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工厂建造的第二艘战舰目前还是个谜,没有人知道这艘战舰的详细数据,哪怕北月洲基地也找不到几个知情者,而且所有人都对这艘战舰的数据守口如瓶,只知道新战舰的排水量数倍于011级。
新战舰的建造还引起了军方的又一讨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新型战舰的作战定位。
一方面认为,太空战舰应该以传统的战列舰为蓝本,设计成多炮塔结构,装备激光炮、电磁炮以及其他类型的舰炮,作战方式以炮战为主,辅之以导弹。
另一方面认为,多炮塔早就是湮灭在历史浪潮中的过去式,以空天战机为主力的航空母舰,才是最适合太空战舰的作战形式。
炮塔派并不是狂热的bb党,这一观点来自于实际的作战考虑,他们认为,纯战舰模式才是太空战的主要方式,因为战舰体积大,装甲厚,生存能力强,而且战舰装备核反应堆,阳电子炮那种扯淡的玩意没法装备,但除了激光炮,还可以装备x光炮、伽马射线炮、高能微波炮……凡是能用电发射的武器都不是问题,综合而言,纯战舰在真空环境下更有优势。
与此同时,炮塔派也承认战舰模式的综合作战能力弱于航母模式,但是航母的作战能力太过依赖舰载机,战机必须依靠过人的机动力作战,在真空环境下,舰载机不可能使用推力较弱的电磁推进模式,动力必须使用传统的化学反冲方式才能获得强大的机动能力,如此一来就必须携带大量燃料,占用巨大的舰内空间,对战舰的作战能力起到不利影响。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建造太空战机在技术上是个极大的挑战,为了保证空天战机的性能,其体积肯定不能太小,设计方面也是个不小的难题,短期内完成设计并且大量制造太不现实。
最最重要的是,航母携带的战机越多,作战能力就越强,而每一架战机都需要一位飞行员,这一点决定了航母必须带上足够的人手;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以将战舰需要的人手降到最低。
同样的吨位,战舰需要的人手只有航母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意味着同等条件下,战舰的续航力和自给能力是航母的四到五倍!
这一点才是炮塔派坚持己见的根本原因。
对此航母派嗤之以鼻,以人类现有的技术,就算造出了太空战舰,也只能在地球附近活动,三五天时间足够绕地球飞上几十圈,十天的续航力和五十天的续航力有什么区别?
战舰就应该最大限度发挥作战能力,以战机为作战主体的航母更加机动灵活,如果携带加装核弹头的导弹,每一架战机都能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损失,其破坏能力远超战舰模式。
为了增强说服力,航母派甚至拿出了太空战机的设计草图,然而也只是草图而已,技术上的问题必须靠技术人员解决,这样的草图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尽管不肯让步,不过航母派同样承认,以战机为主的作战方式对后勤依赖性过高,必须建立完善的后勤供给体系,还需要伴随航母出行的专用补给舰,不然单纯以航母携带的燃料补给数量,舰队的作战半径将直接影响综合作战能力,而且是个难以补足的短板。
双方各执一词,说的又都有那么点道理,就连军方都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才好,毕竟太空战对全人类来说都是全新的课题,没有人知道什么样的作战方式才是太空战的主流,而且太空战怎么打不仅取决于人类的作战模式,还要看外星人的作战方法,眼下无论说什么都是纸上谈兵。
问题是纸上谈兵也要谈,总不能等外星人打过来再决定造什么样的战舰。考虑到人类在这场战争中的劣势,人类舰队在地球附近作战的可能性高远离境作战,因此军方最终决定套用海军的作战模式,建造航天母舰战斗群。
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掌握的、最有威力的战斗模式,在没有更佳选择的情况下,套用海军的成熟作战模式无疑是军方的最佳选择。
可炮塔派和航母派的争辩却远远没有结束,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两派的争论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一场真正的太空战以事实彻底压倒其中一派。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一场战斗会来得那么快。
