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向西北进军
6月的汉京,是鲜花和鞭炮的海洋。新中国成立的喜悦,犹如春风吹遍了整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除了一处地方。
汉京郊外,长江江边,华夏军校的新校址。
在建国后,张蜀生下令将华夏军校搬迁到了汉京,而其他相当数量的军校则依旧留在了西南。由于是新政府的起家之地,相比于其他地方,各种院校建设要早得多,包括军校在内的各大院校,已经领先了全国相当一步。如果不是为了将这个华人最高军事学府带在身边,亲任校长,张蜀生甚至想把它一直放在东川。
比如校址在宜宾的中国陆军大学(原仅次于华夏军校之西南陆军学院)、第一侦察兵学院,成都的中国空军大学和装甲兵指挥大学,绵阳的中国通信学院,重庆的中国炮兵指挥学院,昆明的人民军队后勤学院、中国工程兵学院、第二侦察兵学院,东川区的西南第二陆军大学,地处桂林的广西陆军大学(西南政府时期重建的广西陆军讲武堂),防城港的中国海军大学,贵阳的侦察兵第二学院等等一大批军事院校,这还不包括一些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军事院校。
15年的建设成就,西南在教育、文化、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已经超过全国其他地方相当一大步,为了在将来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张蜀生特别指示各地政府要抓好教育,搞好科研生产,注意发展区域经济,从而在领先优势上继续走强。
有西南大学在内的众多重点高校在,张蜀生对西南的教育很放心,只要当地政府不走错路,就是按部就班地发展教育、交通、科技、经济,也能走上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这鬼天气真个愁人。”
华夏军校第三宿舍区5号栋宿舍楼,这里住的是华夏军校第三十期新学员。一名穿着军服,佩戴着学员徽章的学员,正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的瓢泼大雨出神。习惯性地伸手去外衣荷包掏烟,却才想起这里是军校,而不是以前的部队了,烟是不许抽的。
这名学员的年纪已经三十好几了,却还在华夏军校待着。
“我说陈诚同志,你还真是心情不错啊。”站在窗前的人,回头对正坐在床边看书的一名同样年纪不小的学院喊道,言辞中有些戏谑,居然用上了同志的称呼。
陈诚,对了,那坐在床前埋头看书,做笔记的人,不是那位叱咤津京战场的原国民党中将陈诚又是谁。
“恩伯,这书上的东西可比以前我们学校里的那些教材,强了百倍。你不妨拿去看看。”陈诚对汤恩伯嘴里的同志二字丝毫不以为意,反而认为新政府的喊法是正确的,同志,什么是同志,就是有共同志向,实现中华复兴的共同伟大志向。他倒希望其他人如此喊他,现在不是党国时期了,思想如汤恩伯一般,是难以进步的。
小心地翻过书页,上面却是写着“论战壕防御与突破”。
“有什么好看的,图书馆里一大堆,不见得稀罕。”汤恩伯心头有事,挥挥手不在意。“辞修,难道你一点都不担心他们会找借口让我们无法通过考试吗?你看看这几天的训练,简直不是人过的,新学员军训就这样搞,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一想到要在华夏军校这个鬼地方待一年的时间,汤恩伯就浑身不舒服。自己不是新兵蛋子,更不是连战场都没上过的新考生,自己是曾经的党国中将,那张蜀生也敢如此对待,简直是令人气愤。
“正是因为图书馆里面,这种军事教材比比皆是,才证明新政府缔造的人民军队在理论知识上就远远超过了曾经的党国,军校这一步我们就输了,又何谈上战场之后呢。”陈诚摇摇头,“你呀,也别把自己当中将,放平心态,考过了,新政府对我们这些国民党老将想来也有一些安排。”
陈诚没有告诉汤恩伯的是,之前已经有人找他谈过话了,对一些人民军队重点关注的原国民党将领,新政府是区别对待的,基本在一年学习后通过考试就能被任命新军职。像他这样的抗日名将和党国中将,自然会被安抚好,至于汤恩伯,待遇自然就不同了。
“哼,我党国将校数百人,且看他张蜀生敢如何,莫非还敢撵我们回家抱孩子。”
