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王国的毁灭(十二)(1/2)
最后一局牌中,威胁与恐吓总是危险的;但有时,当你把所有筹码押上赌桌后,它却是唯一的一条胜利之路。
当然,为了让威胁看上去不会只停留在口头阶段,一些实际行动还是必不可少的。即使你不喜欢美国警察式的处理方式,也就是“先开枪。干掉一个坏家伙,再干掉一个坏家伙。干掉所有的坏家伙再向他们提问题”的粗暴交流方式。最起码别让人认为你拿着一只手枪只是用来吓唬人的,你得让对方知道,你随时随地可能扣动扳机,把他的脑袋打爆。
面对一群麻木的百姓和贪婪又愚蠢的官僚,有什么办法能够切实有效的让他们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在不可避免的命运面前低头呢?
答案是饥饿和战略空袭。
唯有永无止尽的饥饿和无时无刻悬在头顶的死亡才能清晰的让人们感受到何为绝望。当饥肠辘辘的民众发现连仅剩的安全感都不复存在,任何地方都无法称之为安全的后方,生命和财产时刻处于敌军威胁之下时。政府根本无法遏制民众心中的恐慌和绝望。
什么在敌人轰炸之下万众一心无所畏惧,只要团结一致就能抵消敌人的空袭——那是用来哄骗小孩的鬼话。不信去看看经历过战略轰炸之人的回忆录。不论是英国人、德国人、日本人、塞尔维亚人、伊拉克人都会告诉你战略轰炸带来的恐怖是怎么回事。没有水电,没有食物,就连遮风挡雨之所都没有,望着被高爆弹、燃烧弹甚至原子弹洗过一遍的断壁残垣时,最顽固最坚持的人也会意识到战败是不可避免的。
同样的道理,将一整个地狱砸到查理曼人面前,他们就不会浪费几个月的时间沉浸在一堆不切实际的幻想里唧唧歪歪,而是用最快的时间做出最明智的决定。
既然决定要进行战略轰炸,接下来首要任务是确定目标及规划航线。
可不要小看这个步骤,战略轰炸的核心其实就在这一步之中。
之前防卫军也针对特定目标进行大规模恐怖空袭过,一些城市甚至就此从地表上消失,但严格意义上那些都不能算是战略空袭。所谓战略轰炸,必须是基于战略目的而进行的大规模轰炸,没了这个大前提,扔再多炸弹,烧掉再多的建筑,一律都只能算是战术空袭。
战略空袭是个系统工程,不是有了大型轰炸机、炸弹、飞行员,然后在地图上随便画个圈、鼠标随手一点,把城市和工厂炸平就完事了。
光是机场选址、飞行员培训与挑选、机组人员的选拔与养成、施工建设、辅助设施和人员配套到位、物资存贮和输送、警备和保全等等事项就已经叫人头疼万分,而这还是整个战略轰炸系统中最最基础的第一步。接下来你还要建设一大堆同级别的基地,更多的前进基地和备降机场,这些备降机场的建设标准或许不像半永久性空军基地那么高,但也必须拥有最低限度的维保勤务能力。
等到基地建设完成,人员和装备都配属到位了,接下来就是挑选目标和测绘线路。和另一个世界的先驱者们相比,防卫军空军的轰炸机组成员是幸运的,防卫军长年累月的测绘工作和无线电导航设备的完成度已经相当高,他们不必承受迷航之苦。此外由于玛那的存在,他们也不必因为航程问题束手束脚。只要给出目标,不管是要塞还是大城市,他们都能炸成一片废墟。
最重要的,还是目标的选择。
战略轰炸之所以会被冠以“战略”一词,在于其攻击的目标与结果会对国家战略造成影响。根据对象和情况的差异,即使轰炸同一种目标,造成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譬如说同样是针对工业目标下手,有些国家的工业相对集中在单一工业区或城市的大工厂里,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则是大企业接单,分包给下游小企业乃至家庭手工作坊。针对前一种目标,只要轰炸厂区和能源、原材料存储设施及交通运输线路就能达到客观效果;而后一种,除了使用大范围无差别轰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地毯式轰炸将居民区和成百上千的小作坊及工人直接从世界上抹掉,完全找不出其它合适的常规攻击手段。或许核武器之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能做到这一点,但这终究不是全面核大战,不能遇上什么问题都用核弹头来解决。
像这次纯粹以“打击敌国平民士气”为目标的的作战行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不怎么适合。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会给人这样一种映像,即亚尔夫海姆不准备接受查理曼的投降,他们准备杀死所有查理曼人,直到最后一个查理曼人倒下,战争才会结束。不管是反重力分解炸弹、细菌弹、毒气弹——任何会制造出堆积如山的尸体和伤者的武器,都会强化这一映像,绝望的查理曼人会因此放弃投降的想法,转而投身抵抗。这和我们今后的占领政策相悖。我们必须用一种低伤亡,但足以让全体查理曼人感到切身之痛的方式来告诉他们:如果不尽快投降,难以想象的毁灭之雨将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亚尔夫海姆独裁官轻敲桌面,沉稳的口吻既不傲慢,亦无谦让,平稳的如同朗读剧本。
“所以此次的攻击目标必须是全体查理曼人都能从心理上感受到震撼冲击的城市。剔除掉吕德斯和诸多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后,选定的目标名单为以下城市:兰斯、波旁、奥尔良、卢格杜努姆。”
当然,为了让威胁看上去不会只停留在口头阶段,一些实际行动还是必不可少的。即使你不喜欢美国警察式的处理方式,也就是“先开枪。干掉一个坏家伙,再干掉一个坏家伙。干掉所有的坏家伙再向他们提问题”的粗暴交流方式。最起码别让人认为你拿着一只手枪只是用来吓唬人的,你得让对方知道,你随时随地可能扣动扳机,把他的脑袋打爆。
面对一群麻木的百姓和贪婪又愚蠢的官僚,有什么办法能够切实有效的让他们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在不可避免的命运面前低头呢?
