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研究过程中的技术难点,也是可控核聚变长久以来无法突破的难点。

    陈舟一边梳理着先前的研究资料,一边在一张新的草稿纸上,记录下自己思考。

    这些思考,不一定和这个课题有关,但都是陈舟觉得有趣的东西。

    就好像,能否找到一个最为合适的二极管,不禁满足先前粒子加速器实验的需要,也能满足金属材料表面改性的需要,更能满足现在这个课题的需要呢?

    直到下午四点半左右,陈舟才把先前的研究资料,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

    同时,他也确定了需要通过粒子加速器实验的二极管模型。

    看着草稿纸上的三种二极管模型,陈舟的嘴角微微上扬。

    拿起笔,圈起了其中的一个。

    那个是他为毕业课题特地准备的,其余两个,一方面是与被圈起来的那个作对照,另一方面,则是为了验证陈舟自己的那些有趣想法。

    “该去找杨院长借实验室了,这玩意终归还是比杰波夫猜想简单多了……”

    陈舟边收拾东西,边感慨着。

    他不知道的是,要是杨院长听到这话,估计忍不住翻白眼。

    毕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课题是能够算国家级课题的子项的。

    这难度,会很简单?

    可惜的是,陈舟并不这么想。

    他觉得,或许只有那种理论上需要解决难题的物理课题,才能和杰波夫猜想这种相比较。

    就比如说,表达物理世界特征的所有无量纲参数,原则上是否都可以推算,或者是否存在一些仅仅取决于历史,或量子力学偶发事件,因而也是无法推算的参数?

    这句话看起来很复杂,但简单来说,就是上帝在创造宇宙时,是否有选择?

    想象上帝坐在控制台前,准备引发宇宙大爆炸时,上帝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

    “我该把光速定在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