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天时间,善堂里便有了大大小小五十名孩童。

    年幼的孩童需要人照顾,六岁以上的孩童被乙安教导读书识字。

    有十几个孩童不愿意学习,经查探,这些孩子都有家人,来善堂只是为了给家里省口粮。

    这些孩子们被送回去后,善堂制定了一项规矩。

    凡是来到善堂的人,户籍统一落到善堂,想领养或领回去,需要交纳二十两银子领养费。

    规矩一出,打消了那些想占便宜的人家。

    ……

    善堂修建与创办都是展家人自掏腰包,亲朋好友们得知,纷纷前来捐款。

    展兆康把每一位捐款人都写在纸上,贴到善堂的墙上,标明善款的用途。

    裴致远捐了五万两银子,一时间,被京城人称为裴大善人。

    裴致远担心自己抢了展兆康的名头,找展兆康解释。

    展兆康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

    夜。

    善堂的腊梅嫂子给一个小婴儿换了尿布,正准备睡下,听见外面传来了孩子的哭声。

    “又是丢孩子的,白天送来不好吗?大半夜地丢在门口,万一遇到野狗,伤了孩子,命就没了。”

    腊梅嫂子穿好了衣服,提着灯笼出去,打开善堂的大门,看到门口放着一个襁褓。

    靠近了一看,是一名刚出生的婴儿,没有穿衣服,脸上的血渍还没有擦掉。

    “造孽啊,刚出生的孩子就不要了。”

    腊梅嫂子抱起婴儿的时候,发现婴儿的胸口挂着一枚银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