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从未将希望寄托在扶苏的身上,即便他最重要和坚定的盟友黄歇如何信心满满,也不能改变他的想法。
因此在黄歇与其他人在对事件急转直下的情况反应过来之前,屈原便开始了原定计划中的“补救措施”——促成太子监国。
然而,有个人绝不会让此事发生。
“来往不过一月时光,似乎并无设定监国的必要。”郑袖手上力度不变,继续为大王放松肩颈上的肌肉,提出异议的也并不是她。
郑袖对政务不感兴趣,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代替郑袖提出反对的,是景氏一族的头面人物,景阳。
为了抗衡在朝堂上越发掌握了话语权的新党一众,景氏与郑袖的强强联合自是在情理之中。
无论是景氏还是郑袖,都不会愿意看到一个身上刻有屈氏印记的太子监国,甚至顺理成章地继任为王。
究竟是否设置监国属于楚国的内政,扶苏并不打算掺和进去,但他仍然对于此事的走向十分感兴趣。
而且对昭国而言,因年幼君王的上位而造成的,楚国主少国疑的局面自然更为有利。
于是扶苏与甘茂对视一笑,两人都从对方眼中察觉到了看戏的色彩。
屈原斜睨了景阳一眼,其中的鄙视神情几乎毫无遮掩,语气却是平淡如故,“国不可一日无主。”
“王上不过只是赴武关会盟而已,屈子大约是过虑了。”
景阳自不会被屈原一个鄙视的眼神激怒,同样以公事公谈的态度对答,随后回应了对方一个挑衅的眼神。
屈原会提出要让太子监国,除了扶植太子上位之外,更重要的自然是因为他担心楚王被昭国扣押而一去不返。
“王上可还记得宋襄公之事?”屈原并未继续与景阳辩论监国之事,而是要继续劝阻楚王赴昭。
扶苏眉头一挑,强忍住了没有看向身边的甘茂。
即便没有转过头去,扶苏也很清楚,甘茂此时一定也与自己同样惊讶。
难道屈子竟然是看破了昭国的打算?
作为春秋时代“梗王”的宋襄公,关于他的故事多到不可胜数。
因此在黄歇与其他人在对事件急转直下的情况反应过来之前,屈原便开始了原定计划中的“补救措施”——促成太子监国。
然而,有个人绝不会让此事发生。
“来往不过一月时光,似乎并无设定监国的必要。”郑袖手上力度不变,继续为大王放松肩颈上的肌肉,提出异议的也并不是她。
郑袖对政务不感兴趣,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代替郑袖提出反对的,是景氏一族的头面人物,景阳。
为了抗衡在朝堂上越发掌握了话语权的新党一众,景氏与郑袖的强强联合自是在情理之中。
无论是景氏还是郑袖,都不会愿意看到一个身上刻有屈氏印记的太子监国,甚至顺理成章地继任为王。
究竟是否设置监国属于楚国的内政,扶苏并不打算掺和进去,但他仍然对于此事的走向十分感兴趣。
而且对昭国而言,因年幼君王的上位而造成的,楚国主少国疑的局面自然更为有利。
于是扶苏与甘茂对视一笑,两人都从对方眼中察觉到了看戏的色彩。
屈原斜睨了景阳一眼,其中的鄙视神情几乎毫无遮掩,语气却是平淡如故,“国不可一日无主。”
“王上不过只是赴武关会盟而已,屈子大约是过虑了。”
景阳自不会被屈原一个鄙视的眼神激怒,同样以公事公谈的态度对答,随后回应了对方一个挑衅的眼神。
屈原会提出要让太子监国,除了扶植太子上位之外,更重要的自然是因为他担心楚王被昭国扣押而一去不返。
“王上可还记得宋襄公之事?”屈原并未继续与景阳辩论监国之事,而是要继续劝阻楚王赴昭。
扶苏眉头一挑,强忍住了没有看向身边的甘茂。
即便没有转过头去,扶苏也很清楚,甘茂此时一定也与自己同样惊讶。
难道屈子竟然是看破了昭国的打算?
作为春秋时代“梗王”的宋襄公,关于他的故事多到不可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