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太爷鼓励的眼神注视下,林雨桐开始尽量简化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第一,重农抑商是在国家财力不足、甚至政局不稳、有可能被强敌入侵的情况下必须的选择,这样才能保证有充足的人力愿意去进行耕种,而且农业生产的人口居住地相对稳定,从而为国家提供充足的粮食和兵丁。
第二,若是国家已经多年政局稳定,边境稳固,人口大量增加的话,势必导致从事农业的人口得不到充足的土地去耕种,这个时候就应该鼓励人们去进行商业活动,扩大商品的流通,甚至把国内多余的二五子输出到国外,换取本国需要的物品。
第三,在急需要重农的时刻,必须适度的抑商,因为傻子都知道,从商的利润远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利润。
第四,重农的同时,必须防止出现土地兼并严重的情况,若是土地都大量的集中在地主和官员手中,民不聊生的话,就有可能出现农民造反的事情,会严重影响国家的稳定并且同时会削弱国力,给外敌入侵创造了机会。
第五,重农而不能愚农,仅仅是在名义上规定农民比商人地位高是不够的,而应该轻徭薄赋,让农民可以得到真正的实惠,从而休养生息,才是政局稳定、国富民安的关键。
第六,无论重农还是重商,都造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风气,一个国家或者一定地域内文风昌盛自然是好事情,但是若大多数人皓首穷经都只是为了加官进爵、光宗耀祖,而不是为国效力、为民谋利的话,这种读书也只是在耗费光阴。
林雨桐童音青稚,侃侃而谈间又面色平静,似乎这些话都是早就在她内心思量好了一般,老太爷和三个孙子却是越听越惊心,他们不敢相信一个小女娃娃能有这番见识,老太爷半晌才反应过来,急急的对林辰旭说
“旭儿,你快把彤姐儿刚说的话都写下来,老夫还要再细细品鉴才行。”反应过来的林辰旭忙提笔书写,甚至激动的手都在发抖,对于他们这些学子来说,策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科举的前途,他也曾和同窗、祖父及弟弟们一起,多次讨论过这个话题,但是林雨桐今日的观点仍然让他有醍醐灌顶之感。
老太爷招手让林雨桐走到自己身边,指着面前的椅子让林雨桐坐下,抚着胡须笑问道
“彤姐儿一向有见地,今日之言,甚为精辟,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老太爷果然还是来追问这个问题了,林雨桐扬起小脸,对着老太爷,认真的说
“彤儿在惠慈庵的时候,常常和师傅师姐一起去庄子上住,也有生在庄户人家的小伙伴,彤儿知道务农的艰辛,也知道底层人的不易和艰辛,师傅也允许我看些杂书,那些无甚名气的前辈们却往往会有惊世之言,我和师傅师姐一起也聊过这些话题,不过师傅说,身为女子,在外切莫张扬,但是舅祖父和表哥们都是雨桐的亲人,所以雨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了。”说完林雨桐咬了咬嘴唇,做出一副小女孩该有的害羞模样。
老太爷哈哈大笑,对林辰晧三兄弟说
“彤姐儿虽为女子,见识却是惊人,你们兄弟以后要多向桐姐儿请教,必有进益。”林辰旭三兄弟都恭声应下,林辰晧看向林雨桐的眼神里,除了喜欢,探究的意味更重,爷爷和大哥、三弟或许都相信这个小表妹是天资聪颖,而他却不信,他相信表妹的身后一定有着他所不知道的秘密。
老太爷兴致盎然的拿过林辰旭刚刚写好的那几页纸,一条条的和林雨桐细细研究,林辰旭三兄弟也坐在一旁,认真的听。
林雨桐发现老太爷虽已经年老,但不愧是做过户部尚书的人,即便是这种千年后的研究结果,他老人家也能很快的接受,尤其是对林雨桐所说的防止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问题,老太爷大为赞同,直言当今天下,众多世家豪族,高官显贵,哪家不是拥有众多田地,许多破了产的农民,只得卖儿卖女,流离失所。
看到已经风烛残年的舅祖父,在这寒冬的深夜里,忧国忧民,几位年轻的表哥也都难掩心中激愤,林雨桐突然间觉得眼眶有些湿润,从前,她总觉得只要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可以了,没发现原来在自己的身边,她的这些亲人们却时刻把家国天下装在心中,只是权臣当道,迫使这些亲人们只能远离朝堂才能保全性命。
夜已深,老太爷自己今晚歇在书房,但是却吩咐小厮叫来两个婆子,用自己的暖轿送林雨桐回碧桐院,林雨桐本想推辞,但是看了看一直站在她旁边的林辰晧,怕他等会儿又要抱自己走路,便谢过老太爷,由秋菊扶着上了暖轿。
上暖轿的时候,林雨桐明显的感觉到秋菊的心情舒畅了不少,一直紧绷着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林辰晧的眼神也不再那么排斥,看来前天晚上的事情是极大的困扰了秋菊,林雨桐在心里笑了起来,这个秋菊,平时极有主心骨的一个人,一遇到林雨桐的事情就会过度反应,大概这就是关心则乱吧。
