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筛的订单二婶拿回来了,二叔天天带着人在东厢房南里间加急做着,无所事事的元真每天坐在床上看着娘亲和二婶围着床前的炭盆做针线活。讲究又勤俭的农家人不管有没有钱总要穿的干净整齐,大人不能穿了的衣服改小了给孩子们穿,打上补丁绣上朵花就能把孩子们哄的直乐呵,实在破旧不能穿了的衣服也不能扔了,剪了用白面做的浆糊粘上好几层用大针粗线密密的纳成千层底,用厚实的粗布做了鞋面,最后和鞋底连接上做成一家大小的鞋子。
在自己还叫孟妍时的认知里,这古代劳动妇女都是善于针线的,各个都能绣个花堆个朵的,实际看下来却不是那样的,确实是大多数女性都会针线缝补,可是真要说非常精通就没那么多了,拥有高水平刺绣技术的更是屈指可数。
大概是因为没有专利保护,很多拥有专业技术的人家都秉承着自家传承不轻易教学外人,平民百姓家的女孩儿也没有机会从小有专人教导。宋氏无疑是妇人们做针线时的领头人,量身、裁剪、包边、绣样、缝制、烫熨,各道工序都做的很好,元真偷偷的观察了几天觉得娘亲肯定是受过训练的,但是没有受过完整的训练,即使这样娘亲的绣技和配色也很不错。
这几天元真在等待她的三叔叔程泽裕,自己异世而来的身份不能暴露,否则危险太大,她需要一个可以让自己把从前世带来的技能发挥出来又能给自己打掩护,关键时刻还能保护自己的靠山。姐姐元双虽然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智慧,可还是太小了,只能给自己提供些像自己家和南村族里有哪些矛盾,娘是在爷爷奶奶家生活了几年嫁给爹的这种信息,再复杂的姐姐却做不了。
把家里所有人都想了几遍后觉得这个三叔叔是最合适的人选,首先他是受人尊重的读书人,虽然在奶奶的口中他就是个退了毛的猴小子,可这也说明了他聪明,娘亲在教哥哥姐姐读书的时候也常会拿三叔做榜样,姐姐也说三叔在周边是有神童美誉的。再者就是元真偷听到了奶奶跟娘亲商量冯春娘改嫁的事时,娘亲无意中的一句,“三弟早就说过人死了过了孝期就全了礼数,虽说有往年的情谊在,可让媳妇死守着就能守活了?瞎坑了人家大好的年华。”
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不是个死读书的,他肯定能很快的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不知道自己这么被期盼的程泽裕终于在腊月二十的风雪中回到了家,还带回了自己在书院的行李,说是先生让明年考秀才试的学生过了年就不用回书院了,自己在家温习功课就行。
元真没有像哥哥姐姐一样挤上去欢迎小叔,站在后面偷偷的打量。跟同龄人比个子不算高,老程家的标志性大眼、圆脸,头发拢到头顶用块青麻布绑成了个发包。没有穿书生的长衫而是穿了青麻布的短袄,同色的棉裤裤脚打着两圈绑腿,站在大门那里被元双抱着腿无法走道,程睿也正往背上爬,他也不恼,咧着嘴露出了白生生的一口牙傻笑。
郭氏接过了行李感谢马二带小叔子回来,宋氏从小叔子身上抱下了猴子似得程睿,程泽武亲热的替弟弟拍身上的落雪。程老爹忙催着准备晚饭,刘氏笑眯眯的领着程玉去了灶房。
晚饭的时候元真见识了三叔叔的口才,他不时的冒出一句俏皮话逗得大家合不拢嘴的笑。
惹得刘氏举着筷子作势要打,“闭嘴吧,你这猴崽子可长了能说会道的嘴了,逗得你二嫂眼泪都笑出来了,还吃不吃饭了?”
