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绕着同一颗行星,受到的重力影响一致,轨道圆更小的速度会略快一点,所以不用管就能追上,实际所需的机动量,只有一公里的高度差。

    自然追击需要十多天,这时候未来空间站已经有工作了。

    对了,要介绍下此时未来空间站的情况。

    确认黑羊死亡后,c国把首批派驻到未来空间站的人员分批送回地面,进行修养、治疗。

    现在空间站里,只有四名c国的原版专职宇航员,两名r国宇航员,和来自f国、ita国各一名研究型宇航员。

    追击过程里,有两项任务。

    第一,人工调整推进器,以实现小行星的姿态固定。

    这项任务,要把推进器拆分成四个推进单元,安装在小行星的不同位置。具体的定位还需要勘探设备和地面超算的辅助。

    第二,完成小行星姿态调整后,设定“对接锚点”。

    所谓对接锚点,是一个支撑未来空间站,对小行星进行0.2米秒以下速度碰撞的装置,当然也要有锁具。

    未来空间站,现在已经是个几百吨的怪物,比小行星轻不了太多,哪怕是低速碰撞,也十分考验结构稳定性。

    任务选定在追击阶段,主要出于安全考虑,没人知道对小行星动手动脚会不会崩出一些碎片来。虽说两者相对速度很低的话,碎片威力也有限,但毕竟是风险。

    采用三吨多的飞船段(逃生舱),往返两者之间进行前期工作,并不会比多推两次未来空间站消耗更多燃料,哪怕真出了严重事故,最多也就损失两个宇航员。

    不是宇航员不值钱,而是对比整个未来空间站,宇航员稍微冒险点更容易被接受罢了。

    毛子宇航员虽然大大咧咧的,但在危机时刻,有时候的确需要莽一点……当然理由不能这么直说。

    反正两位r国宇航员在两个行动组里,分别组一名c国宇航员,执行第一阶段的推进器分离、重新设定的工作。

    前后花了七天,载人飞船行动十一架次,出舱行动总计一百多个小时,才搞定第一阶段任务。

    本阶段报废了三套宇航服,都是被飞溅物割伤了的,幸好都是老练宇航员,处理得当没出现漏气导致飞行员飘远、死亡的情况。

    此时小行星推进器还剩下一大坨,包含二十余个已经耗尽的燃料、氧化剂罐,十几个推进器,以及体积足有数十立方米的核心框架及对接结构。

    这些都不用管,等对接后就属于未来空间站的资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