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海外行省还是海外殖民地,都是有地方意志的,这种地方意志导致的结果就是,地方的利益在很多方面与帝国的战略相违背的,双方都要学会妥协。
就比如李君威发起美洲战争的时候,美洲行省就比较抗拒,担心会损害美洲行省与新西班牙总督区多年的走私贸易,这导致了李君威南下秘鲁总督区,把打击的重点放在了南美地区。而在征服秘鲁总督区之后,李君威联系葡萄牙巴西殖民地,把智利、拉普拉塔地区的西班牙殖民者和天主教徒迁移到巴西去,但是随着澹台云风在欧洲达成停战协约,基本确定这些地区属于帝国之后,开普敦和南非行省就立刻跳出来反对这种驱逐性质的移民。
原因很简单,这些殖民地靠近的是南非地区,把这里的人口全都驱逐走了,谁来购买南非地区的商品,谁为农场、工坊提供劳动力,没有了人口,就不能作为消费市场和原料产地,那要这种殖民地干什么?要地不要人?帝国还缺少土地吗?
在巴达维亚也是如此,当帝国与荷兰的条约到期,且没有续约之后,荷兰人就要撤离巴达维亚等东南亚地区,但问题是,几十年的殖民统治,让巴达维亚这个核心城市拥有了超过四万人口的荷兰后裔,驱逐他们要引起冲突,立刻遭到了当地的反对,最终也不过是承认他们的财产,却不给予公民待遇,这种情况持续了上百年,才磕磕绊绊中解决。
纵然在海外殖民地和海外行省充斥着这种现象,但是李君威依旧坚定的认为,北美是特殊的,帝国可以接受南洋、南美、西津有大量的外族存在,但是不应该允许这种现象在北美发生。
其实李君威连北美的未来都想象的出来,这块殖民地会作为国家殖民地,任何帝国国民都可以前来经商和居住,短短几年时间,波士顿等一些城市就会出现帝国国民聚集的社区,因为这是帝国殖民地,他们会获得当地政治的主导权,但是这些人绝对不会选择驱逐原有的英国殖民者,毕竟殖民地百姓的一切都与他们息息相关,需要他们提供的粮食、劳动力,也需要这些人形成的市场,甚至于要利用他们平衡、对抗美洲原住民,乃至就连娶媳妇都要娶英国媳妇,毕竟殖民地开拓前期,女人是很少的。
与金钱、性命相比,殖民地百姓与英国殖民者在文化、习俗上的差异根本不值一提。而北美殖民地靠近欧洲,为了获得这片市场,他们会与欧洲形成共同利益,当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更多人口的时候,也会开放接纳来自欧洲的移民,几十年后,这里会形成一个以欧洲移民后裔为主、印第安原住民次之,帝国百姓最少的富饶殖民地。当人口多到空间不足的时候,各种族、文明之间开始对立,处于人口弱势的帝国百姓自然会请求本土介入,届时就是一场战争,欧洲各国会参与其中。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结局也就是各种族实现隔离,帝国与欧洲共同分享这块殖民地。最坏的结果就是,帝国被驱逐出北美,至少驱逐出北美东海岸,那里依旧会诞生一个殖民者后裔建立的国家,或许那不叫美国,但绝对会成为一个新的竞争者,无论从文化、情感、种族还是仇恨上,它必然会倾向于联合欧洲与帝国对抗。
矛盾就在于,现在做的一切就是自己挖坑埋自己,而不做,也同样是如此。
正是基于对北美殖民地未来的考虑,李君威希望一劳永逸,在统治前期就完成腾笼换鸟,而要做到这一点,最佳的办法就是把北美变成裕王封地。
当然李君威也避免身为皇帝的兄长多想,他表示,自己和直系亲属绝对不会再次前往北美,避免自立为王,裂土建国的嫌疑。而北美只是作为裕王李君威封地,而非裕王一脉封地。李君威的具体提议是,由他本人出资建立一个殖民公司,拥有对北美东海岸的开拓权,而皇帝以国家的名义给特别授权状,这家公司对北美的开拓权持续到李君威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样李君威就可以在北美东海岸实现自己的一切理念。
这也就是李君威为何联合詹姆斯党征讨北美殖民地的原因,并非远征军一方打不下来,而是需要詹姆斯党去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北美的英国殖民地有二十多万人,主要就是在北部的新英格兰和南部殖民地,新英格兰全都是清教徒,南部殖民地又以英国国教为绝对多数,中部殖民地的天主教徒占据人口不到百分之十。
