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段时间,偶然看了电视上的鉴宝节目后,顾为经小时候经常会翻厢倒柜的找找家里祖上留下来的各种各样的奇怪老玩意。

    很可惜。

    那三口换了顾童祥心心念念、扼腕叹息他老顾家在京城百顺胡同里的大院子,让他当不成“咱百京爷儿”的小叶樟箱子里。

    没有被顾为经翻出啥老祖宗体恤晚辈,偷偷摸摸藏在夹层里的王羲之笔墨,吴道子真迹啥的。

    也没有什么半部16字风水秘卷。

    倒是有各种破烂兮兮清代民间手抄书。

    是老玩意,但不值钱。

    讲道理,这书在当年应该也蛮值钱的,可惜如今这种品相垃圾的民间破书,恨不得论斤卖。

    和一页宋版一两金的收藏品不是一个概念。

    而且康熙到嘉庆之间,因为造纸工艺的变动,导致有些特定时期的经年旧书的纸张酸化的厉害,恨不得一碰就掉渣。

    好在。

    毕竟是换了套四合院的东西,这些老檀木保存起纸张来术业有专攻,两百年的时间,照样不蛀不腐。

    卖不出三瓜两枣,留下来当个念想,还能勉强翻一翻。

    这对充满好奇心的小孩子来说,它更像是藏着无尽可供探险的宝藏的密库。

    顾为经记得他儿时很多个暑假周末,都是抱着那堆看的半懂不懂的破书度过的,很多内容他都已经回忆不清了,里面好像有《陶庵梦忆》、几卷残破的《搜神记》,《西游释厄传》。

    《朱子本义》、《性理大全》这种正经的科考教材约莫应该也是有的。

    不过顾为经自然没兴趣看。

    他儿时的兴趣就以那些乱七八糟的泛黄纸页为根基,疯长一气,在明末残破的山河间说书演戏、斗鸡养鸟、放灯迎神,与树下野狐和取经路上的妖魔鬼怪为伴。

    顾为经现在都惊奇,那么小的自己竟然读的进现古人笔下诘屈聱牙的演义传奇。

    那是小孩子特有的执着和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