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cia派了三个据说是很厉害的人过来专门教导底火公司的员工。
此时,中东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媒体的报道悄然转向,继续报道共和党和民主党以及fbi的纠纷之时,同时开始报道中东的新闻,为以色列造势。连媒体都转移了视线,可见留给底火公司的时间以及不多了。
伯纳德?约翰逊给出一个确切时间:最快一个星期,最迟十天。
也就是说,战争打响之前,底火公司的员工必须完成间谍培训,除去准备的时间,最多只剩下五天。五天内把人培训成合格的间谍,根本是痴人说梦话,所以,cia来的人缩减了训练项目,着重教导他们如何获取情报。至于情报分析,不管有用没用的一律交给上面的人,交由cia负责处理。
不得不说,专业与业余的差别非常巨大。李尔从王彼得处获取培训的方式后,感慨连连。
底火公司的成立,算是彻底赚了。且不说拉拢了那些将军和政客,只凭cia在间谍方面的训练课程,便是价值连城。
时间很紧,一百个人同时培训,最后,cia的人只挑中了仅仅十二个人,重点培训这十二人。
而在舆论上,总统尼克松抓住难得的机会,极力把民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一触即发的中东战争。效果很不错,不是因为尼克松大力宣传以色列的必要性,而是高层因为政治斗争在对待战争上互相争吵,被一家媒体报道出来后,专注于水门事件及其后续的民众发现另一件有趣的事,多少转移了些许视线。
继《华盛顿邮报》报道了水门事件、《纽约时报》报道了深喉的真实身份之后,好像一夜之间,美国的媒体变得大胆起来,不怕惹官司,只怕挖不到大新闻。其结果,必然是乱上加乱,该少的一点也没少,反而多了很多不该的东西。
――总统如今依旧深陷水门,fbi依旧看似风雨飘摇,民主党依旧不被信任。
李尔颇感哭笑不得,暗叹一声:“这蝴蝶效应,够大的。”他不曾了解过第四次中东战争,只大概知道战争发生的时间,否则一定会更为感慨:这蝴蝶翅膀一扇,飓风竟从美国刮到了苏联。
明明原来的时空中苏联在前期并不看重这场战争,怎么突然间变得如此热衷了呢?其中的联系性,足以让李尔想破脑袋。万幸他“前世”不是军事迷,更没查找过相关资料,才免去了思考的痛苦。
但不管如何,得到许多阿拉伯国家支持的埃及和叙利亚,如今又获得苏联的武器支持,至少在武力上不下于美国及其盟友支持的以色列。这场战争,绝对会打得异常惨烈。
第五天。
在许多人焦急的等待中,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已经在边境上布置好兵力,而底火公司的员工必须出发了。王彼得是教官不是司令官,这一百退役士兵中李尔一开始也只认识王彼得,自然不肯让王彼得离开,所以,经由双方商讨,这次出动由cia的人带队。为此,这个cia的人辞去公职,加入底火公司,成为底火公司的临时员工。
那个和底火签订合约的军火公司名为“卡帕-莱特公司”,莫说李尔,就连王彼得都没听说过这个公司。奇怪的是,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拿出来的全是好货。以李尔非军事迷却参加过战争的眼光,卡帕-莱特公司提供的武器在技术上至少领先了十几二十年,尤其是一些辅助设备,如夜视镜和通话器之类的,竟与李尔在“前世”电影中看到的差别无几。
与底火员工和一批武器一同飞往以色列的,还有卡帕-莱特公司的工程师。为了保护这些工程师,底火在十二名员工的基础上再增加了三十人,这三十个人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卡帕-莱特公司的工程师安然无恙地回国。对此,cia对底火员工非常有信心。
――收集情报底火或许不在行,但作为杀手和保镖,他们不次于任何人。
他们出发了。登机前,王彼得像个尽职的奶妈,一个一个检查员工的装备,并每人勉励两句。李尔没说话,安静地瞧着王彼得,对于王彼得从未见过的举动,李尔很感兴趣。然后,他发现自己的心态终于无限接近美国的大资本家。
