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淳强的不是画大饼而已。

    要知道他在去了云南之后,就有一大批学生追随着他到了云南,而且他也创办了学堂,许多军中子弟都进入学堂学习。

    在柳淳装死的这段时间里,赵勉负责学堂的运作,如今已经有了成果。

    赵勉把这些学生调入巴蜀,给他们配属人马,进入各个县城,乡下,去落实均田……在所有将领中间,平安和杜思贤对此最为热衷。

    平安出身悲惨就不用说了,杜思贤家里也不富裕,他只是个贩运粮食的小商人,因为厘金的原因,才奋起反抗,有了今天。

    杜思贤没有像景清一眼,背叛穷苦人,相反,他比谁都同情普通百姓,下手也绝对不客气。

    很多人都提到一个问题,说是皇权不下县,政权不下乡……地方上千百年都是士绅宗族控制,变法改革,应该打破这个局面。

    但问题是鲜有人说清楚,要怎么打破。

    比如说,派遣官吏下乡,还是迁居豪强,或者是对百姓进行教育宣传?

    这些做法,或许都有些道理,但是不要忘了,乡村的数量多如牛毛,大大小小的家族,难以计算清楚。

    光靠着从上而下的力量,能解决多少?

    当初柳淳带着数百太学生,还有那么多的账房高手,用了快一年的功夫,才把长沙一府弄得七七八八。

    像长沙一般的单位,大明至少有两三百个。

    如果真的按部就班来,能做得完吗?

    或许从那时候起,柳淳的潜意识里就知道了,真正要完成变法,不是靠着洪武大帝的英明神武,也不是靠着永乐大帝的锐意进取……而是靠着从下而上,只有进行一场大战。

    从根本上,把地方百姓动用起来,才能解决土地问题。

    不然的话,那些变法目标就只会成为一场梦。

    政治很多时候就是这么残酷,人们的行为不是遵循文艺青年的美好想象,而是要看实实在在的利益。

    就算不打这一场靖难,朱棣顺利登基,没有了篡位的污点,那朱棣就能挥洒自如,创造更大的功业吗?

    不,不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