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季署令真是个神人,只可惜英年早逝,救治过那么多人,必定会把救人的阴德都转给子孙后代的。”姜氏正面躺着,望着床上方帐子上绣的桃花图案慢悠悠的,用略点南明州的口音跟侄女说话。
“三婶,三叔说做特产生意我觉得恐怕不仅仅是特产生意吧。特产才多点的生意,三叔怕是想做大生意呢。”英姐儿五岁就跟着祖母和二婶在家中的议事厅里听庶务了,即使年纪小也知道的很多。
“你三叔性子倔,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去做还要做好。为了凉州的帅印,咱们家早就被别人盯上了。连你都受了委屈,可见那两家当时志在必得的心思。虽说最后圣上做了决断,可咱们家还是要小心行事才好,不能让别人抓住了把柄。你三叔刚来此地任官,更要慎重。我那日是没办法先答应了你三叔,稳住他,过段时间他公事忙起来对这事的关注就小了。到时候,我再拖一拖,这事就算了。”姜氏转过头看着侄女白净的脸庞,说出了心里打算好的计划,一个字拖到底,决不能让相公被别人抓到污点。
“啊?这也行吗?三叔的记性可好了,他轻易不会忘记的。”英姐儿被这话惊得长大了嘴巴,紧盯着姜氏。
“记性好不一定他就不忙,忙起来就顾不上了。”姜氏不在乎的摇摇手,反正相公也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铺面,都在婆婆和二嫂手里呢。自己给婆婆写一封信,把事情说明,向来谨慎的婆婆肯定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到时候看相公跟谁要铺面去,康京城的铺面可不好置办。
“可是我觉得三叔说的也有道理,县衙穷成这样,没有钱可怎么办事呢。”英姐儿觉得自己就不该问这个问题,现在两面的想法都知道了,若不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不好。
阳光从南边的窗户照了进来,有几丝光线照在了床边的圆凳上,姜氏坐起来就看着那圆凳说自己的想法,“南明州我娘家那边丝绸还是不错的,和京城有很大区别,我过些时日写封信给我母亲,让她从我娘家的丝绸作坊里挑一些好的货物,送到康京城我的陪嫁铺子里。若是卖的好了就加大了丝绸生意,赚的钱我都拿给你三叔用。”
“这个主意也不错,二婶的陪嫁铺子里我记得也有一间布料店,若是三婶的货好可以让二婶从你这进货。这样,卖的货多了,就能减少货物往来途中的成本。”
“这个主意好,真不愧是几岁跟着听管家事务的姑娘。三婶把你这个记下了,你要是有什么好主意也要告诉三婶,咱们娘俩一起帮助你三叔。”
“我哪里来的好主意,都是往日里听着祖母和二婶说的才懂一些。对了,三婶,我娘有一些陪嫁的铺子庄子我是知道的。铺面里用的都是老人了,他们是在京城里土生土长的,消息灵通,以后若是他们有什么消息我都会跟三婶说的。”
“真是个机灵的姑娘,怪不得咱们全家都疼你呢”
“那以后三婶要更疼我才好。”
“那是自然,肯定最疼你。”
娘俩在床上悠闲的聊着,还不时的来两句互相吹捧。丫头婆子们也是一大堆的活要干,没一个人进来打扰。也许是温度怡人环境又温馨,娘俩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迷迷糊糊的都想睡觉。
“三爷放心好了,驿馆的事情我做的很精妙,没有人会发现起火是因为我几日前去驿馆检查时做的机关。况且,那机关也是木头的,早就在大火中烧成灰烬了。”余猛低沉的声音在客厅里响起,躺在床上舒适的昏昏欲睡的姜氏一下子睁开了眼睛,她没动,更没起身下床,只是放轻了呼吸声偷偷的听着。
“你小子行啊,去工部帮了几个月的忙居然就会自己设机关了。这把火烧的好,我看了这些年驿馆和县衙的账目,穷的底掉,还要好吃好喝的管着众多从此地经过的官员及家眷。我一把火烧了这破驿馆,以后不管是官员还是富户、行商经过此地都要进城来才有休息的场所。我们也不用负责那些官员的吃住费用了,让他们自己掏钱,让魏县的百姓们也赚一点。”这是余县令的声音,大概还忌讳自己说的是个秘密,虽说压低了声音,可还是有着止不住的兴奋劲。
“三爷高招,特意把日子选在太太来的那日。任谁也不会想到驿馆的火是咱们自己放的,毕竟谁也不会在夫妻团聚的日子给自己找点触霉头的事。”在姜氏的印象中余猛话少、稳重,今日到是听到了他的另一面,可是她越听心越凉,连呼吸声都要静止了。
“这可不是触霉头的事,这在我眼里那是大喜事。哎,太太怎么不在屋里?”余县令似乎现在才想起来找自己娘子。
“这几日忙,可能是在姐儿的院里看着收拾房间吧。”余猛猜测。
