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瑾攻寺的战术,完全照抄另一时空的李际遇。闯军寅时出发,卯时在李际遇的带领下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了少林寺外。
沿途虽然有僧兵站岗,但是李际遇等本地乡民对他们的巡逻、执勤规律了如指掌。再加上僧兵武艺虽高,但是朝廷已经很久没有征调他们打仗,他们的军事经验远不如闯军,这些哨兵都被闯军的夜不收悄悄摸掉了。
趁着大部分僧侣都集中在大殿做早课,李际遇事先收买的沙弥、火工打开了寺门,闯军一拥而入。赵胜、蔡仕等事先潜入的二十余人则取出暗藏的兵刃,冲入方丈,将住持慧喜控制起来。
李过带着人冲入大殿,聚在这里的众僧手无寸铁,面对披坚执锐的闯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束手就擒。分散在寺内各处的僧人自然也不可能形成有效的抵抗,除了少数人反抗被格杀之外,全部就擒。
抄检出的账目和实际缴获的物资基本上都对得上,和尚管钱的效率居然比官府高得多,也是奇事一件。
这座千年古刹自元末战乱后重建开始建就是大地主,积累的财富绝非一般的士绅富商可比,在另一时空,李际遇凭此崛起。现在这笔钱款物资落到了王瑾手里,张文朝、赵德方、李安、白旺他们立寨屯田的启动资金便有了。
王瑾并不打算在少室山搞出太大的动静,主力部队迟早要离开,在这里吸引官府的注意力不是明智之举。
现任住持慧喜并不是个凶恶之人,反倒精通佛法。他之所以能当上方丈,是因为几个掌事僧侣互相放心不下,谁当方丈都不服众,便把这个辈分最高,只会参禅念佛,什么事都不管的老师叔给推了出来。当招牌嘛,这样的人最合适。
出家人本来就该参禅念佛,可是在如今的佛门,这倒成了不务正业了。如此败坏自家门风,也合该有此一劫。
所以王瑾也没必要杀他,老和尚这么大年纪了,吃了这么一唬,也不一定还能活几年。王瑾继续留着慧喜,让他照常支应香客,应付官府。
至于寺中的其他僧侣,那就要一一甄别了。王瑾规定,犯有杀人、强奸二罪者处决,其他的人的罪行以大明律为标准,分为有罪和无罪两种。
因为时间比较充裕,这一次王瑾调查得比较细致,不过调查手段也就是向乡民们打听。在缺乏刑侦手段的条件下,这已经是王瑾能做的搞出的最公平的审判方式了。
最终被处决的共有三十七人,另有二百余人被判有罪。因为不想把动静闹得太大,王瑾没搞公开处决,只是找了一批住得近的长工做见证,以少林寺清理门户的名义将这些恶僧和走狗处决,令寺内僧人将这些人的罪状书写存档。
王瑾并不想彻底打倒少林,现在是十七世纪,老百姓的精神世界需要宗教。如果对佛教、道教这样的主流宗教限制过甚,就会导致各种五花八门的民间教门失去制衡,迅速扩展势力,十年前山东白莲教之变就是一个例子。
因此,王瑾的目的是对少林进行一场彻底的整顿,把这里变成真正的佛门清净之地。
被判有罪的僧侣全部强制还俗,编入闯军的苦力队,分散到各寨做工。如今张文朝那边又是开荒又是盖房,到处都有用劳力的地方。
剩下还有七百多僧侣被判无罪,但是他们也不一定都是真和尚,王瑾亲自出题,对他们进行了一场考核。用王瑾的话说:“要是佛经读得还没有我多,那就别当和尚了。”结果这一考,又刷掉了四百多人,王瑾让这些人全都加入闯军当兵。
还有一些人不愿再出家,也都还俗了,武僧强制当兵,一般僧侣可以自愿选择入伙或回乡务农。
这样一来,全寺只剩下不到三百人了,王瑾便又补充了一批人。之前在云台山,他让伤残士兵冒充道士安身,在这里也可以照此办理。不过王瑾要求,少林寺的纪律要整顿,所有人都要去发、茹素、戒酒,不许火居,因此愿意当和尚的人并不多。
