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腊与暹罗两国,最具有竞争力的对外出口产品就是大米了。
但帝国的粮食是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在南洋地区,就有吕宋和九龙两个行省是产粮地,尤其是九龙行省,在与真腊、广南两国划定边界之后,几乎完全拥有了整个湄公河三角洲,几十年的改良和发展,早就成了稻米生产基地。
仅仅是一个九龙就可以满足长三角、珠三角和马来亚三地因为种植经济作物、人口暴增带来的粮食缺口。其余的不足,吕宋行省基本上也能满足。
南洋这些国家,粮食最大的竞争力就在于价格低廉,但是为了保证帝国农民的利益,帝国会对进口的粮食征收一定的关税。而真腊和暹罗两国的粮食价格优势,与拥有大半个爪哇岛的马打蓝苏丹国一比就不够看了。
但问题在于,帝国需要真腊和暹罗的市场,这就需要两国开国。这本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帝国的工业产品一股脑冲入两国,就会造成两国大量的贵金属外流,从而产生剧烈的社会问题,引发政治变动也是可能的。
因此,贸易差额就成为了问题,为了减少贸易逆差,就必须调整双方的贸易往来,那么给予两国稻米配额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李君威的意思就很明确了,既然藩属国与帝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而且需要解决的贸易问题越来越多,那么索性建立一个全面性的解决机制,不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么,由此建立一个经济合作组织那就顺理成章了。
当经济合作组织建立起来,那都是东方朝贡体系内的国家,大家谈谈政治也就合情合理了,那么这就变成一个政治经济组织,而朝贡体制本质上就是中华安全秩序,接受中国保护,免受外国侵略,但是各国和各国的邻国全都加入了这个新的组织,那就相当于实现全面的和平,相互之间也无法侵略扩张了。
那这又是一个集体安全组织。经济、政治、军事上全面的合作,这不就是一个同盟国体制,一个以帝国为主导的同盟国体制,就是一种全新的中华圈秩序。
而这个同盟国体制与朝贡体制的区别在于,至少在表面上,各国都是平等的,在各国民族主义崛起的情况下,同盟国体制也更为被各国接受,其进步性和预见性也就可以展现。
显然,李君威把自己的理论阐述到这里,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南洋这一范围,而是重新架构帝国在东方的秩序。以一种科学的、合理的、公平的新秩序,取代原来不平等的、混乱的旧朝贡秩序。
这也就是李君威说为什么这是一个长久战略的原因,帝国与各藩属国之间好说,但藩属国之间却也存在着龌龊,这才是最难解决的。
"你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看着自己雄心满满的弟弟,感慨说道。
李君威笑着说:"皇上啊,皇上,二哥啊,二哥。我要是不干点大事,我当这个理政王大臣干什么?天天在办公室里喝茶,和那群虫豸一起搞政治?那多没有意思啊,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折腾,小人物有小的折腾,我作为你的弟弟,怎么着也算个大人物了,就要有大折腾。"
***轻轻点头:"随你折腾,随你折腾。"
对于自己的弟弟,作为皇帝的***是充满信任的。而且就刚刚李君威所提出的外交战略,***也是支持的,因为这完全符合他仁义外交的政治理念。
在***继位之后,其实帝国的外交战略完全由李君威主导,他只是不参与朝贡体系的外交罢了。但李君威在帝国政坛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整个帝国外交体制都受其风格影响。
李君威是什么风格呢?那就是为了帝国的利益,无所不用其极。道德等因素根本约束不了李君威,当然,也很难发挥什么作用。
比如在美洲的裕王封地,海外事务部的官员和当地驻军,就对辖区范围内的欧洲殖民者后裔实行非常高压的统治,那些人承受着极为沉重的赋税压力,在法律上也处于不平等的状态。
在几年前,曾经有一个申京新闻媒体组织的记者团,前往裕王封地考察,就在申京的报纸上大规模抨击了这种统治方式。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是李君威本人的要求,使得皇室与媒体界直接面对。
