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代表团让冯谦负责带着柯察金与尼古拉夫去跟流程。冯谦虽然不想去,却也没拒绝。毕竟他在上海的原因并非是专门来参加谈判,只是因为事情紧急,把他临时拉过来办事。这件事忙完,冯谦还要继续他的调查。
第二天一早,冯谦就带上了柯察金与尼古拉夫一起前往上海码头。柯察金并不知道中国代表团的想法,他之所以参加到代表团的原因比较偶然,32年的自然灾害大大影响了乌克兰的农业产量。柯察金几乎跑遍了基辅一带的农场后,向上级提交了一份报告。很快,他就被告知去一趟莫斯科。
在莫斯科,柯察金见到了他的老领导斯大林总书记。这次会面让柯察金很激动,也有些后怕。因为斯大林总书记询问的是柯察金在报告里面关于苏联基层干部的一些描述。
“……对运用镇压手段表现得不够积极的共产党员面临着开除出党、逮捕和饥饿的威胁……上顿河区领导人沙拉波夫不仅仅根据得到的粮食的数量,而且也根据被驱逐的家庭数、搜查中被揭开的屋顶数和被推倒的炉灶数来评判全权代表或支部书记的工作……一些干部为了强迫农民交出余粮,采用了令人发指的违法行为,严刑拷打和威胁枪毙。”
柯察金最初能理解斯大林同志会感到不快,但是他没想到自己竟然遭到了斯大林同志的批评。在当时,柯察金感受到了斯大林同志身上如同实质般存在的威压,所以浑身颤栗,额头上出了不少汗。
事后,柯察金还凭借记忆,把斯大林总书记的批评记录下来,“……我们的干部们面对着这样的两难境地:或是饿死城市,毁灭正在发展的工业化,面对军事威胁解除军队的武装和削弱国家的力量:或是牺牲农民的富足的物质生活、健康,甚至生命,而这些农民在在很多时候是贪婪、自私、愚昧和粗野的人!”
虽然当时感受到了极大压力,然而意识到自己正在被斯大林总书记所训斥,柯察金感受到了一种难以描述的满足感。
在训斥完了柯察金之后,斯大林总书记又与政治局的基洛夫委员谈论了几句。基洛夫委员说道:“斯大林同志,我认为相当部分行政干部来说,他们受过国内战争的洗礼,除了威胁和暴力,他们不知道也不会用其他的方法来工作……”
基洛夫的话让柯察金感觉不舒服,但是他也没办法对基洛夫同志感到不满。毕竟柯察金认为这件事是因为他引发的。之后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就被安排进了代表团前往中国。
此时柯察金乘坐着中国汽车,直奔上海港口之时,他忍不住回想起令他感慨的事情。也很想看看中国这个被苏联国内描述为“友好的,强大的,资本主义邻国”到底是什么模样。
上海市区之大,让基辅乃至于莫斯科都相形见绌。宽阔街道两边的楼房普遍有六七层高,柯察金在车上看了四个路口之后,才不得不承认,苏联认为的中国是一个强大国家的看法没有错。
在上海街头能够看到一些欧洲人,但是比例并不大。这座城市十分温暖,即便是在10月初,依旧很多人穿短袖。而苏联此时已经有些北方地区开始下雪了。
苏联国内有个说法,中国是个“自行车王国”,柯察金很认同这种说法。行人虽然多,但是骑自行车的人更多,街道上随处可见自行车的身影。而且街道上的汽车数量同样众多,尤其是通往港口的街道上,卡车数量甚至比汽车还多。
码头的规模之大,给柯察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等待码头安排的的时候,柯察金发现在中国码头上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悬挂美国国旗的船。他忍不住询问尼古拉夫同志有没有见到别国的船,尼古拉夫同志这才注意到那些旗帜,眺望了好一阵后,尼古拉夫有些紧张的问道:“为什么都是美国船?”
柯察金也解释不了,不过在接下来一整天走流程的时间里他只是专心观察。中国码头使用的设备之多给柯察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联的码头上更多使用的是人力,或者人力小推车。在中国的码头上,叉车、平板车则是主力。只有那些实在没办法使用机械的部分才大量使用人力。即便如此,中国的人力也更多的用在把货物搬运到传送带或者放到可供铲车运输的托盘上。有了如此之多的设备辅助,中国码头的效率比苏联高了非常多。
对于剧毒农药的运输,中国有专门的码头。这些码头上的工人都穿戴着各种防护设备,运输速度比其他码头慢很多。这让柯察金确信,中国方面所说的格外注意并非是一种单纯的说辞。便是这样,大量设备的运用同样提高了效率,柯察金认为苏联码头应该达不到这样的效率与安全度。
晚饭时候,饭菜十分丰盛。柯察金曾经听去过中国的老战友吐槽过中国人请吃的鱼,那些小鱼刺会扎到喉咙。柯察金也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却没想到这次请吃的饭里面完全没有鱼,全都是以猪肉为主的食物,其中还有一道菜是牛肉。
中国的白酒也如柯察金的老战友所说,太浓烈了。只是一杯,柯察金就觉得有些上头。借着酒劲,柯察金问出了他白天最大的疑问,“冯同志,为什么码头上都是美国船?”
