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既漫长又飞快,转眼大半年时间过去,家里没有子奇的半点消息,家里的成员仍然按着各自的节奏生活着,不快不慢。陈平安嘴上说不管子奇死活了,可是这一年他嘴上因上火一直长着口疮,疼得寝食难安。子奇的出走,让李芬芳倍受打击。虽然作为一个后娘,她跟子奇的关系,并没有亲娘那种血肉的心疼,但是因为子奇这个事牵扯的人比较多,让她几头不是人。娘家人觉得她嫁给陈平安就算了,还拉上自己外甥女,嫁给人家的儿子。幸好她没有个女儿,否则娘俩都要嫁给人家父子俩。这边,她只要出门,人家就在她背后窃窃着:“这后娘,把人儿子都逼着离家出走了。”“哎,娃没亲娘了,就是可怜。”
李芬芳被闲言碎语压得喘不过气,她每天戴个草帽,将帽檐压得很低,低着头,几乎遮挡得看不清脸。给陈平安厂子里送饭的时候,她也会包个头巾,包得严实得只留两只眼睛,像个矿灯似的。有集的时候,她更是不爱去跟集,家里没盐或小零碎用品了,她宁愿求子云跑路。没心没肺的子云,很听话,后母只要让干啥,他都会利索地干了,从不拒绝。因此,后母每天都操心给他蒸好上学时要带的馍,下学时要吃的饭。
深秋,是黄土高原上最好的一个季节了,不冷不热。最主要的是地里有了收成,农民手里也因变卖余粮有了钱。陈平安家里的那几亩地,只种了土豆和麦子,也没有余粮可变卖。陈平安根据往年吃粮的情况预判,地里的收成加上单位发的粮票,这一年也是紧紧巴巴的。现在家里只有子云一个正长身体的小伙子。往年,子奇在的时候,淑贤也在,三个正值长身体的少年,粮食消耗也大,日子也艰难,陈平安向三队队长黄建国借的两袋子面都还没有还呢,这打的新麦子,他准备哪天跟芬芳拉到磨坊里磨成面,赶紧张罗给黄建国还了,边借边还,再借不难。头茬面白面,一般都是省着吃,或者来客人的时候招呼客人,二茬黑面,主要用来做馍。子云上学的时候,每天早上都要背两个黑面馍。子云也不觉得难堪,反正背白面馍的就那么一两个人,像他这样,每天能有黑面馍背的也不错了。他的家境,比上是不足,但比下有余。好歹他的父亲陈平安还是个副食厂的厂长,也算是个公家人。再加上他成绩好,他在班上受老师重视,受同学尊重,甚至同学们把他当成效仿的榜样,他就是吃个黑面馍,在同学的眼里都是谦虚,就像他学习成绩好,而不骄傲一样。所以,他要是拿着黑面馍去跟人家换白面馍,估计大家都愿意。不过,子云还非常爱吃自己的黑面馍,他的馍在后母的加工下,加了油和苦豆,蒸成了花卷,吃起来又酥又香。这就是子奇跟子云的不同,子云可以做到淡定平和,随遇而安。
已经上中学三年级的子云,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让陈平安觉得脸上倍有光彩。本来被子奇离家出走后,乡人的闲言碎语压弯的腰,因为子云的出息又直了起来。陈平安每天看着闷头复习的子云,总是眉开眼笑。子云不想考高中,他准备直接考中专,因为这个年代的中专比高中更吃香,中专考出来就能直接当个小学教师,早早的就业,帮家里节省钱。在这偏僻的地方,大家伙儿觉得孩子能当老师那就是顶好的工作。陈平安识字不多,他就期盼着子云能考上中专,出来当个老师,也算是老陈家出了一个文化人。为了备战考试,子云白天学习,晚上还要开夜车到十一二点。陈平安既骄傲又心疼儿子,每天晚上都给儿子炖一盅罐罐茶,帮儿子提神。可别说,这罐罐茶要是煮浓一点,晚上喝一杯,比外国人的咖啡还提神。
这天,子云也许是学累了,一个人在院子里用粉笔画了一条直线跳远,陈平安盯着子云看了半天,越看越鼓气。但是他不由又想起了子奇,他顿时就烦躁起来。他进屋拿了一张信纸,其实家里以前都没有备信纸的习惯,自从子奇走了后,他专门批发了一些信纸,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的消息,他就让子云给子奇写信。
陈平安将信纸递给子云:“给你哥写封信吧!”
子云连忙问道:“大,你有我哥的消息了,知道我哥的地址了。”
陈平安从腰上掏出他的烟锅和烟袋,就将烟袋里的旱烟往烟锅里戳,戳得实在戳不下了,他才叹口气说:“这鬼子孙东西,到现在都没有给家里来封信,不知道是死是活。”
子云有些难过地说:“大,我相信哥,他生存能力强,不会有事的。可是你让我写信,我们连他的地址都不知道,写出的信往哪里寄呢?”
