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人当然很早就知道王言,对于王言的事迹很清楚。他们的一些达官显贵,是王言书法的爱好者,也都是香品店的忠诚客户。
他们以前就知道,王言跟宋廷的其他官员不一样。毕竟大宋财政数据经手的人太多,算不得甚么秘密。何况大朝会的时候,也是公布了的,大家都知道这两年朝廷堪称暴富。对于因为王言而起的政治风波,他们更是清清楚楚。甚至连王言如何操作的,都详细无比的知晓。
但是直到王言知延州,西夏人才知道王言这个名字代表的是多么大的威力。他们是眼看着延州在眼前发生的巨变,也是咬着牙看着汇总的因为王言搞起来的单挑行动,而损失的精锐战兵数目。
他们确定了,王言是彻头彻尾的主战派,是要挑起两国交战的战争疯子。
所以他们遣使先到程勘那里,没有得到什么有效的回应以后,又派人直去京城,强烈谴责大宋不顾两国和议条约云云,威胁着说再如此下去,就要开战。
还收买人手,一边说王言私交边将,独揽边地大权,一边又说王言嚣张跋扈,不敬上官,又说边军百姓、军将人人称颂,都念着王言的好,说王言邀买人心,存心谋反……
显然,西夏这时候不想打仗,但是王言又一心的挑起战端,他们开始耍起了手段。更显然的是,他们对宋廷了解颇深,攻心、离间,一套连招丝滑的很。
西夏的招数还是很有用的,但可惜,这人是王言。
哪怕是最恨不得王言死的人,也不会怀疑王言对大宋朝廷的忠心。因为若是王言有这个心思,凭着他的能耐,直接扯旗造反就是了,哪里会如此费劲的为大宋创收数千万贯,遭遇三次刺杀。何必呢?
尽管王言建设医馆、给百姓发放猪苗等,又赚了钱又赚了名声,但那是王言心怀百姓,为了那些泥腿子好。要不然他干什么专跟大户做对?那是王言的政治主张,书里写的明明白白,早在数年前立道之时,就已经喊出来的口号,他在那为生民立命、开太平呢。
再说王言也是说过的,他一人之力有限,请求朝廷拨款,成立专门的部门。开玩笑,怎么可能呢。姓王的要做圣人,你别拉着朝廷赔钱……
一个人持之以恒的做一件事,哪怕刀刀往自己的身上劈,人们也得承认他的纯粹。毫无疑问,在大宋,王言就是这样纯粹的人。
但是京城的朝臣都是很默契的上本参王言,台鉴风闻奏事,一日五连奏。有人拿王言当乐子,有人拿王言充业绩。
这让西夏使臣十分高兴,觉得他们的计策起了效果,但殊不知,收到了消息的王言,直接八百里加急上文禀奏,此时乃绝佳战机,一战复土三百里。
隔两日,王言又八百里加急上书,说清涧之敌杀我百姓,蔑我国威,将士们皆忠君爱国,保卫黎民的好儿郎,不忍看同胞遭难,不甘国格受辱,群情激愤,弹压不住,随时有变。
又三日,八百里加急,延州厢军尽出,清涧禁军受鼓舞,种谔无能约束,担心哗变,只得下令出击,与厢军合兵一万七千之数,破敌六千,同时请调狄青,再派遣大臣来此主持局面……
“知州,真的无事么?”
清涧,城楼之上,种谔又一次问出了这个问题。
他没有看城外,而是看着城内。密密麻麻,全是武装齐全的军卒。
“事已至此,子正还有余地么?”
他们以前就知道,王言跟宋廷的其他官员不一样。毕竟大宋财政数据经手的人太多,算不得甚么秘密。何况大朝会的时候,也是公布了的,大家都知道这两年朝廷堪称暴富。对于因为王言而起的政治风波,他们更是清清楚楚。甚至连王言如何操作的,都详细无比的知晓。
但是直到王言知延州,西夏人才知道王言这个名字代表的是多么大的威力。他们是眼看着延州在眼前发生的巨变,也是咬着牙看着汇总的因为王言搞起来的单挑行动,而损失的精锐战兵数目。
他们确定了,王言是彻头彻尾的主战派,是要挑起两国交战的战争疯子。
所以他们遣使先到程勘那里,没有得到什么有效的回应以后,又派人直去京城,强烈谴责大宋不顾两国和议条约云云,威胁着说再如此下去,就要开战。
还收买人手,一边说王言私交边将,独揽边地大权,一边又说王言嚣张跋扈,不敬上官,又说边军百姓、军将人人称颂,都念着王言的好,说王言邀买人心,存心谋反……
显然,西夏这时候不想打仗,但是王言又一心的挑起战端,他们开始耍起了手段。更显然的是,他们对宋廷了解颇深,攻心、离间,一套连招丝滑的很。
西夏的招数还是很有用的,但可惜,这人是王言。
哪怕是最恨不得王言死的人,也不会怀疑王言对大宋朝廷的忠心。因为若是王言有这个心思,凭着他的能耐,直接扯旗造反就是了,哪里会如此费劲的为大宋创收数千万贯,遭遇三次刺杀。何必呢?
尽管王言建设医馆、给百姓发放猪苗等,又赚了钱又赚了名声,但那是王言心怀百姓,为了那些泥腿子好。要不然他干什么专跟大户做对?那是王言的政治主张,书里写的明明白白,早在数年前立道之时,就已经喊出来的口号,他在那为生民立命、开太平呢。
再说王言也是说过的,他一人之力有限,请求朝廷拨款,成立专门的部门。开玩笑,怎么可能呢。姓王的要做圣人,你别拉着朝廷赔钱……
一个人持之以恒的做一件事,哪怕刀刀往自己的身上劈,人们也得承认他的纯粹。毫无疑问,在大宋,王言就是这样纯粹的人。
但是京城的朝臣都是很默契的上本参王言,台鉴风闻奏事,一日五连奏。有人拿王言当乐子,有人拿王言充业绩。
这让西夏使臣十分高兴,觉得他们的计策起了效果,但殊不知,收到了消息的王言,直接八百里加急上文禀奏,此时乃绝佳战机,一战复土三百里。
隔两日,王言又八百里加急上书,说清涧之敌杀我百姓,蔑我国威,将士们皆忠君爱国,保卫黎民的好儿郎,不忍看同胞遭难,不甘国格受辱,群情激愤,弹压不住,随时有变。
又三日,八百里加急,延州厢军尽出,清涧禁军受鼓舞,种谔无能约束,担心哗变,只得下令出击,与厢军合兵一万七千之数,破敌六千,同时请调狄青,再派遣大臣来此主持局面……
“知州,真的无事么?”
清涧,城楼之上,种谔又一次问出了这个问题。
他没有看城外,而是看着城内。密密麻麻,全是武装齐全的军卒。
“事已至此,子正还有余地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