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李明勋召开了国务会议,军政等代表部列席,确定了新的国名之后,是否确立新的国旗和国徽,李明勋选择把这个权力交由国议政院,也就是议院来决定,而国务会议上,第一个要确定的是国都所在地。
而对于国都,李明勋首先提议了两京甚至多京制度,而不是只有一个京城,多京制度并未受到反对,毕竟是有例可循的,中国历史上,金、辽这种奉行行国制度的草原游牧国家,往往都是多京制度,即便是唐宋明这种正统汉人王朝,也有两京甚至四京的,而帝国对于多京制的需求比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要迫切的多。
与其他王朝不同,帝国是海权与陆权并重的国家,显然,一个京城,顾得了海洋就顾不了陆地,所以至少要两京制度,而李明勋直接提出建议,设两京,其中陆地京城就是脚下的北京,北京本就是元明故都,一切政治地位和设施都是齐的,设为京城并不突兀,另外,帝国目前的主要威胁就是来自边墙之外的游牧民族,而无论是对游牧民族的战争还是使其归附之后,都需要一个北地的政治中心来宣示对边墙之外土地的主权和对游牧部落的宗主权。
更重要的是,草原部落如今对内地拥有天然的惧怕感,最怕的就是天花等疾病,让其到南方朝贡显然过于苛刻,而且,已经确立的会盟仪式也更适合在北地举行,无论开拓扩张还是绥靖统治,北京都是极为合适的。
唯一让众人有些疑虑的是,李明勋不仅要设北京为京城,还要把太庙、社稷坛和皇陵都设立在北京。要知道,这几样可是代表着江山社稷,那就是天下的象征,设立在北京,岂不是北京是最正统的京城,这可得不到海权为重的实权人物的支持。
而李明勋却很坚定,他很公开的表示,帝国并非古典的封建帝国,帝室作为帝国第一家族和中华民族大家长,并没有古典封建帝国那种国家命运系于一身的责任,李明勋选择设立这些祭祀建筑群在京城,其一是为了确定未来帝王的巡视制度,帝国虽居于南方,但为了绥靖塞外和祭祀先祖,就必须离开深宫,前往北方巡视,而北京作为社稷所在,自然也不能被轻易丢弃,保证陆权能与海权平等。
当然,李明勋还直接告知众人,称帝之后,会立嫡子君华为太子,而李君华身负前明与帝国皇室两大血脉,日后继位之君也是如此,便可把帝国和朱明的陵寝一道祭祀了,也安抚前朝民心。
国务会议上,自然也没有人直接站出来反对,因为大家更关心的是,李明勋准备把帝国的新首都定在哪里。
在社团时代,政治中心一直在布袋港,以之为大本营,随着台北、基隆两个港口的崛起,大本营迁往了台北,台北就成为了大本营,但大家都清楚,随着大陆战场的胜利,孤悬海外的一个小岛是担负不起一个强盛帝国的中心位置的,因此国都必然在陆地之上,而在各方的猜测中,南京是最大的可能,毕竟大陆战场稍微和缓,李明勋便把南京定为了临时首都,行政总院的中下级官员已经前往了南京城,但是李明勋却宣布,将帝国的新首都定在松江府(上海),改名为申京,作为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实际上,李明勋早有布置,在大本营的官员们迁往南京的时候,李明勋便委派元老许长兴前往松江府,进行清算和移民,目的就是把松江府所有的土地归为国有,以为军政所用。
南京与申京的距离并不远,都位于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同样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地方,但是南京有一点完不如申京,那就是交通,在这个世界上,最便利的交通运输就是水运,而从沿海抵达南京,因为逆流和诸多险要,顺利也需要五六日,不顺利那就是半月有余,更重要的是,吨位超过千吨的大海船很难依靠自己的风帆动力前往南京,远没有沿海的申京更为便捷。
申京的水运条件是得天独厚的,且不论长江,即便是黄浦江-太湖都可以把最富庶的苏、松、常三府沟通得当,这三个府,在封建帝国时代,在赋税之上能顶上七八个陕西这样的省,至于广西这样的边缘省,怎么也能顶的上三五十个。
除了太湖水系之外,申京还可以通过京杭大运河连通浙江最富庶的沿海平原州府,而向北则可以直达京城,把京津冀鲁苏等省份的内地州府连通起来,而水量最充沛通航能力最好的长江,则可以连通到四川,甚至可以通过灵渠沟通珠江水系,把两广也连接起来,仅仅是内河航运,就可以沟通起四千万左右的人口,包括最富庶的江浙,人口兴盛的湖广和开发完善的中原,而在未来五十年内,这些内河航运网络沟通的人口会达到两亿的规模。
同时申京还是海运的枢纽点和中心点,传统的中国海岸线,申京正好处于天津到广州的中心位置,而从帝国更广袤的领土范围来说,申京同样处于永宁与南华之间的中心点,处于海运中心点和内河航运终止点的申京必然会成为天然的航运经济中心,而这个时代,航运经济中心,就必然是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显然,对于一个国家政权来说,在交通不便的时代,设立在经济核心区的都城更容易获得赋税、人力和资源。
