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父卢景贵是本世纪初华夏早期公派赴米国的留学生,交通与机械专家、“少帅”张学良的故交旧友,曾在张作霖麾下担任“东北交通委员会”委员长;母亲崔可言也曾东渡日本求学,是著名革命先烈秋瑾先生在东京女子实践学堂的同学,学成归国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

    卢赫绂于1936年自燕京大学毕业后也走上了赴米国留学的道路,1941年获米国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在《米国物理月刊》上发表了《关于yua:n子da:n的物理学》一文,也因此文而被西方学者称之为“世界上最早掌握了yua:n子da:n秘密的人”。

    他优异的成绩当然也引起了米国政府的注意,早在他博士尚未毕业之前,米国政府就向他颁发了《科学人才征用表格》,他只要填完这张表格就可以留在米国,享受安裕的生活并继续从事钟爱的科研事业,然而,他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而这个选择,在让他的人生走上了另一条艰难道路的同时,也必将留名青史。

    还是在1941年,他一拿到博士毕业证书便放弃了在米国所有的一切,与妻子一起毅然回国,甚至不顾当时的华夏正在与倭寇进行着一场惨烈的国运之战且国土大部都已经沦陷。

    他这么做的理由只有一条,而这条理由被他写在了给父母的家书之中:“我要回国与国民共患难,报效祖国。”

    回国后,他先后被中山大学理学院、广西大学理工学院、浙江大学理学院等学校聘为教授,讲授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力学等课程,因为那时正是抗倭战争进行到白热化的阶段,有限的物资都必须向军事需要倾斜,所以他常常只能在点着灯草的油灯下备课,在破败的古庙里给学生讲课。

    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也没有放弃对事业的追求,1942年,他预言了大规模利用原子能的可能性,随后提出一种估算yua:n子da:n及原子堆临界大小的简易方法。

    1945年,他研究出《估算铀235yua:n子da:n和费米型原子堆的临界体积的简易方法》,并在国际上率先发表,正是这篇划时代的论文奠定了他在国际核物理学届的宗师地位。

    1955年,卢赫生担任了绝密的“546培训班”导师。“546培训班”实际上是当时华夏为发展核事业而举办的一个特殊培训班,学员中有90名工程师,还有数百名从全国高校选拔而来的大学四年级学生;此外,还有几位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其中包括之后的华夏首任核基地司令员张蕴钰将军。在后来解密公开的23位“两弹元勋”中,就有7位曾经是卢鹤绂的学生!

    1980年,卢赫绂当选为华夏科学院院士。

    如此成就,当得起一声“华夏核能之父”的称号。

    可以说,卢赫绂就是那种可以被真正称之为“民族脊梁”的人。

    而这位注定要在华夏青史留名的卢赫绂院士,就是眼前这位卢赫生嫡亲的兄长!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