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兵是一起请的假,这些家属几乎是一快来到的,有的人怕路上误事,提前到了一天。

    她们来到后一个星期,村里组织的考试就开始了,经过笔试和面试,从这些家属中,录用了五十名工人。安排到各个工序,跟着老工人学习,三个月后再从新分配工作岗位。

    未录取的二十多名家属,基本上都是文化程度低的,不过她们也没有回去的,都选择留在了韩屯,自主择业。

    其实她们的丈夫,提前已经了解好了,针对自己妻子的特点,已经有了初步的打算。

    国各地的农村妇女,大部分都会织粗布,做针线活更是不在话下。年轻的妇女眼神好,做盘扣做绣球,都比较合适。

    就是专门做手工的鞋垫,每个月也能挣二十多元钱,除去生活费,还能稍有节余。

    村里的基建刚完工,韩屯村的木工组,又接到了新的订单,这些订单都是来自这些退伍兵,他们给妻子购买织布机。

    别说没录取的退伍兵家属了,就是被录用了的,也都准备把织布作为第二职业,这些年轻的妇女,没有家务和孩子的拖累,除去上班和上课的时间,空闲时间还真不少。

    村里给他们提供的住房,客厅二十多个平方,除了沙发茶几和电视柜以外,也没其他家具,放上台织布机,空间也挺宽敞。

    木工组原来存下的织布机,先给没被录取的家属安装上,让她们先用。很快,这两栋家属楼里,就响起了织布的声音。

    在韩屯村想织粗布,其实很简单,新石庄的纺纱厂,就买染好的棉线,不用染不用浆,经好线团就能织。

    这些家属织布以前,专门找到悠悠家的代销点,询问收购棉布的花样和规格,她们在家就打好了织布的谱,来的时候把家乡的粗布花样,也带来了好多。

    和临水这里相比,她们带来的花样,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有好些都挺漂亮,可有些粗布,宽窄也和临水这里的不同。

    老骡子和韩道伟的母亲,从中挑选出好多的花样,说是回家自己织,留着自家用。

    南方织的粗棉布,大部分都比较窄,这难不倒织了一辈子布的家庭妇女,只要是有花样,她们都能换算过来。

    悠悠可没这样要求,在她眼里,手织的粗棉布,宽窄都有不同的用途。

    以前自家收的粗棉布,大体上是二斤半棉线一勾子布,十元钱一勾子,大体上是棉线和手工费,各占一半。

    悠悠给姥姥出了个主意,以后收购窄幅的棉布,按斤数算帐,每斤4元钱。对于普通的棉布,还是按照原来的办法收购。

    进入阳历的7月,也就是说进了下半年,韩屯村的发展基本上进入稳定期。基建项目部完工,新进的生产线部投入生产,工人也招收到位,地区的工作组就撤了回去。

    7月7—9日,是固定的高考日,高考过后就是中考了,悠悠抗争到最后,还是得听从家人的意见,乖乖的去京都参加中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