“荩忱回来了。”陈诚不管汤恩伯如何,却见到张自忠推门走进来,手中拎着三壶开水。曾经的一师之长如今也自己动手,和其他第三十期的华夏军校学员一样打水。
6月的汉京,是鲜花和鞭炮的海洋。新中国成立的喜悦,犹如春风吹遍了整个城市的大街小巷,除了一处地方。
汉京郊外,长江江边,华夏军校的新校址。
在建国后,张蜀生下令将华夏军校搬迁到了汉京,而其他相当数量的军校则依旧留在了西南。由于是新政府的起家之地,相比于其他地方,各种院校建设要早得多,包括军校在内的各大院校,已经领先了全国相当一步。如果不是为了将这个华人最高军事学府带在身边,亲任校长,张蜀生甚至想把它一直放在东川。
比如校址在宜宾的中国陆军大学(原仅次于华夏军校之西南陆军学院)、第一侦察兵学院,成都的中国空军大学和装甲兵指挥大学,绵阳的中国通信学院,重庆的中国炮兵指挥学院,昆明的人民军队后勤学院、中国工程兵学院、第二侦察兵学院,东川区的西南第二陆军大学,地处桂林的广西陆军大学(西南政府时期重建的广西陆军讲武堂),防城港的中国海军大学,贵阳的侦察兵第二学院等等一大批军事院校,这还不包括一些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军事院校。
15年的建设成就,西南在教育、文化、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已经超过全国其他地方相当一大步,为了在将来继续保持一定程度的平衡,张蜀生特别指示各地政府要抓好教育,搞好科研生产,注意发展区域经济,从而在领先优势上继续走强。
有西南大学在内的众多重点高校在,张蜀生对西南的教育很放心,只要当地政府不走错路,就是按部就班地发展教育、交通、科技、经济,也能走上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这鬼天气真个愁人。”
华夏军校第三宿舍区5号栋宿舍楼,这里住的是华夏军校第三十期新学员。一名穿着军服,佩戴着学员徽章的学员,正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的瓢泼大雨出神。习惯性地伸手去外衣荷包掏烟,却才想起这里是军校,而不是以前的部队了,烟是不许抽的。
这名学员的年纪已经三十好几了,却还在华夏军校待着。
“我说陈诚同志,你还真是心情不错啊。”站在窗前的人,回头对正坐在床边看书的一名同样年纪不小的学院喊道,言辞中有些戏谑,居然用上了同志的称呼。
陈诚,对了,那坐在床前埋头看书,做笔记的人,不是那位叱咤津京战场的原国民党中将陈诚又是谁。
“恩伯,这书上的东西可比以前我们学校里的那些教材,强了百倍。你不妨拿去看看。”陈诚对汤恩伯嘴里的同志二字丝毫不以为意,反而认为新政府的喊法是正确的,同志,什么是同志,就是有共同志向,实现中华复兴的共同伟大志向。他倒希望其他人如此喊他,现在不是党国时期了,思想如汤恩伯一般,是难以进步的。
小心地翻过书页,上面却是写着“论战壕防御与突破”。
“有什么好看的,图书馆里一大堆,不见得稀罕。”汤恩伯心头有事,挥挥手不在意。“辞修,难道你一点都不担心他们会找借口让我们无法通过考试吗?你看看这几天的训练,简直不是人过的,新学员军训就这样搞,以后的日子怎么过。”
一想到要在华夏军校这个鬼地方待一年的时间,汤恩伯就浑身不舒服。自己不是新兵蛋子,更不是连战场都没上过的新考生,自己是曾经的党国中将,那张蜀生也敢如此对待,简直是令人气愤。
“正是因为图书馆里面,这种军事教材比比皆是,才证明新政府缔造的人民军队在理论知识上就远远超过了曾经的党国,军校这一步我们就输了,又何谈上战场之后呢。”陈诚摇摇头,“你呀,也别把自己当中将,放平心态,考过了,新政府对我们这些国民党老将想来也有一些安排。”
陈诚没有告诉汤恩伯的是,之前已经有人找他谈过话了,对一些人民军队重点关注的原国民党将领,新政府是区别对待的,基本在一年学习后通过考试就能被任命新军职。像他这样的抗日名将和党国中将,自然会被安抚好,至于汤恩伯,待遇自然就不同了。
“哼,我党国将校数百人,且看他张蜀生敢如何,莫非还敢撵我们回家抱孩子。”
“荩忱回来了。”陈诚不管汤恩伯如何,却见到张自忠推门走进来,手中拎着三壶开水。曾经的一师之长如今也自己动手,和其他第三十期的华夏军校学员一样打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