但帝国的粮食是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的,在南洋地区,就有吕宋和九龙两个行省是产粮地,尤其是九龙行省,在与真腊、广南两国划定边界之后,几乎完全拥有了整个湄公河三角洲,几十年的改良和发展,早就成了稻米生产基地。
仅仅是一个九龙就可以满足长三角、珠三角和马来亚三地因为种植经济作物、人口暴增带来的粮食缺口。其余的不足,吕宋行省基本上也能满足。
南洋这些国家,粮食最大的竞争力就在于价格低廉,但是为了保证帝国农民的利益,帝国会对进口的粮食征收一定的关税。而真腊和暹罗两国的粮食价格优势,与拥有大半个爪哇岛的马打蓝苏丹国一比就不够看了。
但问题在于,帝国需要真腊和暹罗的市场,这就需要两国开国。这本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帝国的工业产品一股脑冲入两国,就会造成两国大量的贵金属外流,从而产生剧烈的社会问题,引发政治变动也是可能的。
因此,贸易差额就成为了问题,为了减少贸易逆差,就必须调整双方的贸易往来,那么给予两国稻米配额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李君威的意思就很明确了,既然藩属国与帝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而且需要解决的贸易问题越来越多,那么索性建立一个全面性的解决机制,不再头疼医头脚疼医脚,那么,由此建立一个经济合作组织那就顺理成章了。
当经济合作组织建立起来,那都是东方朝贡体系内的国家,大家谈谈政治也就合情合理了,那么这就变成一个政治经济组织,而朝贡体制本质上就是中华安全秩序,接受中国保护,免受外国侵略,但是各国和各国的邻国全都加入了这个新的组织,那就相当于实现全面的和平,相互之间也无法侵略扩张了。
那这又是一个集体安全组织。经济、政治、军事上全面的合作,这不就是一个同盟国体制,一个以帝国为主导的同盟国体制,就是一种全新的中华圈秩序。
而这个同盟国体制与朝贡体制的区别在于,至少在表面上,各国都是平等的,在各国民族主义崛起的情况下,同盟国体制也更为被各国接受,其进步性和预见性也就可以展现。
显然,李君威把自己的理论阐述到这里,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南洋这一范围,而是重新架构帝国在东方的秩序。以一种科学的、合理的、公平的新秩序,取代原来不平等的、混乱的旧朝贡秩序。
这也就是李君威说为什么这是一个长久战略的原因,帝国与各藩属国之间好说,但藩属国之间却也存在着龌龊,这才是最难解决的。
"你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看着自己雄心满满的弟弟,感慨说道。
李君威笑着说:"皇上啊,皇上,二哥啊,二哥。我要是不干点大事,我当这个理政王大臣干什么?天天在办公室里喝茶,和那群虫豸一起搞政治?那多没有意思啊,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折腾,小人物有小的折腾,我作为你的弟弟,怎么着也算个大人物了,就要有大折腾。"
***轻轻点头:"随你折腾,随你折腾。"
对于自己的弟弟,作为皇帝的***是充满信任的。而且就刚刚李君威所提出的外交战略,***也是支持的,因为这完全符合他仁义外交的政治理念。
在***继位之后,其实帝国的外交战略完全由李君威主导,他只是不参与朝贡体系的外交罢了。但李君威在帝国政坛的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以至于,整个帝国外交体制都受其风格影响。
李君威是什么风格呢?那就是为了帝国的利益,无所不用其极。道德等因素根本约束不了李君威,当然,也很难发挥什么作用。
比如在美洲的裕王封地,海外事务部的官员和当地驻军,就对辖区范围内的欧洲殖民者后裔实行非常高压的统治,那些人承受着极为沉重的赋税压力,在法律上也处于不平等的状态。
在几年前,曾经有一个申京新闻媒体组织的记者团,前往裕王封地考察,就在申京的报纸上大规模抨击了这种统治方式。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是李君威本人的要求,使得皇室与媒体界直接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