倒卖到黑市上牟取暴利。养肥了一大批的官员。
为了调查出到底有多少国际社会援助的粮食没有落到东非国家的饥民手中,佐伊翻阅了大量的粮食出口和贸易资料,希望能够从中获得一个大概的数目。不过当佐伊查阅到了有关美国农场主协会旗下友爱非洲基金会的资料之后,却惊讶的发现这个基金会光是一九八五年已经向东非地区出口了七百万吨的小麦。按照非洲本地人均粮食的平均消费水平每人每年200公斤的粮食来计算。这批小麦足够养活三千五百万人口。
足够养活三千五百万人口的粮食被出口到了非洲,可是光是一个埃塞俄比亚居然还饿死了上百万人。佐伊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后吓了一跳,不过很快的佐伊就感到了无比的兴奋。他已经嗅到了一个大新闻的味道。
这七百万吨粮食显然不会是被非洲的人民给吃掉了,根据美国海关的出口记录,佐伊可以确认的是,这七百万吨的粮食的确被申报出关,离开了美国。而根据埃塞俄比亚等国的进口记录,佐伊能够找到的有据可查的来自友爱非洲的报关记录,仅仅不到五十万吨,剩下的粮食到什么地方去了。
带着疑问的佐伊开始把调查的方向转移到了粮食离开美国和进入非洲之间的这段时间上。为了获得更多的有说服力的证据,佐伊向友爱非洲的美国总部询问他们的运输商的信息。不过友爱非洲的工作人员似乎对此讳莫如深,婉拒了佐伊的要求。随后佐伊又联系了友爱非洲在索马里办事处的工作人员,就在佐伊提出要登门拜访的时候,电话的那一边几句背景声音当中的阿拉伯语让佐伊引起了注意,他试探性的向对方问道:“你们现在不在索马里吗?”
“抱歉,女士!我们人在阿联酋,如果你非要采访我们的话,我们只接受电话采访!”对方并没有意识到和记者通话想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佐伊很快就意识到接电话的人是个毫无警惕性的白痴。
“你们友爱非洲在阿联酋也有办事处吗?”佐伊再次问道。
“我们是在度假,这是员工福利……”对方略带炫耀的开始在电话里大说特说自己在迪拜的奢靡生活。佐伊从这一点上就大致的估计到了这个蠢货的背景如何,典型的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佐伊估计这个家伙因该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所以才会将带游泳池的酒店说的像皇宫一样。
“好的先生,我在摩加迪沙还有几个采访,等我忙完了您也差不多应该从迪拜回来了,我们到时候再为您准备一个专访。对了,先生,你们友爱非洲慈善基金会还在什么地方有分支机构,如果方便的话我想同时也采访一下他们?“佐伊假装不经意的问道。
“啊!让我想想啊,对了我们在巴勒莫有另外的一批工作人员。不过他们平时也就是处理一下航运服务的事宜,你可能不明白,如果要把粮食运送到索马里来,最经济的办法就是在地中海的港口里,把大船上的货物卸载到苏伊士级的货轮上,要不然船舶无法通过苏伊士运河,就得从非洲最南边绕过来了……”电话的那一头,对方为了显示自己的博学,努力的在记者佐伊的耳边似懂非懂的解释着。
好不容易挂断了电话的佐伊赶紧坐在了电脑旁,一蹴而就的写下来有关埃塞俄比亚饥荒背后真相的第一篇报道——《饥荒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