冯谦没想到柯察金的观察能力这么强,他想了想才答道:“这是从美国来的运量船。”
“中国很缺粮食么?”柯察金很是疑惑。
第二天一早,冯谦就带上了柯察金与尼古拉夫一起前往上海码头。柯察金并不知道中国代表团的想法,他之所以参加到代表团的原因比较偶然,32年的自然灾害大大影响了乌克兰的农业产量。柯察金几乎跑遍了基辅一带的农场后,向上级提交了一份报告。很快,他就被告知去一趟莫斯科。
在莫斯科,柯察金见到了他的老领导斯大林总书记。这次会面让柯察金很激动,也有些后怕。因为斯大林总书记询问的是柯察金在报告里面关于苏联基层干部的一些描述。
“……对运用镇压手段表现得不够积极的共产党员面临着开除出党、逮捕和饥饿的威胁……上顿河区领导人沙拉波夫不仅仅根据得到的粮食的数量,而且也根据被驱逐的家庭数、搜查中被揭开的屋顶数和被推倒的炉灶数来评判全权代表或支部书记的工作……一些干部为了强迫农民交出余粮,采用了令人发指的违法行为,严刑拷打和威胁枪毙。”
柯察金最初能理解斯大林同志会感到不快,但是他没想到自己竟然遭到了斯大林同志的批评。在当时,柯察金感受到了斯大林同志身上如同实质般存在的威压,所以浑身颤栗,额头上出了不少汗。
事后,柯察金还凭借记忆,把斯大林总书记的批评记录下来,“……我们的干部们面对着这样的两难境地:或是饿死城市,毁灭正在发展的工业化,面对军事威胁解除军队的武装和削弱国家的力量:或是牺牲农民的富足的物质生活、健康,甚至生命,而这些农民在在很多时候是贪婪、自私、愚昧和粗野的人!”
虽然当时感受到了极大压力,然而意识到自己正在被斯大林总书记所训斥,柯察金感受到了一种难以描述的满足感。
在训斥完了柯察金之后,斯大林总书记又与政治局的基洛夫委员谈论了几句。基洛夫委员说道:“斯大林同志,我认为相当部分行政干部来说,他们受过国内战争的洗礼,除了威胁和暴力,他们不知道也不会用其他的方法来工作……”
基洛夫的话让柯察金感觉不舒服,但是他也没办法对基洛夫同志感到不满。毕竟柯察金认为这件事是因为他引发的。之后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就被安排进了代表团前往中国。
此时柯察金乘坐着中国汽车,直奔上海港口之时,他忍不住回想起令他感慨的事情。也很想看看中国这个被苏联国内描述为“友好的,强大的,资本主义邻国”到底是什么模样。
上海市区之大,让基辅乃至于莫斯科都相形见绌。宽阔街道两边的楼房普遍有六七层高,柯察金在车上看了四个路口之后,才不得不承认,苏联认为的中国是一个强大国家的看法没有错。
在上海街头能够看到一些欧洲人,但是比例并不大。这座城市十分温暖,即便是在10月初,依旧很多人穿短袖。而苏联此时已经有些北方地区开始下雪了。
苏联国内有个说法,中国是个“自行车王国”,柯察金很认同这种说法。行人虽然多,但是骑自行车的人更多,街道上随处可见自行车的身影。而且街道上的汽车数量同样众多,尤其是通往港口的街道上,卡车数量甚至比汽车还多。
码头的规模之大,给柯察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等待码头安排的的时候,柯察金发现在中国码头上几乎清一色的都是悬挂美国国旗的船。他忍不住询问尼古拉夫同志有没有见到别国的船,尼古拉夫同志这才注意到那些旗帜,眺望了好一阵后,尼古拉夫有些紧张的问道:“为什么都是美国船?”
柯察金也解释不了,不过在接下来一整天走流程的时间里他只是专心观察。中国码头使用的设备之多给柯察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联的码头上更多使用的是人力,或者人力小推车。在中国的码头上,叉车、平板车则是主力。只有那些实在没办法使用机械的部分才大量使用人力。即便如此,中国的人力也更多的用在把货物搬运到传送带或者放到可供铲车运输的托盘上。有了如此之多的设备辅助,中国码头的效率比苏联高了非常多。
对于剧毒农药的运输,中国有专门的码头。这些码头上的工人都穿戴着各种防护设备,运输速度比其他码头慢很多。这让柯察金确信,中国方面所说的格外注意并非是一种单纯的说辞。便是这样,大量设备的运用同样提高了效率,柯察金认为苏联码头应该达不到这样的效率与安全度。
晚饭时候,饭菜十分丰盛。柯察金曾经听去过中国的老战友吐槽过中国人请吃的鱼,那些小鱼刺会扎到喉咙。柯察金也做好了思想上的准备,却没想到这次请吃的饭里面完全没有鱼,全都是以猪肉为主的食物,其中还有一道菜是牛肉。
中国的白酒也如柯察金的老战友所说,太浓烈了。只是一杯,柯察金就觉得有些上头。借着酒劲,柯察金问出了他白天最大的疑问,“冯同志,为什么码头上都是美国船?”
冯谦没想到柯察金的观察能力这么强,他想了想才答道:“这是从美国来的运量船。”
“中国很缺粮食么?”柯察金很是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