菲茨詹姆斯又是一个绝对保守的天主教徒,连强迫冷溪步枪团皈依天主教这种事都能干得出来,就知道他会在殖民地做什么了。在他的统治下,英国殖民地必然经济凋敝、人口流失,而这也就是李君威所需要的。
帝国在北美站稳脚跟需要当地英国后裔存在,但长期就需要驱逐这些人,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温水煮青蛙,随着帝国国族的人口增长,渐渐收紧各类政策,让英国后裔离开北美。
显然,这是违反殖民地经济准则的政策,什么叫殖民地,殖民地就应该是赚钱的,李君威这些政策必然导致北美殖民地亏损,如果殖民地的经营权属于帝国政府或者国营企业,帝国百姓肯定不会支持,如果属于某殖民公司,股东们也不会同意,所以就只有成为封地或者说只有一个股东的殖民公司,而这个人就是李君威,反正赚了赔了都是他裕王一个人的,不关别人的事。
而李君威自然也不是善财童子,拿着自己家的钱就为帝国消除未来的威胁。所以利用美洲战争提前贪污了一千多万两,而这笔钱就是李君威准备花在北美殖民地上的,当然,未必需要花销这么多,但李君威做事从来是有备无患。
“我实在不理解老三为什么那么杞人忧天,就算他想的是真的,那也是百年之后的事,和他有什么关系呢,到时候你我都死了,自然有后人去做,老爷子不是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嘛。”林君弘摇摇头,依旧是不可思议的表情。
李君华放下了信,神情严肃:“可父皇也说过,勿遗子孙忧。我们能做的就要做好,不要烦扰子孙。而且万事万物,有些时候从开头就定性了,开头错了,一切就都错了。”
林君弘拍打了桌子上那些票据道:“哈哈,这有何难,老三要是觉得那些洋人在北美殖民地会成为将来祸害的话,派兵全部剿杀了也就是了。他纵横多年,这点杀伐气不会没有吧,手下也那么多兵,还有这些钱。英国佬和法国佬加起来还不到三十万,花这一千五百万两还杀不绝吗,那些殖民者不是与印第安人有矛盾吗?让他们去杀也就是了,印第安人喜欢割头皮,一千五百万换三十万张头皮,平均也五十两一张呢。”
李君华是参加过当年北伐漠北的,他知道在宽阔的土地上追杀土著是多么困难的事,但转念一想,有一千五百万两经费,有当地土著支持,再加上数万军队,根本没有游击战的空间。但即便这个理由不成立又能怎么样,李君华说道:“好吧,君弘,就算你说的全都能做到,那又怎么样。等处理干净了,我们的移民过去,以北美之土地、矿产富饶,以靠近欧洲之便利,立刻就会发展起来工农业。
就比如李君威发起美洲战争的时候,美洲行省就比较抗拒,担心会损害美洲行省与新西班牙总督区多年的走私贸易,这导致了李君威南下秘鲁总督区,把打击的重点放在了南美地区。而在征服秘鲁总督区之后,李君威联系葡萄牙巴西殖民地,把智利、拉普拉塔地区的西班牙殖民者和天主教徒迁移到巴西去,但是随着澹台云风在欧洲达成停战协约,基本确定这些地区属于帝国之后,开普敦和南非行省就立刻跳出来反对这种驱逐性质的移民。
原因很简单,这些殖民地靠近的是南非地区,把这里的人口全都驱逐走了,谁来购买南非地区的商品,谁为农场、工坊提供劳动力,没有了人口,就不能作为消费市场和原料产地,那要这种殖民地干什么?要地不要人?帝国还缺少土地吗?
在巴达维亚也是如此,当帝国与荷兰的条约到期,且没有续约之后,荷兰人就要撤离巴达维亚等东南亚地区,但问题是,几十年的殖民统治,让巴达维亚这个核心城市拥有了超过四万人口的荷兰后裔,驱逐他们要引起冲突,立刻遭到了当地的反对,最终也不过是承认他们的财产,却不给予公民待遇,这种情况持续了上百年,才磕磕绊绊中解决。
纵然在海外殖民地和海外行省充斥着这种现象,但是李君威依旧坚定的认为,北美是特殊的,帝国可以接受南洋、南美、西津有大量的外族存在,但是不应该允许这种现象在北美发生。
其实李君威连北美的未来都想象的出来,这块殖民地会作为国家殖民地,任何帝国国民都可以前来经商和居住,短短几年时间,波士顿等一些城市就会出现帝国国民聚集的社区,因为这是帝国殖民地,他们会获得当地政治的主导权,但是这些人绝对不会选择驱逐原有的英国殖民者,毕竟殖民地百姓的一切都与他们息息相关,需要他们提供的粮食、劳动力,也需要这些人形成的市场,甚至于要利用他们平衡、对抗美洲原住民,乃至就连娶媳妇都要娶英国媳妇,毕竟殖民地开拓前期,女人是很少的。