肯出家的闯军士兵,大多是年龄偏大的,有的身体还有伤残。王瑾又下令,新收容的难民中,四十岁以上者可自愿出家,加在一起,寺中僧侣恢复到了六百余人。
沿途虽然有僧兵站岗,但是李际遇等本地乡民对他们的巡逻、执勤规律了如指掌。再加上僧兵武艺虽高,但是朝廷已经很久没有征调他们打仗,他们的军事经验远不如闯军,这些哨兵都被闯军的夜不收悄悄摸掉了。
趁着大部分僧侣都集中在大殿做早课,李际遇事先收买的沙弥、火工打开了寺门,闯军一拥而入。赵胜、蔡仕等事先潜入的二十余人则取出暗藏的兵刃,冲入方丈,将住持慧喜控制起来。
李过带着人冲入大殿,聚在这里的众僧手无寸铁,面对披坚执锐的闯军毫无还手之力,只能束手就擒。分散在寺内各处的僧人自然也不可能形成有效的抵抗,除了少数人反抗被格杀之外,全部就擒。
抄检出的账目和实际缴获的物资基本上都对得上,和尚管钱的效率居然比官府高得多,也是奇事一件。
这座千年古刹自元末战乱后重建开始建就是大地主,积累的财富绝非一般的士绅富商可比,在另一时空,李际遇凭此崛起。现在这笔钱款物资落到了王瑾手里,张文朝、赵德方、李安、白旺他们立寨屯田的启动资金便有了。
王瑾并不打算在少室山搞出太大的动静,主力部队迟早要离开,在这里吸引官府的注意力不是明智之举。
现任住持慧喜并不是个凶恶之人,反倒精通佛法。他之所以能当上方丈,是因为几个掌事僧侣互相放心不下,谁当方丈都不服众,便把这个辈分最高,只会参禅念佛,什么事都不管的老师叔给推了出来。当招牌嘛,这样的人最合适。
出家人本来就该参禅念佛,可是在如今的佛门,这倒成了不务正业了。如此败坏自家门风,也合该有此一劫。
所以王瑾也没必要杀他,老和尚这么大年纪了,吃了这么一唬,也不一定还能活几年。王瑾继续留着慧喜,让他照常支应香客,应付官府。
至于寺中的其他僧侣,那就要一一甄别了。王瑾规定,犯有杀人、强奸二罪者处决,其他的人的罪行以大明律为标准,分为有罪和无罪两种。
因为时间比较充裕,这一次王瑾调查得比较细致,不过调查手段也就是向乡民们打听。在缺乏刑侦手段的条件下,这已经是王瑾能做的搞出的最公平的审判方式了。
最终被处决的共有三十七人,另有二百余人被判有罪。因为不想把动静闹得太大,王瑾没搞公开处决,只是找了一批住得近的长工做见证,以少林寺清理门户的名义将这些恶僧和走狗处决,令寺内僧人将这些人的罪状书写存档。
王瑾并不想彻底打倒少林,现在是十七世纪,老百姓的精神世界需要宗教。如果对佛教、道教这样的主流宗教限制过甚,就会导致各种五花八门的民间教门失去制衡,迅速扩展势力,十年前山东白莲教之变就是一个例子。
因此,王瑾的目的是对少林进行一场彻底的整顿,把这里变成真正的佛门清净之地。
被判有罪的僧侣全部强制还俗,编入闯军的苦力队,分散到各寨做工。如今张文朝那边又是开荒又是盖房,到处都有用劳力的地方。
剩下还有七百多僧侣被判无罪,但是他们也不一定都是真和尚,王瑾亲自出题,对他们进行了一场考核。用王瑾的话说:“要是佛经读得还没有我多,那就别当和尚了。”结果这一考,又刷掉了四百多人,王瑾让这些人全都加入闯军当兵。
还有一些人不愿再出家,也都还俗了,武僧强制当兵,一般僧侣可以自愿选择入伙或回乡务农。
这样一来,全寺只剩下不到三百人了,王瑾便又补充了一批人。之前在云台山,他让伤残士兵冒充道士安身,在这里也可以照此办理。不过王瑾要求,少林寺的纪律要整顿,所有人都要去发、茹素、戒酒,不许火居,因此愿意当和尚的人并不多。
肯出家的闯军士兵,大多是年龄偏大的,有的身体还有伤残。王瑾又下令,新收容的难民中,四十岁以上者可自愿出家,加在一起,寺中僧侣恢复到了六百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