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令虽然已经发出,可要等四千兵马集结然后行军到达野狐岭,起码还需要三天时间。本文由 。。 首发
这三天时间,凌云也不打算干等闲坐。五千人即将主动出击做战,对凌云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要解决,那就是军粮问题。一般打仗,特别是外出作战,粮草供应都是重中之重。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凌云五千军队出征,就算从野狐岭启程,距离桃山也足有百余里。按照战时的行军速度,凌云这支马步混合军队,起码也得走上三天。毕竟是去打仗,又不是赛跑,如果只是全速行军,一天赶个百里冲到桃山,到时全军上下都疲惫不堪,都不需要别人打,自己就已经累跨了,还打什么仗。一天行军三四十里,这是稳妥的速度,尤其是凌云的这支兵马其实也只是支新军而已。赶到战场三天,作战肯定也得好几天,再算上回程,这场战事预计时间最少也要一周左右,弄不好还有可能要半个月时间。
每个士兵最少需要准备六天的口粮,此时隋朝的府兵战时是每日给米二升,隋朝二升米大致相当于后世的九百多克,大约两斤。六天的口粮,就是十二斤米外加上一些酱菜和盐。凌云记得他以前曾看过一份数据,上面说普通士兵作战,正常驻扎和训练,至少需要消耗三千卡左右的热量,而作战期间至少消耗四千卡,最高可达七千卡。据此计算。士兵作战期间的口粮,包括主食和副食消耗每天不能少于一千五百克,不能绝对无法保持正常体力。
由此可见。虽然此时军士每天给粮二升看起来数量不少,可实际上却是远低于正常需要消耗的数值的。特别是凌云在见识过了这个时代的军中伙食后,越发的清楚这些。凌云执掌怀荒军以前,怀荒的士兵每天口粮根本达不到日给二升的量,一天也就是一升米,甚至还是糙米。再配一些青菜豆子咸菜什么的,可也是数量极少。凌云编练新军以后。亲自定下了新制,每兵日给粮二升,且每天三餐制。此外,每天还有一顿肉吃,另外还会配发一些副食品。
不过眼下要出外做战,粮食却又是问题。
凌云的计划是不打算另外带辅兵运送粮食。每个士兵自己携带六天的口粮。外加两天的应急粮食,一共八天口粮。争取在一周之内,打完这一仗。
对于士兵的行军粮,他仔细思考后,列出了一张单子。
在他的单子中,这六天的口粮包括三天量的精米六升(两千九百五十克),一天的发面锅盔饼一斤(六百八十克),两天量的死面饼两斤(一千三百六十克)。六天的干肉一斤二两(七百六十二克),一天量的腊肠四两(一百八十克)。六天的大豆酱十二两(五百零四克),六天的盐一两(四十二克),六天的豆子半斤(三百四十克),六天的蔗糖块三两(一百二十六克)。
这六天的口粮接近七公斤,是此时的十斤多,另外凌云还给每个士兵在六天口粮外,增加了两天的每人必须携带的应急口粮。
应急口粮重量两斤半,是不需要烧煮的炒米。
这张单子列出来后,凌云将他交给魏征,让他按单子准备。
不过魏征拿到单子后,脸上表情奇特,好半天后,还是忍不住抬头道:“这是打仗的军粮?”
“嗯,没错。”
“这也太过烦琐了一些吧,一共八天的口粮,却足有十二种,而且有十二斤半之多。”凌云在每项后面划了个符号,里面又写了一行数字,这个数字他知道是阿拉伯数字,而那两弧是标点括号,可这个克是什么意思?他一时没弄明白,但他还是看清楚了,凌云的这张军粮单子太过骇人,口粮订的高不说,还列了足足十二种类之多。精米、锅盔、死面饼、肉干、腊肠、大豆酱、盐、豆子,居然还有蔗糖块!