此时,他已经能够冷静地看着员工加入战场,没有丝毫情绪波动;此时,他已经能将亲友和员工区分开来,两者绝不混淆。员工,只是赚钱的工具而已。
此时,中东的火药味越来越浓,媒体的报道悄然转向,继续报道共和党和民主党以及fbi的纠纷之时,同时开始报道中东的新闻,为以色列造势。连媒体都转移了视线,可见留给底火公司的时间以及不多了。
伯纳德?约翰逊给出一个确切时间:最快一个星期,最迟十天。
也就是说,战争打响之前,底火公司的员工必须完成间谍培训,除去准备的时间,最多只剩下五天。五天内把人培训成合格的间谍,根本是痴人说梦话,所以,cia来的人缩减了训练项目,着重教导他们如何获取情报。至于情报分析,不管有用没用的一律交给上面的人,交由cia负责处理。
不得不说,专业与业余的差别非常巨大。李尔从王彼得处获取培训的方式后,感慨连连。
底火公司的成立,算是彻底赚了。且不说拉拢了那些将军和政客,只凭cia在间谍方面的训练课程,便是价值连城。
时间很紧,一百个人同时培训,最后,cia的人只挑中了仅仅十二个人,重点培训这十二人。
而在舆论上,总统尼克松抓住难得的机会,极力把民众的注意力转移到一触即发的中东战争。效果很不错,不是因为尼克松大力宣传以色列的必要性,而是高层因为政治斗争在对待战争上互相争吵,被一家媒体报道出来后,专注于水门事件及其后续的民众发现另一件有趣的事,多少转移了些许视线。
继《华盛顿邮报》报道了水门事件、《纽约时报》报道了深喉的真实身份之后,好像一夜之间,美国的媒体变得大胆起来,不怕惹官司,只怕挖不到大新闻。其结果,必然是乱上加乱,该少的一点也没少,反而多了很多不该的东西。
――总统如今依旧深陷水门,fbi依旧看似风雨飘摇,民主党依旧不被信任。
李尔颇感哭笑不得,暗叹一声:“这蝴蝶效应,够大的。”他不曾了解过第四次中东战争,只大概知道战争发生的时间,否则一定会更为感慨:这蝴蝶翅膀一扇,飓风竟从美国刮到了苏联。
明明原来的时空中苏联在前期并不看重这场战争,怎么突然间变得如此热衷了呢?其中的联系性,足以让李尔想破脑袋。万幸他“前世”不是军事迷,更没查找过相关资料,才免去了思考的痛苦。
但不管如何,得到许多阿拉伯国家支持的埃及和叙利亚,如今又获得苏联的武器支持,至少在武力上不下于美国及其盟友支持的以色列。这场战争,绝对会打得异常惨烈。
第五天。
在许多人焦急的等待中,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已经在边境上布置好兵力,而底火公司的员工必须出发了。王彼得是教官不是司令官,这一百退役士兵中李尔一开始也只认识王彼得,自然不肯让王彼得离开,所以,经由双方商讨,这次出动由cia的人带队。为此,这个cia的人辞去公职,加入底火公司,成为底火公司的临时员工。
那个和底火签订合约的军火公司名为“卡帕-莱特公司”,莫说李尔,就连王彼得都没听说过这个公司。奇怪的是,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公司,拿出来的全是好货。以李尔非军事迷却参加过战争的眼光,卡帕-莱特公司提供的武器在技术上至少领先了十几二十年,尤其是一些辅助设备,如夜视镜和通话器之类的,竟与李尔在“前世”电影中看到的差别无几。
与底火员工和一批武器一同飞往以色列的,还有卡帕-莱特公司的工程师。为了保护这些工程师,底火在十二名员工的基础上再增加了三十人,这三十个人的职责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卡帕-莱特公司的工程师安然无恙地回国。对此,cia对底火员工非常有信心。
――收集情报底火或许不在行,但作为杀手和保镖,他们不次于任何人。
他们出发了。登机前,王彼得像个尽职的奶妈,一个一个检查员工的装备,并每人勉励两句。李尔没说话,安静地瞧着王彼得,对于王彼得从未见过的举动,李尔很感兴趣。然后,他发现自己的心态终于无限接近美国的大资本家。
此时,他已经能够冷静地看着员工加入战场,没有丝毫情绪波动;此时,他已经能将亲友和员工区分开来,两者绝不混淆。员工,只是赚钱的工具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