申京唯一欠缺的就是基础设施,因为前明的禁海政策,松江府本就不如苏州一带繁华,而满清的迁界禁海更是毁灭打击了这个沿海地带,港口码头、堤坝等设施都是欠缺的,更不要说,作为一个人口大几千万的超级大国的国都,申京还缺乏道路、楼宇等基本的设施,也正因为如此,李明勋先以南京为临时首都,然后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建立一个新的申京,一个符合帝国地位的国都。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而对于国都,李明勋首先提议了两京甚至多京制度,而不是只有一个京城,多京制度并未受到反对,毕竟是有例可循的,中国历史上,金、辽这种奉行行国制度的草原游牧国家,往往都是多京制度,即便是唐宋明这种正统汉人王朝,也有两京甚至四京的,而帝国对于多京制的需求比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要迫切的多。
与其他王朝不同,帝国是海权与陆权并重的国家,显然,一个京城,顾得了海洋就顾不了陆地,所以至少要两京制度,而李明勋直接提出建议,设两京,其中陆地京城就是脚下的北京,北京本就是元明故都,一切政治地位和设施都是齐的,设为京城并不突兀,另外,帝国目前的主要威胁就是来自边墙之外的游牧民族,而无论是对游牧民族的战争还是使其归附之后,都需要一个北地的政治中心来宣示对边墙之外土地的主权和对游牧部落的宗主权。
更重要的是,草原部落如今对内地拥有天然的惧怕感,最怕的就是天花等疾病,让其到南方朝贡显然过于苛刻,而且,已经确立的会盟仪式也更适合在北地举行,无论开拓扩张还是绥靖统治,北京都是极为合适的。
唯一让众人有些疑虑的是,李明勋不仅要设北京为京城,还要把太庙、社稷坛和皇陵都设立在北京。要知道,这几样可是代表着江山社稷,那就是天下的象征,设立在北京,岂不是北京是最正统的京城,这可得不到海权为重的实权人物的支持。
而李明勋却很坚定,他很公开的表示,帝国并非古典的封建帝国,帝室作为帝国第一家族和中华民族大家长,并没有古典封建帝国那种国家命运系于一身的责任,李明勋选择设立这些祭祀建筑群在京城,其一是为了确定未来帝王的巡视制度,帝国虽居于南方,但为了绥靖塞外和祭祀先祖,就必须离开深宫,前往北方巡视,而北京作为社稷所在,自然也不能被轻易丢弃,保证陆权能与海权平等。
当然,李明勋还直接告知众人,称帝之后,会立嫡子君华为太子,而李君华身负前明与帝国皇室两大血脉,日后继位之君也是如此,便可把帝国和朱明的陵寝一道祭祀了,也安抚前朝民心。
国务会议上,自然也没有人直接站出来反对,因为大家更关心的是,李明勋准备把帝国的新首都定在哪里。
在社团时代,政治中心一直在布袋港,以之为大本营,随着台北、基隆两个港口的崛起,大本营迁往了台北,台北就成为了大本营,但大家都清楚,随着大陆战场的胜利,孤悬海外的一个小岛是担负不起一个强盛帝国的中心位置的,因此国都必然在陆地之上,而在各方的猜测中,南京是最大的可能,毕竟大陆战场稍微和缓,李明勋便把南京定为了临时首都,行政总院的中下级官员已经前往了南京城,但是李明勋却宣布,将帝国的新首都定在松江府(上海),改名为申京,作为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中心,实际上,李明勋早有布置,在大本营的官员们迁往南京的时候,李明勋便委派元老许长兴前往松江府,进行清算和移民,目的就是把松江府所有的土地归为国有,以为军政所用。
南京与申京的距离并不远,都位于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同样是世界上最富庶的地方,但是南京有一点完不如申京,那就是交通,在这个世界上,最便利的交通运输就是水运,而从沿海抵达南京,因为逆流和诸多险要,顺利也需要五六日,不顺利那就是半月有余,更重要的是,吨位超过千吨的大海船很难依靠自己的风帆动力前往南京,远没有沿海的申京更为便捷。
申京的水运条件是得天独厚的,且不论长江,即便是黄浦江-太湖都可以把最富庶的苏、松、常三府沟通得当,这三个府,在封建帝国时代,在赋税之上能顶上七八个陕西这样的省,至于广西这样的边缘省,怎么也能顶的上三五十个。
除了太湖水系之外,申京还可以通过京杭大运河连通浙江最富庶的沿海平原州府,而向北则可以直达京城,把京津冀鲁苏等省份的内地州府连通起来,而水量最充沛通航能力最好的长江,则可以连通到四川,甚至可以通过灵渠沟通珠江水系,把两广也连接起来,仅仅是内河航运,就可以沟通起四千万左右的人口,包括最富庶的江浙,人口兴盛的湖广和开发完善的中原,而在未来五十年内,这些内河航运网络沟通的人口会达到两亿的规模。
同时申京还是海运的枢纽点和中心点,传统的中国海岸线,申京正好处于天津到广州的中心位置,而从帝国更广袤的领土范围来说,申京同样处于永宁与南华之间的中心点,处于海运中心点和内河航运终止点的申京必然会成为天然的航运经济中心,而这个时代,航运经济中心,就必然是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这是得天独厚的条件,显然,对于一个国家政权来说,在交通不便的时代,设立在经济核心区的都城更容易获得赋税、人力和资源。
申京唯一欠缺的就是基础设施,因为前明的禁海政策,松江府本就不如苏州一带繁华,而满清的迁界禁海更是毁灭打击了这个沿海地带,港口码头、堤坝等设施都是欠缺的,更不要说,作为一个人口大几千万的超级大国的国都,申京还缺乏道路、楼宇等基本的设施,也正因为如此,李明勋先以南京为临时首都,然后用五年到十年的时间,建立一个新的申京,一个符合帝国地位的国都。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读书族小说网;https://kpc.lantingge.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