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久居公主府,平日偶尔跟随公主出门,也是极少面见外男。随公主外出之时,公主是众人瞩目的焦点,一般男子的目光不会落到我这小小的随从身上,因此认识我的男子屈指可数。
这声音有些熟悉,我似乎在哪里听到过,但一时竟想不起来。
究竟是何人?
我裹着面纱,手持团扇半掩着脸,回头一瞧——只见此人身穿一身浅蓝色宽袖大长衫,外加一袭月白纱褂子,腰间束着黄绫镶玉如意绦,左边挂着一个麒麟佩,手持一把象牙折扇,扇面半开在胸前,隐约看到扇面是一幅山水画。他的头上端正地束着一个发髻,绾着一个玉冠,簪上一支朴素并无任意装饰的玉簪子。
此人正是刘兴泉——刘小七。
我看到他,心里一怔。他如此打扮宛如一个文士举子,与先前在宫中那一身宫监装扮大相径庭,英俊儒雅,丝毫没有大漠风沙摧残的痕迹。他这一亮相可将易永康这个京城闻名的美男子给比下去了。
我手执团扇半掩面,一张薄纱遮了半张脸,难不成他还能认出我来?那日在宫中是我与他第一次相遇,他尚未见过我女子装扮之时。想必还当我是个小黄门,今日如何还能认出我来?
“哈哈哈!小七,你回来了?”见到老朋友,易永康开怀大笑,抢在我身前向刘兴泉大步奔去并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小子!果然回来了!”
“昨日刚回到京城。尚未卸甲便入宫向圣上述职。这不?我可是赶着王老太师的寿宴马不停蹄奔回来。”
此时我心中暗叹此二人的演技,易永康故意说出“果然”二字,是为了试探刘小七,他与皇帝怀疑刘小七早早就回到京城。他故意不宣,只是想通过试探来证实自己的猜想。而刘小七分明早早就潜入宫中,却故意以老太师的寿宴当幌子。而我竟成为唯一的知情人。
我沉默不语,心中却不住赞叹:“这两个人不去当俳优怪可惜了!”我轻轻地摇动手中的团扇,扇面生风,微微地拂起我的面纱。面纱半揭未揭时,我立刻用手扶住。并偷偷看了刘兴泉的神情,不知道他是否真的认出了我来?
“易兄,这位姑娘可是你的好友?”刘小七询问起我的身份来,说完后并向我行了个常礼,“在下并无冒犯之意,只是见姑娘举止好生面善。不知姑娘是何家金枝?”
“这位是齐姑娘!是来自南山的隐士。”没等我回答,易永康便抢先介绍了我。
“刘某失礼了!”刘兴泉向我陪了一礼,随即便对易永康说道,“齐姑娘看起来不过二八年纪,你常年在禁宫伴驾,是如何结识南山的齐姑娘?”
他果然对我的身份起了疑心。我故作镇静,见易永康一时回答不上来,便走上前去行了礼说道:“易大人是家师好友。”
“敢问尊师高名?”刘兴泉果然不好糊弄,刨根问底,全然不顾君子风度。好在我心中有数,未有露出任何马脚。
“她的恩师是个淡泊名利的隐者,隐者大都不愿世人提起名讳。你小子杵在门口这么长时间,再不进府去拜寿,人家要说我这个表少爷不明礼,白白地将客人堵在门口呢!”易永康边说边笑着把刘兴泉拉进王家府邸,并在刘小七耳边喃喃几声。我则随在他二人身后提裙迈步入府,远远地听到易永康说了一句:“你探听这么多做什么?”
王氏家族是出了几任宰辅和太傅的望族。我以为沐浴了几代皇恩的王氏府邸应当是珠宫贝阙、锦天绣地。但是当我伸脚迈入王家府邸时,并无眼花缭乱,从入门到前厅,整体装饰朴素雅致,只有回廊的雕梁和名家书法稍微彰显了不凡的气度
我随着易永康以及刘兴泉来到了前厅,只见老太师王文定端正地坐在正厅中央,八十高龄的他满头雪发,下巴留着白色的长髯,他三分俨然七分慈祥,外加一身的文人气质,看起来十分精神硬朗。多年的宦海并未洗去他那股书生意气,他秉着“唯有读书高”的信念教育着子孙,并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翰林学士。前厅两侧分别坐着他的儿子儿媳——易永康的舅父王敦儒和舅母谢氏。
“拜见外祖父,舅父舅母!”易永康躬身行礼。
这声音有些熟悉,我似乎在哪里听到过,但一时竟想不起来。
究竟是何人?
