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热烈欢迎的举动让郑经放下了心。正如他所料的一般。就算新始帝要剥夺他的军权。恐怕也要再等段日子再说。因此他定下了心神。既然人家已经为你搭好了舞台。这出游子归乡的戏码就一定要好好的演的妥当了。

    在礼部尚书的带领下。一干朝廷大小官员已经迎了上来。礼部尚书面容一肃。鼓乐声顿时嘎然而止。他从袖中抽出一卷黄帛道:“有旨意。延平王郑经及其大小将校接旨。”

    郑经知道新始帝在众目睽睽之下定然颁布的是封赏的旨意。断然不会犯难。因此收敛笑容。撂袍拜倒叩首道:“微臣郑经洗耳恭听。吾皇万岁万万岁。”

    郑经身后的将校大多是郑氏从前做海盗时的骨干分子。虽然受到了朝廷的封官许诺。如今哪一个不是游击。参将之类的官衔。这些三拜九叩的玩意自然熟捻。因此纷纷拜倒。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延平王郑经。与父成功偏据金厦一隅。以微弱之兵抗击建奴……朕甚是欣慰。乃敕郑经免死铁卷一枚。以示恩耀。朕闻郑经部将都督佥事刘国轩能文能武。乃郑军水师干将。敕封其为东洋水师营指挥使。暂管新投水师。其余将校皆有封赏。钦此。”

    这一道旨意开头还好。郑经听说皇上在众目睽睽下要敕他免死铁卷。不由的心中大定。足以见新始帝的诚意十分深厚。可是后来就越来越不对味了。刘国轩是谁啊?郑经想破了脑袋才有了这个人的印象。此人不过是个都督佥事。所部有三千士兵五十条不起眼的战船。因为他并未率部随郑成功参与台湾的战事。因此这三千人在一万左右的郑氏残余大军中占了三分之一。可是他毕竟只是个屁大的官。父王在的时候他也没有重用过他。为什么新始帝偏偏要让刘国轩做这个东洋水师的指挥使?莫非这个姓刘的早就跟新始帝暗中有勾结?

    这道旨意下来最痛苦的就属郑经身后将校的刘国轩了。待旨意一下。刘国轩一个小小的都督佥事立即就察觉到无数同僚与上官狐疑的眼神投在了他的身上。如果这些眼神是箭的话。那么刘国轩绝对是这场戏中最伟大的箭靶。

    清军进入福建时。刘国轩因家庭变故。往投清军。在漳州开始行伍生涯。初至漳州时。仅为门卒。后升为守备千总。守漳州北门。在清军效力期间。刘国轩曾受到原明郑将领。时为他的顶头上司。清军总兵施琅的赏识。但毕竟职卑人微。尽管他在军事上有所表现。也始终只是一个下级将领。声名不显。这一时期。他也与民间反清的明遗民、名士林晋庵等往来密切。似曾思投往郑成功的军队效力。州。刘国轩积极策反清军守将献城纳款。十二月初一日。刘国轩夜引郑军入城。兵不血刃。迫使清漳州守将张世耀等降郑。事毕。初四日。刘国轩被授予都督佥事。管护卫后镇事。用将以勇武为先。刘国轩依然未受重用。郑军号令严明。刘国轩曾尝败绩。时陈永华知其有将略。就这样的一个小人物。刘国轩怎么都想不到。新始帝竟然知道自己。并且还任用自己为一方大将。

    很快。刘国轩便恍然大悟起来。新始帝任用自己。不过是想撕裂郑军的内部而已。毕竟自己头上这么多顶头上司。新始不封他们的官。唯独拉拢自己。其实就是将自己供的高高的。让那些不服气的上官来踩自己。自己真是比窦娥还冤啊。这个旨意下来。谁又会相信自己跟新始帝没有那一层关系呢?你没有暗中勾结新始帝。人家新始帝为什么要敕封你的官职?我们这么多的督军、游击将军、参将都没有敕封。凭什么你一个分管后军的都督佥事做这一把手的位置?现在的刘国轩就算是有十张嘴也说不清了。

    摆在刘国轩的路只有两条。一条是被郑氏内部的上官同僚用脚踩死。就算他们不动手。延平王郑经会放过自己吗?很显然。这是一条死路。第二条路让刘国轩犯难了。这条路就是干脆他娘的铁了心跟新始帝干了。你新始不是要我做东洋水师指挥使来辖制郑军吗?好!老子就和这些同僚和延平王撕破脸。反正老子属下还有三千人。虽然在郑军中人数不多。但外部有明军撑着。只要把你们这些同僚全部拉下马。老子就是堂堂正正的水师指挥使。总比跟着你他娘的郑经给个都督佥事要强了不少吧。

    一路是死路。死了或许还要被自己人唾骂是奸细走狗。另一条是升官发财的康庄大道。刘国轩权衡之后。心里便有了底。他板着脸。不去理会那些上官与同僚投射来的异样眼光。

    刘国轩不知道的是。新始帝之所以如此提拔他。挑拨离间是一个因素。更大的理由是因为新始帝知道他是一名载入史册的优秀水军将领。他所率领的舰队保卫了台湾几十年的平安。并且不断骚扰东南沿海。让清人头疼不已。新始帝还知道。他是一个为官清正。不爱钱的将领。不但打仗厉害。还大力兴修水利。并且推广稻种播种之法。是个利国利民的好官。

    刘国轩有一点绝对想不到。那就是新始帝在穿越之前和他是同行。都曾推广过水稻的播种。新始帝如何会不知道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