林辰晧这次虽然不用再抱着林雨桐送她回去,但是仍跟在暖轿旁边,送林雨桐到了碧桐院的门口,一路上并不曾找林雨桐说话,直到看着她和秋菊、春草进了院子,才带着冬竹回自己的松涛居。
第一,重农抑商是在国家财力不足、甚至政局不稳、有可能被强敌入侵的情况下必须的选择,这样才能保证有充足的人力愿意去进行耕种,而且农业生产的人口居住地相对稳定,从而为国家提供充足的粮食和兵丁。
第二,若是国家已经多年政局稳定,边境稳固,人口大量增加的话,势必导致从事农业的人口得不到充足的土地去耕种,这个时候就应该鼓励人们去进行商业活动,扩大商品的流通,甚至把国内多余的二五子输出到国外,换取本国需要的物品。
第三,在急需要重农的时刻,必须适度的抑商,因为傻子都知道,从商的利润远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利润。
第四,重农的同时,必须防止出现土地兼并严重的情况,若是土地都大量的集中在地主和官员手中,民不聊生的话,就有可能出现农民造反的事情,会严重影响国家的稳定并且同时会削弱国力,给外敌入侵创造了机会。
第五,重农而不能愚农,仅仅是在名义上规定农民比商人地位高是不够的,而应该轻徭薄赋,让农民可以得到真正的实惠,从而休养生息,才是政局稳定、国富民安的关键。
第六,无论重农还是重商,都造成了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风气,一个国家或者一定地域内文风昌盛自然是好事情,但是若大多数人皓首穷经都只是为了加官进爵、光宗耀祖,而不是为国效力、为民谋利的话,这种读书也只是在耗费光阴。
林雨桐童音青稚,侃侃而谈间又面色平静,似乎这些话都是早就在她内心思量好了一般,老太爷和三个孙子却是越听越惊心,他们不敢相信一个小女娃娃能有这番见识,老太爷半晌才反应过来,急急的对林辰旭说
“旭儿,你快把彤姐儿刚说的话都写下来,老夫还要再细细品鉴才行。”反应过来的林辰旭忙提笔书写,甚至激动的手都在发抖,对于他们这些学子来说,策论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科举的前途,他也曾和同窗、祖父及弟弟们一起,多次讨论过这个话题,但是林雨桐今日的观点仍然让他有醍醐灌顶之感。
老太爷招手让林雨桐走到自己身边,指着面前的椅子让林雨桐坐下,抚着胡须笑问道
“彤姐儿一向有见地,今日之言,甚为精辟,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老太爷果然还是来追问这个问题了,林雨桐扬起小脸,对着老太爷,认真的说
“彤儿在惠慈庵的时候,常常和师傅师姐一起去庄子上住,也有生在庄户人家的小伙伴,彤儿知道务农的艰辛,也知道底层人的不易和艰辛,师傅也允许我看些杂书,那些无甚名气的前辈们却往往会有惊世之言,我和师傅师姐一起也聊过这些话题,不过师傅说,身为女子,在外切莫张扬,但是舅祖父和表哥们都是雨桐的亲人,所以雨桐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了。”说完林雨桐咬了咬嘴唇,做出一副小女孩该有的害羞模样。
老太爷哈哈大笑,对林辰晧三兄弟说
“彤姐儿虽为女子,见识却是惊人,你们兄弟以后要多向桐姐儿请教,必有进益。”林辰旭三兄弟都恭声应下,林辰晧看向林雨桐的眼神里,除了喜欢,探究的意味更重,爷爷和大哥、三弟或许都相信这个小表妹是天资聪颖,而他却不信,他相信表妹的身后一定有着他所不知道的秘密。
老太爷兴致盎然的拿过林辰旭刚刚写好的那几页纸,一条条的和林雨桐细细研究,林辰旭三兄弟也坐在一旁,认真的听。
林雨桐发现老太爷虽已经年老,但不愧是做过户部尚书的人,即便是这种千年后的研究结果,他老人家也能很快的接受,尤其是对林雨桐所说的防止土地兼并日益严重的问题,老太爷大为赞同,直言当今天下,众多世家豪族,高官显贵,哪家不是拥有众多田地,许多破了产的农民,只得卖儿卖女,流离失所。
看到已经风烛残年的舅祖父,在这寒冬的深夜里,忧国忧民,几位年轻的表哥也都难掩心中激愤,林雨桐突然间觉得眼眶有些湿润,从前,她总觉得只要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可以了,没发现原来在自己的身边,她的这些亲人们却时刻把家国天下装在心中,只是权臣当道,迫使这些亲人们只能远离朝堂才能保全性命。
夜已深,老太爷自己今晚歇在书房,但是却吩咐小厮叫来两个婆子,用自己的暖轿送林雨桐回碧桐院,林雨桐本想推辞,但是看了看一直站在她旁边的林辰晧,怕他等会儿又要抱自己走路,便谢过老太爷,由秋菊扶着上了暖轿。
上暖轿的时候,林雨桐明显的感觉到秋菊的心情舒畅了不少,一直紧绷着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看林辰晧的眼神也不再那么排斥,看来前天晚上的事情是极大的困扰了秋菊,林雨桐在心里笑了起来,这个秋菊,平时极有主心骨的一个人,一遇到林雨桐的事情就会过度反应,大概这就是关心则乱吧。
林辰晧这次虽然不用再抱着林雨桐送她回去,但是仍跟在暖轿旁边,送林雨桐到了碧桐院的门口,一路上并不曾找林雨桐说话,直到看着她和秋菊、春草进了院子,才带着冬竹回自己的松涛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