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都是在机会中培养起来的,不仅仅是聪明才智,还包括着丰富的从业经验。在移动互联网的初期,全世界都没人知道要怎么玩,只有周不器知道。

    在那个阶段,周不器参与了大量业务上的事,给出了很多建议和指导,甚至是手把手地教产品经理怎么做产品。

    到了现在这个阶段,他当初带的那些人都成长起来了,都在实战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并形成了自身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

    周不器这点水平就不够用了。

    以至于郑晓丽现在说的这些业务新方案,他根本就没考虑过,连想都没想过。

    不过,基本的营销大道理,周不器还是懂的。

    好的广告投放策略,可以迅速地让一款产品脱颖而出。

    不过还有一种论调。

    酒香不怕巷子深。

    只要把产品做好了,哪怕营销的力度差一些,慢慢地积累下来,也能够获得用户的青睐。

    这个思路也没错。

    但有一个前提,就是太耗时了,想要靠着产品的品质来取胜,来获得市场的认可,那得需要把时间线拉长,要十年、二十年地积累才行。

    这样的策略,放在一些行业变化很小的传统行业里还行。

    放在科技产业,尤其是互联网产业里,就太不现实了,行业变化太快了,可以说是一天一个样。等产品的口碑积累起来了,市场行情可能早就变化了。

    所以做互联网产品,最重要的就是一个字——快。

    越快越好。

    有更快的反应速度,有更快的开发速度,有更快的执行速度,有更快的市场运营速度……效率第一,速度第一!

    国内的移动互联网发展,之所以能够跟硅谷巨头们并驾齐驱,其实就是抓住了“快”的行业特点。不是我们的水平多高,都能够汇聚了全世界顶尖人才的硅谷相提并论了,而是我们足够的努力、足够的勤奋!

    勤能补拙!

    在美国人按时下班、逍遥快活的时候,国内的奋斗者们在996的加班加点的工作;硅谷公司3个月做一次的产品迭代,国内3天就做一次;硅谷公司每个月做一次业务汇报,国内每天做一次;硅谷公司每周末做一次数据整理和模型分析,国内早晚各一次,早上统计昨晚的数据,晚上统计今天白天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