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已定矣,不以善言害法。这是商鞅主张的信条。
另外,法家的代表人物大多刻薄寡恩,冷酷无情,通常没有好下场。不过这也符合法家的逻辑立场,按照他们的观念,人与人本来就是互相利用的,所以他们被君主利用完毕,自然就被无情抛弃。
“李相……有何要说?”
李隆基竟然被达奚珣微微说动,他沉吟一番后,看向李瑄。
被达奚珣偷换概念后,他也认为李瑄有法家倾向。
“达奚侍郎这种混淆视听的话,请不要用在我的身上。”
“正如达奚侍郎所言法家对六蠹的定义,我遵从礼乐,工于诗书,孝悌、仁义、贞廉,我亦未有缺失。我虽军功入相,但绝不会做非兵羞战的事情。”
“既然达奚侍郎满口尊儒,那是否知晓儒家以忠恕一以贯之,忠乃尽心待人,恕乃推己及人。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官吏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以身作则,难道不应该吗?”
“以前诸葛亮执法严苛,狄仁杰有过必罚,他们能算是法家吗?”
“天地万物,皆为陛下所有,陛下给予,才算拥有,明争暗夺,就是大逆不道。连百姓都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道理,你难道不清楚吗?”
“别妄想给我扣上法家的帽子,如果有人同情贪官污吏,那这个人一定是贪官污吏;如果有人庇护豪强,那他一定与豪强有利益。”
李瑄正颜正色地说道。
法家既不相信天道,更不相信人道,它只讲霸道,它把人当作纯粹的工具,法律纯粹以利益为导向,严刑酷罚,赏善罚恶,完全不考虑道德。
李瑄肯定是不提倡法家的。历史已经证明,纯粹的法家不适合。
后世人们渴望“公平”,憎恨“特权”的心理,让法家有一批崇拜者。
殊不知,正是因为儒家中庸的外衣,美化了法家的残酷。
许多人不经意间,犯下死罪。就人性而言,法家的残酷性任何人都无法接受。
而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更适合“顺”,引导人性渴求。
儒家强调的是个人责任,而非个人权力。
这亘古不变。
另外,法家的代表人物大多刻薄寡恩,冷酷无情,通常没有好下场。不过这也符合法家的逻辑立场,按照他们的观念,人与人本来就是互相利用的,所以他们被君主利用完毕,自然就被无情抛弃。
“李相……有何要说?”
李隆基竟然被达奚珣微微说动,他沉吟一番后,看向李瑄。
被达奚珣偷换概念后,他也认为李瑄有法家倾向。
“达奚侍郎这种混淆视听的话,请不要用在我的身上。”
“正如达奚侍郎所言法家对六蠹的定义,我遵从礼乐,工于诗书,孝悌、仁义、贞廉,我亦未有缺失。我虽军功入相,但绝不会做非兵羞战的事情。”
“既然达奚侍郎满口尊儒,那是否知晓儒家以忠恕一以贯之,忠乃尽心待人,恕乃推己及人。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官吏食君之禄,为君分忧以身作则,难道不应该吗?”
“以前诸葛亮执法严苛,狄仁杰有过必罚,他们能算是法家吗?”
“天地万物,皆为陛下所有,陛下给予,才算拥有,明争暗夺,就是大逆不道。连百姓都知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道理,你难道不清楚吗?”
“别妄想给我扣上法家的帽子,如果有人同情贪官污吏,那这个人一定是贪官污吏;如果有人庇护豪强,那他一定与豪强有利益。”
李瑄正颜正色地说道。
法家既不相信天道,更不相信人道,它只讲霸道,它把人当作纯粹的工具,法律纯粹以利益为导向,严刑酷罚,赏善罚恶,完全不考虑道德。
李瑄肯定是不提倡法家的。历史已经证明,纯粹的法家不适合。
后世人们渴望“公平”,憎恨“特权”的心理,让法家有一批崇拜者。
殊不知,正是因为儒家中庸的外衣,美化了法家的残酷。
许多人不经意间,犯下死罪。就人性而言,法家的残酷性任何人都无法接受。
而儒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更适合“顺”,引导人性渴求。
儒家强调的是个人责任,而非个人权力。
这亘古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