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的晚上。

    陈舟收到了张一凡的邮件。

    正是关于DMD-2号材料的针对性研究结果的报告。

    只不过,对于这个悄然冒出来的邮件提示,陈舟并没有注意到。

    他此刻正在专注于杨-米尔斯规范场存在性和质量间隔假设问题的研究。

    这是属于晚上的研究内容。

    陈舟依然严格的,在按照研究规划走。

    对于这一千禧年大奖难题的研究,陈舟在顺利了这么长时间后,似乎遇到了一个瓶颈。

    经典杨-米尔斯理论的核心,是一组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而杨-米尔斯规范场存在性和质量间隔假设,就是为了证明杨-米尔斯方程组有唯一解。

    并且,这个解需要满足“质量间隙”这一特征。

    更为官方的说法便是,对任意紧致、单的规范群,四维欧几里得空间中的量子杨-米尔斯理论,存在一个正的质量间隙。

    质量间隙问题是量子色动力学中,理解强相互作用的理论关键,关乎理论物理学的数学基础。

    毫不夸张的说,质量间隙问题的解决,将意味着一个数学上,完整的量子规范场论的产生。

    当然,这种解决,不单单是数学,或者是物理学上。

    但可惜的是,尽管物理学家普遍相信质量间隙的存在,但至今也没有能够找到,确凿的数学和物理学证明。

    就连那位本科学历史,拿了菲尔兹奖的物理学家爱德华·威腾都说,这个难题,对现在而言,实在是太难了。

    由此可见,陈舟在研究中,会遇到瓶颈,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更何况,陈舟能够在顺利研究这么长时间,才遇到头疼的瓶颈,已经足以证明陈舟的研究能力了。

    当然,陈舟肯定是不满足于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