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来了。”

    “我来了。

    仅仅两句简单的对话后,静一便挥退众人,带着他走向后殿。进了大门后爬了一段不长不陡的台阶,上到大殿前便见到阵阵轻烟随风道法,最好由静一之口对大伯提出。可现在这光景,他却无法开口。静一的话已经说在明处,不是不能消灾,只是金大伯一心考虑怕祸及他,所以宁愿以身犯险。

    两人来到静一的禅房,一名相貌俊秀的年轻弟子给两人冲泡上等好茶,然后作揖离开。

    金杨喝了一口茶,他是茶盲,也就不谈茶,直接道:“上次得益于道长的点拨,的确大有稗益。金杨在此谢过。”

    静一道长平心静气道:“你不必谢我,要谢该谢自己的祖荫。”

    金杨“哦”了一声,“此话怎讲?”

    静一道长放下茶碗,好整以暇道:“生活中,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好人没好报,而坏人却活得称心如意呢?我告诉他们,那是因为天道承负。若祖上过失做恶,则子孙无辜受祸;若祖上积德行善,则可以惠泽子孙;通俗地讲,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前人惹祸,后人遭殃。”

    “道长的意思,我有个积德行善的祖宗?”金杨对于因果报应和天理循环等宗教理论处于一种,我信理论但实际中不会太当真。他继续说道:“我记得道家有叮,比较响亮的口号,我命在我不在天。这似乎和天道承负天理循环南辕北辙。”

    静一淡笑道:“两者并不矛盾。自身的努力和天命如同外因和内因一样,相互依存,两者结合得越好则越成功。拿上次送你,东方,初一早起的,的六字筏言来说。我的笺言并没有改变任何轨迹。也就是说,我哪怕不提醒你,命运也会让你在初一早上出现的西海省委大院的湖边。但是,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内因,在那天出了什么事情被拖延等等,你就得不到祖上的惠泽。”

    金杨一想,也的确如此。即便没有静一的笺言,他也会在同样的时间出现在同样的地点,遇上同样的人,发生同样的事情。

    金杨忽然起身,

    ,“我该离开了。”

    静一也不挽留,跟着起身道:“送你一句话。”

    金杨竖耳倾听。

    “老子有句名言:海纳百”虚怀若谷,不以一人之智为智,而以众人之智为智,谦卑处下,宽容包纳,所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而现代社会里,一些人的境况稍为好些,便容易生起自大心,对人骄傲,对己骄纵。其实想想看,只不过是这辈子因缘好些,或因祖荫福泽、长相美、脑袋灵、父母富、际遇佳,运气顺……反之,很多人不过是这辈子因缘差点,并不是谁的能力比谁强多少。所以,骄慢一盛,福缘易尽。保持谦茶,乃守福之道。上乘的为官之道乃是藏在刮鞘中的利刮,是裹在白手套里的重拳,底定江山悄无声息,挪移乾坤无迹可寻,大方无隅,大象无形。”

    金杨笑了笑,没有接这句话,转身离开。

    静一也没有相送。两人自始至终都没有提到被关押的金半山。一来静一明白金杨上山的目的,二来他也知道金杨有能力把金半山捞出来。

    金杨在众道士和居士的瞩目下离开了道观大门,远远的,他看到小六子和徐浩的身影。这两人看到他,懒洋洋地从台阶上起身,等候着他。

    金杨走近他们,司道:“小六子,你师傅有没有联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