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昭誉赶在全国运动会开始之前,把万龙铁路的方案做了出来,以国家资本为主导,私人资本参与分红的国营联运方案在帝国御前会议上获得了通过,在这种情况下,万龙铁路就可以推动了,但李君华还是要求获得议院的认可。

    其理由很简单,南洋铁路公司这样一家国有控股的大公司的筹建,是需要议院核准的,尤其是财政投入。

    为此,李昭誉专门前往了议院,甚至进行了一次公开的演讲,其再次表明了一个原则:任何想要控制一个国家命脉的经济行为,都是属于帝国所不允许的不当得利。因此,谁敢反对万龙铁路,那就是大资本家的代言人。

    确如李永忠所说,万龙铁路的合作模式,是照顾了私人资本的,没有与民争利,真正倒霉的是那些资本家。

    至此,万龙铁路规划进行操作阶段,而南洋铁路公司随即在帝国申京成立。

    这一条铁路的规划,在整个南洋引起了轩然大波,至少从铁路规划中,各国都看到了帝国的诚意,紧随其后的是大城到金边、九龙的铁路也进入了规划阶段,与南掌不同,暹罗拥有比较充沛的财政投入,因此要求占据较多的股份,而这一点依旧得到了帝国的尊重。

    至此,南洋各国发现,帝国确实有诚意,尽可能的向各国倾斜政策利益。

    因为铁路线规划,中南半岛上的诸多国家联络开始加强,形成了一个把日本排斥在外的小团体,只不过,铁路线的归化和建设是一个长久的问题,因此各国拥有共同意愿,而不愿意立刻表态。

    而这个时候,裕王李君威灵活的政治手段开始展现。

    一开始东方同盟会议是力求先让各国与帝国形成经济共同体,然后再发展成军事与政治的联盟,但是随着各国代表到了之后,李君威多加接触,发现各国对经济合作充满了自己的小算盘,但是对政治结盟却没有什么抵触情绪。

    原因就在于,这些国家原本就是帝国的藩国,现在要结成一个新的政治同盟,他们认为不过就是换个名字罢了,原本我拿你当爸爸,现在你叫我哥们了,我怎么也得回应一声啊。

    弄清楚了这一点的李君威索性政治先行,经济跟上,直接把议题导向了政治方面,形成了老爹搞政治,儿子搞经济的有趣场景,但这两种活动却实际上是相互配合的。

    对于裕王提出的东方同盟,各国虽然积极性不同,但没有什么国家表示反对,尤其是中南半岛上的国家。

    第一个赞成的是真腊,真腊王国的国王都是半个中国人,帝国对其影响力极大,其不会反对。紧随其后的是南掌与广南、阿拉干王国三国,南掌靠着帝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其国家的疆域与国家的实力对比,有些德不配位,自然需要帝国这棵大树。

    而由李君威起草的东方同盟条约明确写明,同盟致力于维护各国的统一与领土完整,加入这个同盟,就是保住现有的国家面积和政权的合法性。

    广南与阿拉干两国加入的原因就简单的多了,两国都有一个恶邻,广南国面对来自安南国的军事威胁,阿拉干则随时应对来自北面缅甸东吁王朝的大军,两国加入同盟就可以保证国家的独立自主。

    第三批加入的是暹罗,暹罗原本不太想加入的,因为其与缅甸、南掌、真腊都有领土矛盾,加入了东方同盟,就意味着不能再扩张,而因为曼城事件,暹罗对帝国一直心存警惕。

    但问题在于,暹罗不得不加入,首先与邻国缅甸相比,缅甸正处于国家的巅峰,暹罗处于劣势,两国打起来,是暹罗吃亏,为了对抗缅甸,应该加入。而真腊与南掌都加入了,成了帝国的盟国,暹罗也就失去了扩张的可能,因此也不得不加入。

    而针对真腊也是如此,当年帝国、暹罗和广南三国联合出兵进攻真腊,暹罗是占了不少真腊的领土。如何让这些占领的土地合法属于暹罗呢,那就是加入帝国主导的东方同盟。

    安南国的情况就比较特殊了,本次东方同盟会议,安南国明显是注重经济合作而非政治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