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本身投入巨大,维护成本高昂,要想赚钱,的确很困难。可若是把眼光放开,就会发现修铁路简直赚大了。

    别的不说,光是去年,京师的商税就增加了三成,另外应天和山东等地的岁入都是大大提升,保守估计,也有一千万两。

    千万两的税收,背后是亿万两的商品贸易额度……换句话说,大明每年新创造的财富,就已经超出了铁路投入。

    这还是其次的,过去南方和北方,有着巨大的差别,方言不同,饮食不同,文化心理也有着巨大的差距。

    可是随着铁路畅通之后,南北物资人员的交流,几何倍数增加,迅速达到了一个恐怖的程度。

    就像徐妙锦这样,不断在南北跑,采购货物的人,也不再少数。

    而且之前困扰朝廷的一件事,也随之解决了。那就是报纸的问题!

    前面也提到过,柳淳希望把舆论大权都收到朝廷手里,但是落后的信息传递却成了最大的麻烦。

    可现在有了铁路之后,大明第一次产生了覆盖国的大报……至少东边这一线彻底连同了,形成一个完整的版块!

    “从秦始皇以来,就追求书同文,车同轨,到了朕这里,甚至还能增加一些,话同音,食同味,衣同款……”朱棣豪气地喝干了酒碗,讥诮道:“这样的好事朕怎么会放弃!就算是赔钱,铁路也要修!而且还有多修,快修!”

    朱棣断然道:“柳淳,现在就拟定个方案出来,下一步准备把铁路修到哪里,上奏给朕之后,立刻批复。”

    柳淳微微含笑,这些事情内阁当然早有准备,方案都是现成的。

    朱棣头脑清醒,鼎力支持,的确让他们这些做事的人轻松了太多。大家伙可以放手去做,丝毫不用担心乱七八糟的干扰声音。

    “回头臣就把方案递上去,不过……”

    见他迟疑,朱棣不悦道:“有什么话就直说!别吞吞吐吐的。”

    柳淳只好道:“陛下,臣这里也有几份劾太子殿下的奏疏!”

    朱棣不解,眉头拧在了一起,“太子这些时候,也没有干什么,弹劾他干什么?”

    “弹劾他不务正业,操持贱事,有辱储君体面,伤损皇家圣誉!”

    朱棣一听,勃然大怒,气得都站起来了。

    这世上总是不缺说闲话,嚼舌头根子的人。从父皇的时候就这样,到了现在,依旧不改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