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己诏:皇帝血溅金銮殿坚持退位/闻听王爷醒转飞奔/终相守(1/4)
在惴惴不安中等待了大半月,终于等到了皇帝重新上朝的消息,满朝文武皆有种如释重负之感,早早的便上了金銮殿。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么多年每次上朝都姗姗来迟的皇帝竟比他们到得更早,当他们中第一个人踏入金銮殿时,他已端坐于龙椅之上。
隔得远,又不敢长时间直视龙颜,他们看不清皇帝的表情,只能透过十二毓垂珠隐约瞧见他面色格外苍白,心中顿感不安。忙不迭整肃衣冠,百官齐齐跪倒,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昭示着这场时隔多日的早朝正式开始。
面对百官的恭敬跪拜,伊凤之连一句“众卿平身”都未回应,只淡淡开口道:“今日召你们前来,是朕要下一道旨意,你们便跪着听完了再起来吧。赵平安,将圣旨交予平东王,由他替朕宣读。”
伊承钧尚未苏醒,伊凤之口中的平东王,自然是被额外加爵的伊衍。此时的他正与身为太子的伊澈一左一右立于下首处,正是他爹以往上朝时站的位置。
虽很奇怪他二叔为何偏偏选中了他来宣读圣旨,但他仍微微俯身,双手高抬,从赵平安手中接过了圣旨。缓缓展开明黄色的软缎,当最左侧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映入眼帘的一瞬间,他眉心骤然一拧,猛的抬头朝端坐在龙椅上的九五至尊看去。
能够清晰的瞧见一向桀骜不驯的大侄子眼中的惊疑不定,伊凤之以格外淡漠的语气道:“瞧着朕做什么?朕叫你读,你照着读便是。”说罢,他斜斜倚入龙椅,闭目养神。
飞快看了一遍那篇幅不长的圣旨,伊衍深深吸了口气,对站在对面的弟弟投来的询问目光视而不见,转身面对群臣,一字一句,沉声念道:“朕,伊凤之,凤鸣王朝第四十九代皇帝,登基至今已三十余载。朕自登临帝位,自认以振兴我凤鸣王朝,百姓安居乐业为己任,不敢有丝毫懈怠。然,天命不佑,上苍屡次降下责罚于朕之亲眷予以警示,故今日下此罪己诏,示与天下万民……”
“罪己诏”三字一出口,满朝文武皆惊。因为在他们看来,不论皇帝私生活如何,他都是凤鸣王朝几百年历史当中排得上名号的开明帝王;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凤鸣王朝的疆土以及繁荣程度都超过了历代先帝。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该由他来下这道罪己诏。
许是过于震惊的缘故,伊衍之后念了些什么,百官几乎无一人听进去,直到最后那句“故朕愿退位让贤,自今日传位于太子伊澈,从此不问朝政,不日前往行宫养老”自他口中而出时,方才大惊失色,叩头如捣蒜,齐声道:“臣惶恐,求皇上三思!”
紧接着,左相膝行至大殿正中,连磕三下响头,抬起又红又肿的额头望向依然闭目养神的皇帝,颤声道:“皇上不可啊!您正值盛年,陡然退位,必定惹来朝野震动,朝纲不稳,四夷生出异心,祸患边境!太子虽好,但到底年轻,还需历练,恐无法服众!万望皇上为我凤鸣王朝几百年基业着想,为天下万民着想!”
右相亦在此时膝行到左相身边,一面重重磕头,一面哀声道:“是啊,皇上!当下西陲殷氏正是蠢蠢欲动之际,你突然退位,他们必然进犯我国领土。届时战事一起,必将生灵涂炭,望皇上三思啊!”
左相右相同时伏地哀求皇帝收回成命,其余官员亦忙不迭齐声求告,试图阻止这场即将到来的朝局风雨。
可面对他们的求告,伊凤之只说了四个字——君无戏言,便转头看向伊衍,“平东王,若西陲有事,你当如何?”
