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了好友的保证,下午能有青梅糕吃,晚上回家还能再打包一叠,李玉泽心满意足地坐在座位上,安静地等待开饭。

    两个人相处的时候并不一定是要时时刻刻都说话的。

    这也是李玉泽格外喜欢和方宜民相处的原因——在对方面前,他不必绞尽脑汁地寻找话题。

    两个人就这么安安静静的,坐在彼此对面,偶尔说上一两句话,甚至还要更加自在。

    “……明天我该上朝了。”

    李玉泽翻过一页书页,突然想起来这件事情,才感觉到有点大事不妙。

    ——又要跟别人吵架了,头秃。

    方宜民掀起眼皮看了他一眼,又重新把视线投在手里那本诗集上。

    他不紧不慢道:“上朝便上朝,你一幅愁眉苦脸的样子作甚?”

    李玉泽不可置信地瞪向他——子澜明明就是明知故问!

    李玉泽和赵向明、戚承业这两位老臣在政见上分歧很深,矛盾由来已久。

    追根溯源,其实原因不过就是李玉泽是彻彻底底的主战派,最不愿意的事情就是向那些羌人部落服软。

    而赵、戚两位,则是朝中主和派的话语中心。可以说,很多主张求和的臣子,都是因为看中了这两个人的影响力,才选择加入主和派的阵营。

    而他们两个,在李玉泽看来,也有隐隐约约利用这种抱团效应增大自己势力的意图。

    只不过,这些动作都不能放在明面上进行。所以虽然李玉泽有点预感,苦于没有证据,也不好站出来指出什么。

    不过这样也不妨碍他看不惯这两个老狐狸就是了——这几年陛下的势力也稳固下来,不像刚登基那几年那么脆弱,所以对羌人的态度也就更加强硬起来。

    结果这两个常年嚷嚷着要求和的老家伙立马就见风使舵,开始说要派兵去朔北打仗……

    结果派兵出征的不还是他李玉泽?!这些家伙就只用动动嘴皮子,甚至他们在朔北出生入死,这些人连军饷都要抠抠搜搜……

    一想到这里,李玉泽就忍不住烦躁。他把手里的书放回书架上,重新愁眉苦脸地一屁股坐下。

    李玉泽长得人高马大,却并不善口才。所以在朝堂上,他每次和赵显荣、戚承业吵起来,看起来都是对方占了上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