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九章姜是老的辣

    熙宁七年大旱的危机,牵动着所有人的心,在努力的,绝不仅仅是苏油一个人。

    唐代韩鄂在《四时纂要》中就提到:“凡甲申风雨,五谷大贵,小雨小贵,大雨大贵。”

    人们最盼望的,就是风调雨顺。因此“占雨”,就是最重要的工作。

    占雨的东西,叫田漏,与后世差不多,就是一个圆柱形的木桶,每次下雨后计算积水深度。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下雨后掘土,看看雨水渗入土中的深度。具体说来,“雨以入土深浅为量,不及寸谓之一锄雨;寸以上谓之一犁雨;雨过此谓之双犁雨。”

    中央也会要求地方及时奏报降雨情况,但是地方官员多数为了粉饰太平,上奏灾情和降雨举数不实。

    司马光就曾经提醒过赵顼:“诸州县奏雨,往往止欲解陛下之焦劳,一寸则云三寸,三寸则云一尺,多不以其实,不可不察也。”

    比如蝗虫这件事情上,除了苏油管理的开封,其余如京东、胶西等地的奏报,一律是“蝗不为灾”,甚至是“为民除草”。

    神特么的为民除草!!

    苏油向王安石建议,将灾情根据各地的奏报,一一登录在《时报》上,让老百姓知道这帮官员的嘴脸。

    如果有瞒报谎报的情况,必然会引来其反对者的攻击,这样中央好歹还能够得知实情。

    这个建议,立即引来新党的攻击。

    辽人数月之前来找麻烦的时候,赵顼本来准备命令两河戒严,且令河北修城守之具。

    御史中丞邓绾上奏:“非徒无益,且大扰费。”

    又言:“辽妄为地讼,意在窥我。去冬聚兵累月,逡巡自罢,其情伪可见。”

    “今御之以坚强,则不渝二国之平,平则彼不我疑,而我得以远虑。苟先之以畏屈,彼或将力争,则大为中国之耻。”

    赵顼正自焦头烂额,不由得觉得有理。

    后来辽人也果然没有兴兵,仅仅是讹诈而已。

    如今两国已经开始边界谈判,赵顼因此嘉奖了邓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