陈平安用抽出一根火柴,慢吞吞地擦起火,点起烟锅吧嗒连续抽了几口说:“你先写上,你就写家里人都到处寻你呢,你收到信速回信。”
子云抽着笔,但是没有动笔,他试图劝住父亲:“大,我看先不写吧,我们不知道哥的地址,写了也没地方发呀,咱们再等等,哥这走了快一年时间了,他也该心急了。”
陈平安几口就将烟锅里的旱烟抽得只剩下烟灰了,他又开始拿根火柴根掏烟锅里的烟灰,眼看掏得见了底,他才抬起头看着松松垮垮没有精神地子云说:“你先写上吧,万一哪天那鬼子孙东西来信了,咱就趁热打铁把信寄了,要不你忙着上学,复习考试的,再哪来的时间写。
子云只好按照父亲的意思将信写了,他其实也担心哥,他还向同学打听过,一般外出打工的地方有哪些,他几乎按照同学提供的那些地址,都寄了信,但是都是石沉大海。
李芬芳被闲言碎语压得喘不过气,她每天戴个草帽,将帽檐压得很低,低着头,几乎遮挡得看不清脸。给陈平安厂子里送饭的时候,她也会包个头巾,包得严实得只留两只眼睛,像个矿灯似的。有集的时候,她更是不爱去跟集,家里没盐或小零碎用品了,她宁愿求子云跑路。没心没肺的子云,很听话,后母只要让干啥,他都会利索地干了,从不拒绝。因此,后母每天都操心给他蒸好上学时要带的馍,下学时要吃的饭。
深秋,是黄土高原上最好的一个季节了,不冷不热。最主要的是地里有了收成,农民手里也因变卖余粮有了钱。陈平安家里的那几亩地,只种了土豆和麦子,也没有余粮可变卖。陈平安根据往年吃粮的情况预判,地里的收成加上单位发的粮票,这一年也是紧紧巴巴的。现在家里只有子云一个正长身体的小伙子。往年,子奇在的时候,淑贤也在,三个正值长身体的少年,粮食消耗也大,日子也艰难,陈平安向三队队长黄建国借的两袋子面都还没有还呢,这打的新麦子,他准备哪天跟芬芳拉到磨坊里磨成面,赶紧张罗给黄建国还了,边借边还,再借不难。头茬面白面,一般都是省着吃,或者来客人的时候招呼客人,二茬黑面,主要用来做馍。子云上学的时候,每天早上都要背两个黑面馍。子云也不觉得难堪,反正背白面馍的就那么一两个人,像他这样,每天能有黑面馍背的也不错了。他的家境,比上是不足,但比下有余。好歹他的父亲陈平安还是个副食厂的厂长,也算是个公家人。再加上他成绩好,他在班上受老师重视,受同学尊重,甚至同学们把他当成效仿的榜样,他就是吃个黑面馍,在同学的眼里都是谦虚,就像他学习成绩好,而不骄傲一样。所以,他要是拿着黑面馍去跟人家换白面馍,估计大家都愿意。不过,子云还非常爱吃自己的黑面馍,他的馍在后母的加工下,加了油和苦豆,蒸成了花卷,吃起来又酥又香。这就是子奇跟子云的不同,子云可以做到淡定平和,随遇而安。
已经上中学三年级的子云,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让陈平安觉得脸上倍有光彩。本来被子奇离家出走后,乡人的闲言碎语压弯的腰,因为子云的出息又直了起来。陈平安每天看着闷头复习的子云,总是眉开眼笑。子云不想考高中,他准备直接考中专,因为这个年代的中专比高中更吃香,中专考出来就能直接当个小学教师,早早的就业,帮家里节省钱。在这偏僻的地方,大家伙儿觉得孩子能当老师那就是顶好的工作。陈平安识字不多,他就期盼着子云能考上中专,出来当个老师,也算是老陈家出了一个文化人。为了备战考试,子云白天学习,晚上还要开夜车到十一二点。陈平安既骄傲又心疼儿子,每天晚上都给儿子炖一盅罐罐茶,帮儿子提神。可别说,这罐罐茶要是煮浓一点,晚上喝一杯,比外国人的咖啡还提神。
这天,子云也许是学累了,一个人在院子里用粉笔画了一条直线跳远,陈平安盯着子云看了半天,越看越鼓气。但是他不由又想起了子奇,他顿时就烦躁起来。他进屋拿了一张信纸,其实家里以前都没有备信纸的习惯,自从子奇走了后,他专门批发了一些信纸,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的消息,他就让子云给子奇写信。
陈平安将信纸递给子云:“给你哥写封信吧!”
子云连忙问道:“大,你有我哥的消息了,知道我哥的地址了。”
陈平安从腰上掏出他的烟锅和烟袋,就将烟袋里的旱烟往烟锅里戳,戳得实在戳不下了,他才叹口气说:“这鬼子孙东西,到现在都没有给家里来封信,不知道是死是活。”
子云有些难过地说:“大,我相信哥,他生存能力强,不会有事的。可是你让我写信,我们连他的地址都不知道,写出的信往哪里寄呢?”
陈平安用抽出一根火柴,慢吞吞地擦起火,点起烟锅吧嗒连续抽了几口说:“你先写上,你就写家里人都到处寻你呢,你收到信速回信。”
子云抽着笔,但是没有动笔,他试图劝住父亲:“大,我看先不写吧,我们不知道哥的地址,写了也没地方发呀,咱们再等等,哥这走了快一年时间了,他也该心急了。”
陈平安几口就将烟锅里的旱烟抽得只剩下烟灰了,他又开始拿根火柴根掏烟锅里的烟灰,眼看掏得见了底,他才抬起头看着松松垮垮没有精神地子云说:“你先写上吧,万一哪天那鬼子孙东西来信了,咱就趁热打铁把信寄了,要不你忙着上学,复习考试的,再哪来的时间写。
子云只好按照父亲的意思将信写了,他其实也担心哥,他还向同学打听过,一般外出打工的地方有哪些,他几乎按照同学提供的那些地址,都寄了信,但是都是石沉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