我裹着面纱,手持团扇半掩着脸,回头一瞧——只见此人身穿一身浅蓝色宽袖大长衫,外加一袭月白纱褂子,腰间束着黄绫镶玉如意绦,左边挂着一个麒麟佩,手持一把象牙折扇,扇面半开在胸前,隐约看到扇面是一幅山水画。他的头上端正地束着一个发髻,绾着一个玉冠,簪上一支朴素并无任意装饰的玉簪子。
此人正是刘兴泉——刘小七。
我看到他,心里一怔。他如此打扮宛如一个文士举子,与先前在宫中那一身宫监装扮大相径庭,英俊儒雅,丝毫没有大漠风沙摧残的痕迹。他这一亮相可将易永康这个京城闻名的美男子给比下去了。
我手执团扇半掩面,一张薄纱遮了半张脸,难不成他还能认出我来?那日在宫中是我与他第一次相遇,他尚未见过我女子装扮之时。想必还当我是个小黄门,今日如何还能认出我来?
“哈哈哈!小七,你回来了?”见到老朋友,易永康开怀大笑,抢在我身前向刘兴泉大步奔去并拍了拍他的肩膀,“你小子!果然回来了!”
“昨日刚回到京城。尚未卸甲便入宫向圣上述职。这不?我可是赶着王老太师的寿宴马不停蹄奔回来。”
此时我心中暗叹此二人的演技,易永康故意说出“果然”二字,是为了试探刘小七,他与皇帝怀疑刘小七早早就回到京城。他故意不宣,只是想通过试探来证实自己的猜想。而刘小七分明早早就潜入宫中,却故意以老太师的寿宴当幌子。而我竟成为唯一的知情人。
我沉默不语,心中却不住赞叹:“这两个人不去当俳优怪可惜了!”我轻轻地摇动手中的团扇,扇面生风,微微地拂起我的面纱。面纱半揭未揭时,我立刻用手扶住。并偷偷看了刘兴泉的神情,不知道他是否真的认出了我来?
“易兄,这位姑娘可是你的好友?”刘小七询问起我的身份来,说完后并向我行了个常礼,“在下并无冒犯之意,只是见姑娘举止好生面善。不知姑娘是何家金枝?”
“这位是齐姑娘!是来自南山的隐士。”没等我回答,易永康便抢先介绍了我。
“刘某失礼了!”刘兴泉向我陪了一礼,随即便对易永康说道,“齐姑娘看起来不过二八年纪,你常年在禁宫伴驾,是如何结识南山的齐姑娘?”
他果然对我的身份起了疑心。我故作镇静,见易永康一时回答不上来,便走上前去行了礼说道:“易大人是家师好友。”
“敢问尊师高名?”刘兴泉果然不好糊弄,刨根问底,全然不顾君子风度。好在我心中有数,未有露出任何马脚。
“她的恩师是个淡泊名利的隐者,隐者大都不愿世人提起名讳。你小子杵在门口这么长时间,再不进府去拜寿,人家要说我这个表少爷不明礼,白白地将客人堵在门口呢!”易永康边说边笑着把刘兴泉拉进王家府邸,并在刘小七耳边喃喃几声。我则随在他二人身后提裙迈步入府,远远地听到易永康说了一句:“你探听这么多做什么?”
王氏家族是出了几任宰辅和太傅的望族。我以为沐浴了几代皇恩的王氏府邸应当是珠宫贝阙、锦天绣地。但是当我伸脚迈入王家府邸时,并无眼花缭乱,从入门到前厅,整体装饰朴素雅致,只有回廊的雕梁和名家书法稍微彰显了不凡的气度
我随着易永康以及刘兴泉来到了前厅,只见老太师王文定端正地坐在正厅中央,八十高龄的他满头雪发,下巴留着白色的长髯,他三分俨然七分慈祥,外加一身的文人气质,看起来十分精神硬朗。多年的宦海并未洗去他那股书生意气,他秉着“唯有读书高”的信念教育着子孙,并育出了一代又一代的翰林学士。前厅两侧分别坐着他的儿子儿媳——易永康的舅父王敦儒和舅母谢氏。
“拜见外祖父,舅父舅母!”易永康躬身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