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深深吸口气,凝视着朱允炆……乍看之下,这孩子给朱标年轻时候,一般不二。这也是老朱为什么很快立他为太孙的原因所在。

    可每日在一起,渐渐的朱元璋发现,朱允炆和他爹还是不一样的。

    朱标的仁厚宽宏背后,是强烈的自信。

    可朱允炆呢,处处谨小慎微,明显有些底气不足,表现出来的就是疑心和猜忌……老朱也猜得出来,或许跟朱允炆的身份和年纪有关。

    “唉!”

    老朱轻叹口气,“皇祖父励精图治,本想给子孙留下一个太平天下……可柳淳带着数百太学生,在长沙府清查了一遍。不得不说,各种乱象已经出现了苗头。皇祖父定下的治国之法,似乎也有所不足,必须拾遗补缺,甚至改弦更张……这就是力主变法的原因所在!”

    “既然要变法,就要有人才!相比起满朝旧臣,变法能依靠的人不多,柳淳算一个,还有就是这些年轻的官吏。算起来他们也是你的师兄,有这层情分在,他们会忠心耿耿,成为你的左膀右臂!”

    一个英明的天子,必然是战略大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字真言,就是夺得天下的秘诀。

    如今朝廷想要变法,就要弄清楚敌我。变法最大的敌人,就是庞大的士绅集团,不管是汉唐的世家门阀,还是两宋的寒门地主,一脉相承,根深蒂固。和如此强悍的对手交锋,没有强大的左膀右臂,是根本做不到的。

    柳淳是个少年英才不假,但光靠他还有那些太学生肯定不行。所以老朱没有动蓝玉和冯胜,而是准许他们暂居凤阳。

    这就是留下两个暗子,他在日,能推动变法,不需要勋贵帮忙。可若是他不在了,还可以借助勋贵的力量,抗衡文官士绅。

    老朱很清楚,这些勋贵当中,以蓝家和常家为主,他们跟朱标都非比寻常。

    朱元璋很希望太孙朱允炆能跟这些人多亲多近,成为天然的盟友。哪怕他死了,朱允炆的龙椅依旧安稳,变法依旧能够推动下去。

    奈何朱元璋渐渐发现,事情和他想的不太一样。

    太孙跟蓝家和常家,怎么都亲近不起来。

    而且蓝玉请辞,朱允炆连句话都没替他讲……蓝玉是常氏的舅舅,可问题是常氏也是朱允炆的嫡母啊!

    老朱又忍不住想起,前些时候,晋王朱棡被押解到了京城。

    他也曾询问朱允炆的意思,朱允炆跟他讲,天家颜面要紧,晋王又是皇祖父的嫡子,不宜明正典刑,还是要留个全尸。

    朱元璋当时同意了,还觉得孙儿替自己着想,十分孝顺。

    可再回头想想,又觉得不妥……祖父再亲,总不能超过父亲吧?那可是杀你爹的凶手,岂能轻易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