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潇湘自忖这么多年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不对,应该是“见多食广”——没吃过的或许有,没见过的还真没几个。<>
她翻了几页,不由得也僵在了那里。旁边的小二见状轻笑道:“客官,要不让一下?”
“不用,我们自带了大百科全书!”浦潇湘断然拒绝道,然后把手里菜单交给了江水源:“江同学,点菜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你可别让我们失望哦!更不能让这位小二哥看笑话。”
江水源接过菜单看了几眼,马上就明白为什么她们两人都望而却步了,笑着对店道:“看来你们樊楼正店还真是原汁原味的宋朝范儿,居然连标价都是用苏州码子。只是不知道你们店里的一斤是十两还是十六两?”
“当然是十六两!咱们这可是大宋,哪有一斤十两的道理?那不成了减福(短1两)、亏禄(少2两)、折寿(缺3两)了吗?”店小二嘴皮子也利索,“话说客官居然认得苏州码子,也算是难得,平常来咱们店里吃饭的,一百个里能有三两个认识的就不错了。莫非客官从小学中医或家里是开药店的?”
“偏不告诉你!”浦潇湘对刚才折面子的事情还耿耿于怀,转过脸向江水源虚心请教道:“什么是苏州码子?我怎么以前都没听过?”
堀田祐也也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江水源解释道:“咱们现在记账一般是用1、2、3、4这样的阿拉伯数字,或者是大写的壹、2、3、肆汉字。阿拉伯数字在13到14世纪才传入我国,被国人称作洋字码,而大写的汉字通常认为出现在明朝初年。那么在此之前,咱们中国人是使用什么记账的呢?用的就是脱胎于中国传统算筹的苏州码子。苏州码子也叫草码、花码、番仔码或商码,起源于唐,完善于宋元,流行于明清。如果你们翻看明清时期的账本、地契或者日记之类的文书档案,就能现到处都是这样的苏州码子。”
“为什么叫苏州码子?不叫杭州码子或儋州码子?”
江水源挠挠头:“这我就说不清了,因为各种传说都有。现在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唐宋时期苏州的商品经济比较达,所以在此诞生了苏州码子。当然,也有人认为就跟阿拉伯数字并非起源于阿拉伯,而是印度人明的一样,苏州码子和苏州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就是后人随便乱叫的。”
“原来如此。”堀田祐也和浦潇湘都连连点头。浦潇湘随即又问道:“那为什么小二哥怀疑你是学中医或开药店的呢?”
江水源笑道:“这就要问小二哥了!不过我猜测是由于清末以来西式银行大量兴起,原本竖式账本逐渐被横式账本所取代,与竖式账本相适应的苏州码子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只少量保留在少数几个比较传统的行当中,比如中医药?所以小二哥才有此一说。”
“厉害!您真厉害!完全是一语中的!”店小二忍不住翘起了大拇指,“刚才我说过,平常来我们店里吃饭的,一百个里大约只有三两个能认识苏州码子。但要像您这样把苏州码子前世今生说得一清二楚的,一千个人里都没有一个!”
“你也不看看这位是谁!你觉得这种肤浅的问题能难得到他吗?”浦潇湘与有荣焉地噉瑟道。
店小二真被吓住了,小心翼翼地问道:“客官您是?”
江水源哭笑不得地回答道:“你别听她胡说,我就是个普通游客。浦潇湘、堀田君,你们瞧好了,这分别是一到十,学会了就赶紧点菜。”
苏州码子并不难学,像〡(1)、゛(2)、゜(3)、十(1o)都是一目了然的,〆(6)、ゝ(7)、ゞ(8)则可以举一反三,只有x(4)、ヾ(5)、﹉(9)需要特别注意一下。在江水源看来,聪明如浦潇湘和堀田祐也,分分钟学会肯定不成问题。
谁知堀田祐也马上就把菜单递还回来,羞愧地说道:“江君还是您点吧!很多汉字我都不认识,认识了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实在非常抱歉!”
江水源接过菜单仔细翻看一遍,马上就现了店家的险恶之处。比如说“馻饦”,虽然欧阳修在《归田录》里说“汤饼,唐人谓之‘不托’,今俗谓之馻饦”,可你个开店做生意的,老老实实写成大家都懂的面片汤不行吗?
还有“嘉应子”,根据宋朝程大昌《演繁露》记载,就是京城嘉庆坊的李子特别好吃,号称“京城之美”,因此被特称为“嘉庆李”,后来因为大家都知道是李子,干脆直接省称“嘉应子”,可一千年后的现代人谁特么知道“嘉应子”就是李子?你在菜单上直接写成“李子”会死吗?