伊衍虽也极为震惊他二叔事前半点形迹不露,突然便说要退位,但想起老祖宗说过的话,也将缘由猜到了七八分,自不会逼迫他,拱手沉声应道:“殷氏若敢进犯我凤鸣王朝,他进一里,臣便逼退他百里;他占我国土一寸,臣便带领大军直打到他王城之下!”
“好,有你爹当年的气势!果真虎父无犬子,朕甚是欣慰。”十分满意这个大侄子此时表现出来的对自己的绝对支持,伊凤之微微一笑,转首看住爱子,“太子,你又当如何?”
伊澈虽不料他父皇突然做出这般抉择,却很清楚他哥去岐山的一切细节,当即恭恭敬敬答道:“儿臣自当以国事为重,将我凤鸣王朝之盛世延续下去,绝不为父皇蒙羞。”
看着爱子温柔如水的眼眸,仿佛在说“无论父皇做任何选择,澈儿都会支持您”,伊凤之眼眶微润,沉默了片刻方柔声道:“澈儿,你一定会比父皇以为的还要出色,你一定……”
眼见兄弟俩就像事前商量好的那样,连半分反对的意见也无,左相知道若再不开口,皇帝一旦宣布退朝,一切便要成定局了,不等伊凤之说完便不顾君臣礼节,急急喊道:“太子!平东王!兹事体大!你们!”许是太情急了,他唯一想到的办法便是死谏,当即摘下官帽,重重磕头道:“臣请皇上收回成命!若皇上一意孤行,臣今日便一头碰死在这金銮殿上!”
对满朝文武而言,虽说谁当皇帝并无多少区别,但新帝登基便意味着朝局变动,为扶植自己的势力而清算旧臣是不可避免的,自不希望在他们有所准备之前坐视一切发生。如今左相已开了头,他们也忙跟着拼命磕头,口中直喊:“求皇上切莫一意孤行,为天下万民考虑,收回成命吧!”
漠然看着他们,由着他们喊了许久,伊凤之突然轻笑一声,“你们这是准备跟朕拼命么?莫不成只有你们的命是命,朕的命就不是命了?只容你们拿命来威胁朕,朕便不行了?”
隔得远,又不敢长时间直视龙颜,他们看不清皇帝的表情,只能透过十二毓垂珠隐约瞧见他面色格外苍白,心中顿感不安。忙不迭整肃衣冠,百官齐齐跪倒,高呼“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昭示着这场时隔多日的早朝正式开始。
面对百官的恭敬跪拜,伊凤之连一句“众卿平身”都未回应,只淡淡开口道:“今日召你们前来,是朕要下一道旨意,你们便跪着听完了再起来吧。赵平安,将圣旨交予平东王,由他替朕宣读。”
伊承钧尚未苏醒,伊凤之口中的平东王,自然是被额外加爵的伊衍。此时的他正与身为太子的伊澈一左一右立于下首处,正是他爹以往上朝时站的位置。
虽很奇怪他二叔为何偏偏选中了他来宣读圣旨,但他仍微微俯身,双手高抬,从赵平安手中接过了圣旨。缓缓展开明黄色的软缎,当最左侧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映入眼帘的一瞬间,他眉心骤然一拧,猛的抬头朝端坐在龙椅上的九五至尊看去。
能够清晰的瞧见一向桀骜不驯的大侄子眼中的惊疑不定,伊凤之以格外淡漠的语气道:“瞧着朕做什么?朕叫你读,你照着读便是。”说罢,他斜斜倚入龙椅,闭目养神。
飞快看了一遍那篇幅不长的圣旨,伊衍深深吸了口气,对站在对面的弟弟投来的询问目光视而不见,转身面对群臣,一字一句,沉声念道:“朕,伊凤之,凤鸣王朝第四十九代皇帝,登基至今已三十余载。朕自登临帝位,自认以振兴我凤鸣王朝,百姓安居乐业为己任,不敢有丝毫懈怠。然,天命不佑,上苍屡次降下责罚于朕之亲眷予以警示,故今日下此罪己诏,示与天下万民……”
“罪己诏”三字一出口,满朝文武皆惊。因为在他们看来,不论皇帝私生活如何,他都是凤鸣王朝几百年历史当中排得上名号的开明帝王;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凤鸣王朝的疆土以及繁荣程度都超过了历代先帝。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该由他来下这道罪己诏。
许是过于震惊的缘故,伊衍之后念了些什么,百官几乎无一人听进去,直到最后那句“故朕愿退位让贤,自今日传位于太子伊澈,从此不问朝政,不日前往行宫养老”自他口中而出时,方才大惊失色,叩头如捣蒜,齐声道:“臣惶恐,求皇上三思!”
