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旗招展,人山人海。

    这一日的彭城如同节庆般热闹。

    赵、魏两国在经历了长达数月的对峙之后,终于要在大昭的斡旋之下,签订议和条约了。

    彭城以北十里处的一处为天帝所立的祭坛上,撤去了清晨祭典所用的祭品之后,摆放上了一张长得让人觉得毫无必要的长桌。

    整张桌案长达十米,宽度却只能容一人坐下,完全是为了满足扶苏的个人恶趣味而赶造出来的。

    原本扶苏甚至是准备整一节火车车厢放这儿的,不过因为彭城并未通铁路,从水路运来又太过麻烦,最终还是遗憾放弃。

    在各方的见证下,分别代表了两国君主的平原君和信陵君从专为其留出的通道拾级而上,坐到了桌案两边。

    隔着十米的距离,两人隔桌相望,互相只能看到对面的大致模样。

    再看看战在桌案内侧中央位置,正笑意吟吟看着这等场面的扶苏,两人心里都在嘀咕,这个一向喜欢不按常理出招的大昭太子,今日不知又在作何奇怪打算。

    关于李清受到昭王提拔却又主动拒绝的事件,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

    此事必然会直接影响到扶苏接下来对于彭城的处理。

    得到这消息的两国自然都会有所动作。

    魏国是通过靳尚转达了想要与扶苏合作,尽快解决彭城争端的态度。

    而赵国方面却也一改原本想要硬拖下去的想法,转而积极配合了起来。

    这才让今次签订合约如此顺利,少去了不少扯皮的时间。

    赵国突然转变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同样也是因为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被认为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被赵王寻人替代掉的大赵军神,上将军李牧。

    不同于所有预想的那样,被同时加授了上将军和相邦之位的李牧非但没有主动辞去上将军之位,甚至连对相邦之位的授予也没有按照一贯的成例那样,三辞三授之后才接下相印。

    邯郸已经做好了三波使者接连奔赴云中的准备,然后没等第二波使者出发,李牧就自己跑回邯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