“那算了,北程那边的货物说了什么时候送来吗?回京的人也别让他们闷在屋里,让他们出去转转魏县的县城,别带着武器就成了,免得吓到百姓。”余县令觉得大家千里迢迢来一趟,估计也想带点什么回去,不买什么看一看也挺好的。
“三婶,三叔说做特产生意我觉得恐怕不仅仅是特产生意吧。特产才多点的生意,三叔怕是想做大生意呢。”英姐儿五岁就跟着祖母和二婶在家中的议事厅里听庶务了,即使年纪小也知道的很多。
“你三叔性子倔,认准的事就一定要去做还要做好。为了凉州的帅印,咱们家早就被别人盯上了。连你都受了委屈,可见那两家当时志在必得的心思。虽说最后圣上做了决断,可咱们家还是要小心行事才好,不能让别人抓住了把柄。你三叔刚来此地任官,更要慎重。我那日是没办法先答应了你三叔,稳住他,过段时间他公事忙起来对这事的关注就小了。到时候,我再拖一拖,这事就算了。”姜氏转过头看着侄女白净的脸庞,说出了心里打算好的计划,一个字拖到底,决不能让相公被别人抓到污点。
“啊?这也行吗?三叔的记性可好了,他轻易不会忘记的。”英姐儿被这话惊得长大了嘴巴,紧盯着姜氏。
“记性好不一定他就不忙,忙起来就顾不上了。”姜氏不在乎的摇摇手,反正相公也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铺面,都在婆婆和二嫂手里呢。自己给婆婆写一封信,把事情说明,向来谨慎的婆婆肯定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到时候看相公跟谁要铺面去,康京城的铺面可不好置办。
“可是我觉得三叔说的也有道理,县衙穷成这样,没有钱可怎么办事呢。”英姐儿觉得自己就不该问这个问题,现在两面的想法都知道了,若不想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不好。
阳光从南边的窗户照了进来,有几丝光线照在了床边的圆凳上,姜氏坐起来就看着那圆凳说自己的想法,“南明州我娘家那边丝绸还是不错的,和京城有很大区别,我过些时日写封信给我母亲,让她从我娘家的丝绸作坊里挑一些好的货物,送到康京城我的陪嫁铺子里。若是卖的好了就加大了丝绸生意,赚的钱我都拿给你三叔用。”
“这个主意也不错,二婶的陪嫁铺子里我记得也有一间布料店,若是三婶的货好可以让二婶从你这进货。这样,卖的货多了,就能减少货物往来途中的成本。”
“这个主意好,真不愧是几岁跟着听管家事务的姑娘。三婶把你这个记下了,你要是有什么好主意也要告诉三婶,咱们娘俩一起帮助你三叔。”
“我哪里来的好主意,都是往日里听着祖母和二婶说的才懂一些。对了,三婶,我娘有一些陪嫁的铺子庄子我是知道的。铺面里用的都是老人了,他们是在京城里土生土长的,消息灵通,以后若是他们有什么消息我都会跟三婶说的。”
“真是个机灵的姑娘,怪不得咱们全家都疼你呢”
“那以后三婶要更疼我才好。”
“那是自然,肯定最疼你。”
娘俩在床上悠闲的聊着,还不时的来两句互相吹捧。丫头婆子们也是一大堆的活要干,没一个人进来打扰。也许是温度怡人环境又温馨,娘俩说着说着声音越来越小,迷迷糊糊的都想睡觉。
“三爷放心好了,驿馆的事情我做的很精妙,没有人会发现起火是因为我几日前去驿馆检查时做的机关。况且,那机关也是木头的,早就在大火中烧成灰烬了。”余猛低沉的声音在客厅里响起,躺在床上舒适的昏昏欲睡的姜氏一下子睁开了眼睛,她没动,更没起身下床,只是放轻了呼吸声偷偷的听着。
“你小子行啊,去工部帮了几个月的忙居然就会自己设机关了。这把火烧的好,我看了这些年驿馆和县衙的账目,穷的底掉,还要好吃好喝的管着众多从此地经过的官员及家眷。我一把火烧了这破驿馆,以后不管是官员还是富户、行商经过此地都要进城来才有休息的场所。我们也不用负责那些官员的吃住费用了,让他们自己掏钱,让魏县的百姓们也赚一点。”这是余县令的声音,大概还忌讳自己说的是个秘密,虽说压低了声音,可还是有着止不住的兴奋劲。
“三爷高招,特意把日子选在太太来的那日。任谁也不会想到驿馆的火是咱们自己放的,毕竟谁也不会在夫妻团聚的日子给自己找点触霉头的事。”在姜氏的印象中余猛话少、稳重,今日到是听到了他的另一面,可是她越听心越凉,连呼吸声都要静止了。
“这可不是触霉头的事,这在我眼里那是大喜事。哎,太太怎么不在屋里?”余县令似乎现在才想起来找自己娘子。
“这几日忙,可能是在姐儿的院里看着收拾房间吧。”余猛猜测。
“那算了,北程那边的货物说了什么时候送来吗?回京的人也别让他们闷在屋里,让他们出去转转魏县的县城,别带着武器就成了,免得吓到百姓。”余县令觉得大家千里迢迢来一趟,估计也想带点什么回去,不买什么看一看也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