与金钱、性命相比,殖民地百姓与英国殖民者在文化、习俗上的差异根本不值一提。而北美殖民地靠近欧洲,为了获得这片市场,他们会与欧洲形成共同利益,当经济发展到一定规模,需要更多人口的时候,也会开放接纳来自欧洲的移民,几十年后,这里会形成一个以欧洲移民后裔为主、印第安原住民次之,帝国百姓最少的富饶殖民地。当人口多到空间不足的时候,各种族、文明之间开始对立,处于人口弱势的帝国百姓自然会请求本土介入,届时就是一场战争,欧洲各国会参与其中。
这种情况下,最好的结局也就是各种族实现隔离,帝国与欧洲共同分享这块殖民地。最坏的结果就是,帝国被驱逐出北美,至少驱逐出北美东海岸,那里依旧会诞生一个殖民者后裔建立的国家,或许那不叫美国,但绝对会成为一个新的竞争者,无论从文化、情感、种族还是仇恨上,它必然会倾向于联合欧洲与帝国对抗。
矛盾就在于,现在做的一切就是自己挖坑埋自己,而不做,也同样是如此。
正是基于对北美殖民地未来的考虑,李君威希望一劳永逸,在统治前期就完成腾笼换鸟,而要做到这一点,最佳的办法就是把北美变成裕王封地。
当然李君威也避免身为皇帝的兄长多想,他表示,自己和直系亲属绝对不会再次前往北美,避免自立为王,裂土建国的嫌疑。而北美只是作为裕王李君威封地,而非裕王一脉封地。李君威的具体提议是,由他本人出资建立一个殖民公司,拥有对北美东海岸的开拓权,而皇帝以国家的名义给特别授权状,这家公司对北美的开拓权持续到李君威生命的最后一刻,这样李君威就可以在北美东海岸实现自己的一切理念。
这也就是李君威为何联合詹姆斯党征讨北美殖民地的原因,并非远征军一方打不下来,而是需要詹姆斯党去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北美的英国殖民地有二十多万人,主要就是在北部的新英格兰和南部殖民地,新英格兰全都是清教徒,南部殖民地又以英国国教为绝对多数,中部殖民地的天主教徒占据人口不到百分之十。
菲茨詹姆斯又是一个绝对保守的天主教徒,连强迫冷溪步枪团皈依天主教这种事都能干得出来,就知道他会在殖民地做什么了。在他的统治下,英国殖民地必然经济凋敝、人口流失,而这也就是李君威所需要的。
帝国在北美站稳脚跟需要当地英国后裔存在,但长期就需要驱逐这些人,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温水煮青蛙,随着帝国国族的人口增长,渐渐收紧各类政策,让英国后裔离开北美。
显然,这是违反殖民地经济准则的政策,什么叫殖民地,殖民地就应该是赚钱的,李君威这些政策必然导致北美殖民地亏损,如果殖民地的经营权属于帝国政府或者国营企业,帝国百姓肯定不会支持,如果属于某殖民公司,股东们也不会同意,所以就只有成为封地或者说只有一个股东的殖民公司,而这个人就是李君威,反正赚了赔了都是他裕王一个人的,不关别人的事。
而李君威自然也不是善财童子,拿着自己家的钱就为帝国消除未来的威胁。所以利用美洲战争提前贪污了一千多万两,而这笔钱就是李君威准备花在北美殖民地上的,当然,未必需要花销这么多,但李君威做事从来是有备无患。
“我实在不理解老三为什么那么杞人忧天,就算他想的是真的,那也是百年之后的事,和他有什么关系呢,到时候你我都死了,自然有后人去做,老爷子不是说,儿孙自有儿孙福嘛。”林君弘摇摇头,依旧是不可思议的表情。
李君华放下了信,神情严肃:“可父皇也说过,勿遗子孙忧。我们能做的就要做好,不要烦扰子孙。而且万事万物,有些时候从开头就定性了,开头错了,一切就都错了。”
林君弘拍打了桌子上那些票据道:“哈哈,这有何难,老三要是觉得那些洋人在北美殖民地会成为将来祸害的话,派兵全部剿杀了也就是了。他纵横多年,这点杀伐气不会没有吧,手下也那么多兵,还有这些钱。英国佬和法国佬加起来还不到三十万,花这一千五百万两还杀不绝吗,那些殖民者不是与印第安人有矛盾吗?让他们去杀也就是了,印第安人喜欢割头皮,一千五百万换三十万张头皮,平均也五十两一张呢。”
李君华是参加过当年北伐漠北的,他知道在宽阔的土地上追杀土著是多么困难的事,但转念一想,有一千五百万两经费,有当地土著支持,再加上数万军队,根本没有游击战的空间。但即便这个理由不成立又能怎么样,李君华说道:“好吧,君弘,就算你说的全都能做到,那又怎么样。等处理干净了,我们的移民过去,以北美之土地、矿产富饶,以靠近欧洲之便利,立刻就会发展起来工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