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见李帅!”

    刘单入府衙正堂后,恭敬向李瑄一拜。

    他今年已经三十四岁。

    二十多年寒窗苦读,才为状元第一。但科举进士,也并非平步青云,只是有基础而已。

    因为科举是举士,“进士”,是成为士。

    刘单还要进行三年的守选期,到时候通过吏部铨为文官,或者通过兵部铨选为武官。

    许多文人早早中进士,却在铨选上一直不合格。

    选人冗冗,甚于羊群,吏部喧喧,多于蚁聚。这是对文人求官的情形描述。

    太平盛世,文人们无不渴望官职,但士人太多,数十人可能竞争一个芝麻大小的官吏。

    别说进士。连门荫入仕都要排队。

    以往父祖五品官,子弟萌荫。现在祖辈当过三品以上职事官,才能为后辈寻一个好差事。

    刘单考中状元后,在长安等待大半年,对于李瑄的名声,他如雷贯耳。

    长安传出李瑄拜为上将后,他立刻赶至陇右,希望能在幕府任一官半职。

    “郎君为状元,只此一点,便名留青史。郎君所作之诗,雄阔、壮丽,似有边塞之风,为我写诗者多矣,未能达到如此风度。”

    李瑄请刘单起身。

    作为穿越者,他能提前预见宰相,也能知道哪些宰相是花架子。

    那些宰相现在还很年轻,甚为五斗米折腰,正是李瑄召入幕府的好时机。

    刘单虽未至相,但官至侍郎,也算非同一般了。

    “和李帅相比,我所寻之诗为末学,难登大雅之堂。”

    刘单再次一礼,他写诗只是赞述李瑄的功绩,表达自己的志向,希望李瑄能举荐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