紧接着,左相膝行至大殿正中,连磕三下响头,抬起又红又肿的额头望向依然闭目养神的皇帝,颤声道:“皇上不可啊!您正值盛年,陡然退位,必定惹来朝野震动,朝纲不稳,四夷生出异心,祸患边境!太子虽好,但到底年轻,还需历练,恐无法服众!万望皇上为我凤鸣王朝几百年基业着想,为天下万民着想!”
右相亦在此时膝行到左相身边,一面重重磕头,一面哀声道:“是啊,皇上!当下西陲殷氏正是蠢蠢欲动之际,你突然退位,他们必然进犯我国领土。届时战事一起,必将生灵涂炭,望皇上三思啊!”
左相右相同时伏地哀求皇帝收回成命,其余官员亦忙不迭齐声求告,试图阻止这场即将到来的朝局风雨。
可面对他们的求告,伊凤之只说了四个字——君无戏言,便转头看向伊衍,“平东王,若西陲有事,你当如何?”
伊衍虽也极为震惊他二叔事前半点形迹不露,突然便说要退位,但想起老祖宗说过的话,也将缘由猜到了七八分,自不会逼迫他,拱手沉声应道:“殷氏若敢进犯我凤鸣王朝,他进一里,臣便逼退他百里;他占我国土一寸,臣便带领大军直打到他王城之下!”
“好,有你爹当年的气势!果真虎父无犬子,朕甚是欣慰。”十分满意这个大侄子此时表现出来的对自己的绝对支持,伊凤之微微一笑,转首看住爱子,“太子,你又当如何?”
伊澈虽不料他父皇突然做出这般抉择,却很清楚他哥去岐山的一切细节,当即恭恭敬敬答道:“儿臣自当以国事为重,将我凤鸣王朝之盛世延续下去,绝不为父皇蒙羞。”
看着爱子温柔如水的眼眸,仿佛在说“无论父皇做任何选择,澈儿都会支持您”,伊凤之眼眶微润,沉默了片刻方柔声道:“澈儿,你一定会比父皇以为的还要出色,你一定……”
眼见兄弟俩就像事前商量好的那样,连半分反对的意见也无,左相知道若再不开口,皇帝一旦宣布退朝,一切便要成定局了,不等伊凤之说完便不顾君臣礼节,急急喊道:“太子!平东王!兹事体大!你们!”许是太情急了,他唯一想到的办法便是死谏,当即摘下官帽,重重磕头道:“臣请皇上收回成命!若皇上一意孤行,臣今日便一头碰死在这金銮殿上!”
对满朝文武而言,虽说谁当皇帝并无多少区别,但新帝登基便意味着朝局变动,为扶植自己的势力而清算旧臣是不可避免的,自不希望在他们有所准备之前坐视一切发生。如今左相已开了头,他们也忙跟着拼命磕头,口中直喊:“求皇上切莫一意孤行,为天下万民考虑,收回成命吧!”
漠然看着他们,由着他们喊了许久,伊凤之突然轻笑一声,“你们这是准备跟朕拼命么?莫不成只有你们的命是命,朕的命就不是命了?只容你们拿命来威胁朕,朕便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