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阵仗太大了,大到李超都不知道要如何说话了。
想到,半路上接到的圣旨,皇帝加封他为三公之太尉,李超有点受寄若惊的感觉。
这样搞,承受不住啊。
随李超回京的将校,也跟在这支队伍后面。
车队从襄阳城西码头出发,穿过襄阳城,出东门,最后进入了鱼梁洲上。
在回城的路上,李超在马车里只是一直保持着微笑,并不说话。李世民全程挽着他的手,不时的用另一只手向路边观看的百姓挥手。
李超并不喜欢现在这样的风光,太高调了。
可皇帝要搞这么一出,他也不能拒绝,他有大功,皇帝以这种方式酬功也理所当然。
李世民经常说赏罚分明,有功必赏。立了功劳,朝廷就不会吝惜赏赐。加官晋爵,分田授地。这种制度,激励着将士们英勇杀敌。
只不过,李超到如今,有些功高难赏了。而且李超的官职本来就已经很多,还都是要职。
当李超又一次立下大功,皇帝如何赏他?
他本来就已经官居一品,是开府仪同三司,是上柱国,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还检校中书令,官居吏部尚书,太子詹事、太子太师,东宫左卫率,襄州府尹兼邓州府尹、山南道大都督,山南道宣抚使等等一系列官职。
不论品级,勋爵位,还是职事,又或者差遣这些,都是顶级。一人身兼多个重要职务,李世民要怎么升赏?
倒不是说功高震主,确实有点功高难赏,李超本就因玄武门之变,而得居高位要职,这两年又接连立下大功。
特别是如击退突厥,斩杀十万突厥军这样的功劳,还不是说宰相治国之功,这是军功。
大唐虽已一统天下,却也依然极重军功。
军功封爵,历来如此。
但李超早就已经是赵国公,还是实封领地的国公,李世民不可能放开自己刚定下的限制,让李超封王。
这一步,李世民不会轻易让步。
李超明白李世民现在很为难。
想到,半路上接到的圣旨,皇帝加封他为三公之太尉,李超有点受寄若惊的感觉。
这样搞,承受不住啊。
随李超回京的将校,也跟在这支队伍后面。
车队从襄阳城西码头出发,穿过襄阳城,出东门,最后进入了鱼梁洲上。
在回城的路上,李超在马车里只是一直保持着微笑,并不说话。李世民全程挽着他的手,不时的用另一只手向路边观看的百姓挥手。
李超并不喜欢现在这样的风光,太高调了。
可皇帝要搞这么一出,他也不能拒绝,他有大功,皇帝以这种方式酬功也理所当然。
李世民经常说赏罚分明,有功必赏。立了功劳,朝廷就不会吝惜赏赐。加官晋爵,分田授地。这种制度,激励着将士们英勇杀敌。
只不过,李超到如今,有些功高难赏了。而且李超的官职本来就已经很多,还都是要职。
当李超又一次立下大功,皇帝如何赏他?
他本来就已经官居一品,是开府仪同三司,是上柱国,还是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宰相,还检校中书令,官居吏部尚书,太子詹事、太子太师,东宫左卫率,襄州府尹兼邓州府尹、山南道大都督,山南道宣抚使等等一系列官职。
不论品级,勋爵位,还是职事,又或者差遣这些,都是顶级。一人身兼多个重要职务,李世民要怎么升赏?
倒不是说功高震主,确实有点功高难赏,李超本就因玄武门之变,而得居高位要职,这两年又接连立下大功。
特别是如击退突厥,斩杀十万突厥军这样的功劳,还不是说宰相治国之功,这是军功。
大唐虽已一统天下,却也依然极重军功。
军功封爵,历来如此。
但李超早就已经是赵国公,还是实封领地的国公,李世民不可能放开自己刚定下的限制,让李超封王。
这一步,李世民不会轻易让步。
李超明白李世民现在很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