这罗列的东西,好多他都没有听过,如果说这是凌云给自己列的出征口粮还说的过去,可如果五千人都用这样的口粮,也太奢侈了。
“这个炒米是什么?”贺兰弘也在一边探头看了几眼,然后问道。
“就是把米炒熟了吃,不听听着简单炒起来却不简单,但炒米却是行军打仗最好的口粮,易储存,而且随时可吃,不用再蒸煮。可提前炒制,味美耐饥,吃法简便。”
李言庆在一边觉得稀奇,他还没听过这什么炒米,还以为是凌云从江南带回来的法子,连忙询问炒制方法。
炒米主要的做法就是将米洗净,去掉杂掉,然后放入锅中煮沸,待破开米嘴后,马上出名,再行炒熟。不过说起来轻松,真要炒起来还是很麻烦的,要经过煮、炒、碾三道工序才能做成炒米。至于原料,南方的稻米、北方的粟米,都可以。将精米用水浸泡后,上锅闷蒸,然后在炒锅上炒熟。这种炒好的炒米,色黄而不焦,米坚而不硬,由于经过水浸,使米表层中的水溶性维生素渗透到米粒中,增加了炒米中维生素的含量。又由于蒸炒后迅速冷却干燥,使糊化后的淀粉固定在原有状态,食用时只需以茶水浸泡即可。炒米食水量低,耐贮存。便携带,不易霉坏变质,极适合做行军干粮。
这三天时间,凌云也不打算干等闲坐。五千人即将主动出击做战,对凌云来说,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要解决,那就是军粮问题。一般打仗,特别是外出作战,粮草供应都是重中之重。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凌云五千军队出征,就算从野狐岭启程,距离桃山也足有百余里。按照战时的行军速度,凌云这支马步混合军队,起码也得走上三天。毕竟是去打仗,又不是赛跑,如果只是全速行军,一天赶个百里冲到桃山,到时全军上下都疲惫不堪,都不需要别人打,自己就已经累跨了,还打什么仗。一天行军三四十里,这是稳妥的速度,尤其是凌云的这支兵马其实也只是支新军而已。赶到战场三天,作战肯定也得好几天,再算上回程,这场战事预计时间最少也要一周左右,弄不好还有可能要半个月时间。
每个士兵最少需要准备六天的口粮,此时隋朝的府兵战时是每日给米二升,隋朝二升米大致相当于后世的九百多克,大约两斤。六天的口粮,就是十二斤米外加上一些酱菜和盐。凌云记得他以前曾看过一份数据,上面说普通士兵作战,正常驻扎和训练,至少需要消耗三千卡左右的热量,而作战期间至少消耗四千卡,最高可达七千卡。据此计算。士兵作战期间的口粮,包括主食和副食消耗每天不能少于一千五百克,不能绝对无法保持正常体力。
由此可见。虽然此时军士每天给粮二升看起来数量不少,可实际上却是远低于正常需要消耗的数值的。特别是凌云在见识过了这个时代的军中伙食后,越发的清楚这些。凌云执掌怀荒军以前,怀荒的士兵每天口粮根本达不到日给二升的量,一天也就是一升米,甚至还是糙米。再配一些青菜豆子咸菜什么的,可也是数量极少。凌云编练新军以后。亲自定下了新制,每兵日给粮二升,且每天三餐制。此外,每天还有一顿肉吃,另外还会配发一些副食品。
不过眼下要出外做战,粮食却又是问题。
凌云的计划是不打算另外带辅兵运送粮食。每个士兵自己携带六天的口粮。外加两天的应急粮食,一共八天口粮。争取在一周之内,打完这一仗。
对于士兵的行军粮,他仔细思考后,列出了一张单子。
在他的单子中,这六天的口粮包括三天量的精米六升(两千九百五十克),一天的发面锅盔饼一斤(六百八十克),两天量的死面饼两斤(一千三百六十克)。六天的干肉一斤二两(七百六十二克),一天量的腊肠四两(一百八十克)。六天的大豆酱十二两(五百零四克),六天的盐一两(四十二克),六天的豆子半斤(三百四十克),六天的蔗糖块三两(一百二十六克)。
这六天的口粮接近七公斤,是此时的十斤多,另外凌云还给每个士兵在六天口粮外,增加了两天的每人必须携带的应急口粮。
应急口粮重量两斤半,是不需要烧煮的炒米。
这张单子列出来后,凌云将他交给魏征,让他按单子准备。
不过魏征拿到单子后,脸上表情奇特,好半天后,还是忍不住抬头道:“这是打仗的军粮?”
“嗯,没错。”
“这也太过烦琐了一些吧,一共八天的口粮,却足有十二种,而且有十二斤半之多。”凌云在每项后面划了个符号,里面又写了一行数字,这个数字他知道是阿拉伯数字,而那两弧是标点括号,可这个克是什么意思?他一时没弄明白,但他还是看清楚了,凌云的这张军粮单子太过骇人,口粮订的高不说,还列了足足十二种类之多。精米、锅盔、死面饼、肉干、腊肠、大豆酱、盐、豆子,居然还有蔗糖块!
这罗列的东西,好多他都没有听过,如果说这是凌云给自己列的出征口粮还说的过去,可如果五千人都用这样的口粮,也太奢侈了。
“这个炒米是什么?”贺兰弘也在一边探头看了几眼,然后问道。
“就是把米炒熟了吃,不听听着简单炒起来却不简单,但炒米却是行军打仗最好的口粮,易储存,而且随时可吃,不用再蒸煮。可提前炒制,味美耐饥,吃法简便。”
李言庆在一边觉得稀奇,他还没听过这什么炒米,还以为是凌云从江南带回来的法子,连忙询问炒制方法。
炒米主要的做法就是将米洗净,去掉杂掉,然后放入锅中煮沸,待破开米嘴后,马上出名,再行炒熟。不过说起来轻松,真要炒起来还是很麻烦的,要经过煮、炒、碾三道工序才能做成炒米。至于原料,南方的稻米、北方的粟米,都可以。将精米用水浸泡后,上锅闷蒸,然后在炒锅上炒熟。这种炒好的炒米,色黄而不焦,米坚而不硬,由于经过水浸,使米表层中的水溶性维生素渗透到米粒中,增加了炒米中维生素的含量。又由于蒸炒后迅速冷却干燥,使糊化后的淀粉固定在原有状态,食用时只需以茶水浸泡即可。炒米食水量低,耐贮存。便携带,不易霉坏变质,极适合做行军干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