十一月底,天界再次爆出重磅消息,据多家天文台的观测结果综合分析,天文界确信,一支外星舰队已经离开木卫零,正在向地球方向前进。
新战舰的建造还引起了军方的又一讨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新型战舰的作战定位。
一方面认为,太空战舰应该以传统的战列舰为蓝本,设计成多炮塔结构,装备激光炮、电磁炮以及其他类型的舰炮,作战方式以炮战为主,辅之以导弹。
另一方面认为,多炮塔早就是湮灭在历史浪潮中的过去式,以空天战机为主力的航空母舰,才是最适合太空战舰的作战形式。
炮塔派并不是狂热的bb党,这一观点来自于实际的作战考虑,他们认为,纯战舰模式才是太空战的主要方式,因为战舰体积大,装甲厚,生存能力强,而且战舰装备核反应堆,阳电子炮那种扯淡的玩意没法装备,但除了激光炮,还可以装备x光炮、伽马射线炮、高能微波炮……凡是能用电发射的武器都不是问题,综合而言,纯战舰在真空环境下更有优势。
与此同时,炮塔派也承认战舰模式的综合作战能力弱于航母模式,但是航母的作战能力太过依赖舰载机,战机必须依靠过人的机动力作战,在真空环境下,舰载机不可能使用推力较弱的电磁推进模式,动力必须使用传统的化学反冲方式才能获得强大的机动能力,如此一来就必须携带大量燃料,占用巨大的舰内空间,对战舰的作战能力起到不利影响。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建造太空战机在技术上是个极大的挑战,为了保证空天战机的性能,其体积肯定不能太小,设计方面也是个不小的难题,短期内完成设计并且大量制造太不现实。
最最重要的是,航母携带的战机越多,作战能力就越强,而每一架战机都需要一位飞行员,这一点决定了航母必须带上足够的人手;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可以将战舰需要的人手降到最低。
同样的吨位,战舰需要的人手只有航母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意味着同等条件下,战舰的续航力和自给能力是航母的四到五倍!
这一点才是炮塔派坚持己见的根本原因。
对此航母派嗤之以鼻,以人类现有的技术,就算造出了太空战舰,也只能在地球附近活动,三五天时间足够绕地球飞上几十圈,十天的续航力和五十天的续航力有什么区别?
战舰就应该最大限度发挥作战能力,以战机为作战主体的航母更加机动灵活,如果携带加装核弹头的导弹,每一架战机都能给敌人造成巨大的损失,其破坏能力远超战舰模式。
为了增强说服力,航母派甚至拿出了太空战机的设计草图,然而也只是草图而已,技术上的问题必须靠技术人员解决,这样的草图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尽管不肯让步,不过航母派同样承认,以战机为主的作战方式对后勤依赖性过高,必须建立完善的后勤供给体系,还需要伴随航母出行的专用补给舰,不然单纯以航母携带的燃料补给数量,舰队的作战半径将直接影响综合作战能力,而且是个难以补足的短板。
双方各执一词,说的又都有那么点道理,就连军方都不知道该如何选择才好,毕竟太空战对全人类来说都是全新的课题,没有人知道什么样的作战方式才是太空战的主流,而且太空战怎么打不仅取决于人类的作战模式,还要看外星人的作战方法,眼下无论说什么都是纸上谈兵。
问题是纸上谈兵也要谈,总不能等外星人打过来再决定造什么样的战舰。考虑到人类在这场战争中的劣势,人类舰队在地球附近作战的可能性高远离境作战,因此军方最终决定套用海军的作战模式,建造航天母舰战斗群。
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掌握的、最有威力的战斗模式,在没有更佳选择的情况下,套用海军的成熟作战模式无疑是军方的最佳选择。
可炮塔派和航母派的争辩却远远没有结束,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两派的争论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一场真正的太空战以事实彻底压倒其中一派。
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一场战斗会来得那么快。
十一月底,天界再次爆出重磅消息,据多家天文台的观测结果综合分析,天文界确信,一支外星舰队已经离开木卫零,正在向地球方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