她翻了几页,不由得也僵在了那里。旁边的小二见状轻笑道:“客官,要不让一下?”
“不用,我们自带了大百科全书!”浦潇湘断然拒绝道,然后把手里菜单交给了江水源:“江同学,点菜的任务就交给你了,你可别让我们失望哦!更不能让这位小二哥看笑话。”
江水源接过菜单看了几眼,马上就明白为什么她们两人都望而却步了,笑着对店道:“看来你们樊楼正店还真是原汁原味的宋朝范儿,居然连标价都是用苏州码子。只是不知道你们店里的一斤是十两还是十六两?”
“当然是十六两!咱们这可是大宋,哪有一斤十两的道理?那不成了减福(短1两)、亏禄(少2两)、折寿(缺3两)了吗?”店小二嘴皮子也利索,“话说客官居然认得苏州码子,也算是难得,平常来咱们店里吃饭的,一百个里能有三两个认识的就不错了。莫非客官从小学中医或家里是开药店的?”
“偏不告诉你!”浦潇湘对刚才折面子的事情还耿耿于怀,转过脸向江水源虚心请教道:“什么是苏州码子?我怎么以前都没听过?”
堀田祐也也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江水源解释道:“咱们现在记账一般是用1、2、3、4这样的阿拉伯数字,或者是大写的壹、2、3、肆汉字。阿拉伯数字在13到14世纪才传入我国,被国人称作洋字码,而大写的汉字通常认为出现在明朝初年。那么在此之前,咱们中国人是使用什么记账的呢?用的就是脱胎于中国传统算筹的苏州码子。苏州码子也叫草码、花码、番仔码或商码,起源于唐,完善于宋元,流行于明清。如果你们翻看明清时期的账本、地契或者日记之类的文书档案,就能现到处都是这样的苏州码子。”
“为什么叫苏州码子?不叫杭州码子或儋州码子?”
江水源挠挠头:“这我就说不清了,因为各种传说都有。现在比较流行的看法是唐宋时期苏州的商品经济比较达,所以在此诞生了苏州码子。当然,也有人认为就跟阿拉伯数字并非起源于阿拉伯,而是印度人明的一样,苏州码子和苏州并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就是后人随便乱叫的。”
“原来如此。”堀田祐也和浦潇湘都连连点头。浦潇湘随即又问道:“那为什么小二哥怀疑你是学中医或开药店的呢?”
江水源笑道:“这就要问小二哥了!不过我猜测是由于清末以来西式银行大量兴起,原本竖式账本逐渐被横式账本所取代,与竖式账本相适应的苏州码子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只少量保留在少数几个比较传统的行当中,比如中医药?所以小二哥才有此一说。”
“厉害!您真厉害!完全是一语中的!”店小二忍不住翘起了大拇指,“刚才我说过,平常来我们店里吃饭的,一百个里大约只有三两个能认识苏州码子。但要像您这样把苏州码子前世今生说得一清二楚的,一千个人里都没有一个!”
“你也不看看这位是谁!你觉得这种肤浅的问题能难得到他吗?”浦潇湘与有荣焉地噉瑟道。
店小二真被吓住了,小心翼翼地问道:“客官您是?”
江水源哭笑不得地回答道:“你别听她胡说,我就是个普通游客。浦潇湘、堀田君,你们瞧好了,这分别是一到十,学会了就赶紧点菜。”
苏州码子并不难学,像〡(1)、゛(2)、゜(3)、十(1o)都是一目了然的,〆(6)、ゝ(7)、ゞ(8)则可以举一反三,只有x(4)、ヾ(5)、﹉(9)需要特别注意一下。在江水源看来,聪明如浦潇湘和堀田祐也,分分钟学会肯定不成问题。
谁知堀田祐也马上就把菜单递还回来,羞愧地说道:“江君还是您点吧!很多汉字我都不认识,认识了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实在非常抱歉!”
江水源接过菜单仔细翻看一遍,马上就现了店家的险恶之处。比如说“馻饦”,虽然欧阳修在《归田录》里说“汤饼,唐人谓之‘不托’,今俗谓之馻饦”,可你个开店做生意的,老老实实写成大家都懂的面片汤不行吗?
还有“嘉应子”,根据宋朝程大昌《演繁露》记载,就是京城嘉庆坊的李子特别好吃,号称“京城之美”,因此被特称为“嘉庆李”,后来因为大家都知道是李子,干脆直接省称“嘉应子”,可一千年后的现代人谁特么知道“嘉应子”就是李子?你在菜单上直接写成“李子”会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