答案是饥饿和战略空袭。
唯有永无止尽的饥饿和无时无刻悬在头顶的死亡才能清晰的让人们感受到何为绝望。当饥肠辘辘的民众发现连仅剩的安全感都不复存在,任何地方都无法称之为安全的后方,生命和财产时刻处于敌军威胁之下时。政府根本无法遏制民众心中的恐慌和绝望。
什么在敌人轰炸之下万众一心无所畏惧,只要团结一致就能抵消敌人的空袭——那是用来哄骗小孩的鬼话。不信去看看经历过战略轰炸之人的回忆录。不论是英国人、德国人、日本人、塞尔维亚人、伊拉克人都会告诉你战略轰炸带来的恐怖是怎么回事。没有水电,没有食物,就连遮风挡雨之所都没有,望着被高爆弹、燃烧弹甚至原子弹洗过一遍的断壁残垣时,最顽固最坚持的人也会意识到战败是不可避免的。
同样的道理,将一整个地狱砸到查理曼人面前,他们就不会浪费几个月的时间沉浸在一堆不切实际的幻想里唧唧歪歪,而是用最快的时间做出最明智的决定。
既然决定要进行战略轰炸,接下来首要任务是确定目标及规划航线。
可不要小看这个步骤,战略轰炸的核心其实就在这一步之中。
之前防卫军也针对特定目标进行大规模恐怖空袭过,一些城市甚至就此从地表上消失,但严格意义上那些都不能算是战略空袭。所谓战略轰炸,必须是基于战略目的而进行的大规模轰炸,没了这个大前提,扔再多炸弹,烧掉再多的建筑,一律都只能算是战术空袭。
战略空袭是个系统工程,不是有了大型轰炸机、炸弹、飞行员,然后在地图上随便画个圈、鼠标随手一点,把城市和工厂炸平就完事了。
光是机场选址、飞行员培训与挑选、机组人员的选拔与养成、施工建设、辅助设施和人员配套到位、物资存贮和输送、警备和保全等等事项就已经叫人头疼万分,而这还是整个战略轰炸系统中最最基础的第一步。接下来你还要建设一大堆同级别的基地,更多的前进基地和备降机场,这些备降机场的建设标准或许不像半永久性空军基地那么高,但也必须拥有最低限度的维保勤务能力。
等到基地建设完成,人员和装备都配属到位了,接下来就是挑选目标和测绘线路。和另一个世界的先驱者们相比,防卫军空军的轰炸机组成员是幸运的,防卫军长年累月的测绘工作和无线电导航设备的完成度已经相当高,他们不必承受迷航之苦。此外由于玛那的存在,他们也不必因为航程问题束手束脚。只要给出目标,不管是要塞还是大城市,他们都能炸成一片废墟。
最重要的,还是目标的选择。
战略轰炸之所以会被冠以“战略”一词,在于其攻击的目标与结果会对国家战略造成影响。根据对象和情况的差异,即使轰炸同一种目标,造成的效果也不尽相同。
譬如说同样是针对工业目标下手,有些国家的工业相对集中在单一工业区或城市的大工厂里,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则是大企业接单,分包给下游小企业乃至家庭手工作坊。针对前一种目标,只要轰炸厂区和能源、原材料存储设施及交通运输线路就能达到客观效果;而后一种,除了使用大范围无差别轰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地毯式轰炸将居民区和成百上千的小作坊及工人直接从世界上抹掉,完全找不出其它合适的常规攻击手段。或许核武器之类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也能做到这一点,但这终究不是全面核大战,不能遇上什么问题都用核弹头来解决。
像这次纯粹以“打击敌国平民士气”为目标的的作战行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不怎么适合。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会给人这样一种映像,即亚尔夫海姆不准备接受查理曼的投降,他们准备杀死所有查理曼人,直到最后一个查理曼人倒下,战争才会结束。不管是反重力分解炸弹、细菌弹、毒气弹——任何会制造出堆积如山的尸体和伤者的武器,都会强化这一映像,绝望的查理曼人会因此放弃投降的想法,转而投身抵抗。这和我们今后的占领政策相悖。我们必须用一种低伤亡,但足以让全体查理曼人感到切身之痛的方式来告诉他们:如果不尽快投降,难以想象的毁灭之雨将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亚尔夫海姆独裁官轻敲桌面,沉稳的口吻既不傲慢,亦无谦让,平稳的如同朗读剧本。
“所以此次的攻击目标必须是全体查理曼人都能从心理上感受到震撼冲击的城市。剔除掉吕德斯和诸多工业城市、交通枢纽后,选定的目标名单为以下城市:兰斯、波旁、奥尔良、卢格杜努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