程泽裕满不在乎的晃着脑袋,“笑一笑十年少,二嫂子多笑几回比元月都要年轻了。”
大家又是哄笑,宋氏和郭氏都笑的碰到了一起,程玉笑的直往刘氏怀里倒,程泽武来回的扫视自己媳妇和闺女咧着嘴笑,程睿和元双指着元月比划着笑,程老爹和刘氏无奈的也跟着笑。
只有程泽裕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摇着头,“这下全家都要比元月年轻了。”
惹得程老爹和刘氏笑的直接放了筷子连骂程泽裕是不要面皮的泼猴子,元真也在笑,却不是为三叔的俏皮话,是高兴自己发现了小叔叔这个珍宝。事实证明此时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往后漫长的岁月里三叔和姐姐成为了元真最坚定的依靠。
饭后一家人凑在了炭盆前取暖,程老爹告诉小儿子明早去村里的各家请个安,程泽裕乐呵呵的答应了,又压低声音跟全家说了一件这几天县城里发生的大事。
几天前在魏县赫赫有名的地痞齐癞子被从宁州去往康京的人打了。动手的那家子底细没人清楚,只知道是从宁州迎亲回康京城在县城里过境歇息的,齐癞子碰巧看到那家的丫鬟颜色好,便调戏了两句,那家子开始并未争锋,只把丫鬟护走了。那齐癞子以为对方好欺负,居然堵在门口说下流话,越说越过份,双方就动起手来了。
看着一家子都聚精会神的听自己讲,程泽裕咽了口唾沫,“齐癞子被打个半死抬回家去的,肥县令第二天得了信去抓那家人时扑了个空,人家早走了。两天前齐癞子被合庆府的差役来锁走了,今天我回来时咱们的肥县令一家子都被差役带走了,枷锁不够就直接用绳子绑着走了,一点情面都没留。”
县令被抓走了,对于可能一辈子都没出过县城的人来说就是天大的事了。大家都目不转睛的看着程泽裕听他说,连小元月都盯着三叔一动都不动的窝在郭氏怀里,好像她能听得懂一样。
程泽裕喝了口热水继续,“华安楼的伙计们说那些动手打齐癞子的家丁看着像是军队里行伍的出身。”
宋氏惊讶道:“能以兵为仆的可就是武官了,一般人家可没有这个待遇。”
在自己还叫孟妍时的认知里,这古代劳动妇女都是善于针线的,各个都能绣个花堆个朵的,实际看下来却不是那样的,确实是大多数女性都会针线缝补,可是真要说非常精通就没那么多了,拥有高水平刺绣技术的更是屈指可数。
大概是因为没有专利保护,很多拥有专业技术的人家都秉承着自家传承不轻易教学外人,平民百姓家的女孩儿也没有机会从小有专人教导。宋氏无疑是妇人们做针线时的领头人,量身、裁剪、包边、绣样、缝制、烫熨,各道工序都做的很好,元真偷偷的观察了几天觉得娘亲肯定是受过训练的,但是没有受过完整的训练,即使这样娘亲的绣技和配色也很不错。
这几天元真在等待她的三叔叔程泽裕,自己异世而来的身份不能暴露,否则危险太大,她需要一个可以让自己把从前世带来的技能发挥出来又能给自己打掩护,关键时刻还能保护自己的靠山。姐姐元双虽然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智慧,可还是太小了,只能给自己提供些像自己家和南村族里有哪些矛盾,娘是在爷爷奶奶家生活了几年嫁给爹的这种信息,再复杂的姐姐却做不了。
把家里所有人都想了几遍后觉得这个三叔叔是最合适的人选,首先他是受人尊重的读书人,虽然在奶奶的口中他就是个退了毛的猴小子,可这也说明了他聪明,娘亲在教哥哥姐姐读书的时候也常会拿三叔做榜样,姐姐也说三叔在周边是有神童美誉的。再者就是元真偷听到了奶奶跟娘亲商量冯春娘改嫁的事时,娘亲无意中的一句,“三弟早就说过人死了过了孝期就全了礼数,虽说有往年的情谊在,可让媳妇死守着就能守活了?瞎坑了人家大好的年华。”
能说出这样的话,可见不是个死读书的,他肯定能很快的接受新思想和新事物。不知道自己这么被期盼的程泽裕终于在腊月二十的风雪中回到了家,还带回了自己在书院的行李,说是先生让明年考秀才试的学生过了年就不用回书院了,自己在家温习功课就行。
元真没有像哥哥姐姐一样挤上去欢迎小叔,站在后面偷偷的打量。跟同龄人比个子不算高,老程家的标志性大眼、圆脸,头发拢到头顶用块青麻布绑成了个发包。没有穿书生的长衫而是穿了青麻布的短袄,同色的棉裤裤脚打着两圈绑腿,站在大门那里被元双抱着腿无法走道,程睿也正往背上爬,他也不恼,咧着嘴露出了白生生的一口牙傻笑。
郭氏接过了行李感谢马二带小叔子回来,宋氏从小叔子身上抱下了猴子似得程睿,程泽武亲热的替弟弟拍身上的落雪。程老爹忙催着准备晚饭,刘氏笑眯眯的领着程玉去了灶房。
晚饭的时候元真见识了三叔叔的口才,他不时的冒出一句俏皮话逗得大家合不拢嘴的笑。
惹得刘氏举着筷子作势要打,“闭嘴吧,你这猴崽子可长了能说会道的嘴了,逗得你二嫂眼泪都笑出来了,还吃不吃饭了?”
程泽裕满不在乎的晃着脑袋,“笑一笑十年少,二嫂子多笑几回比元月都要年轻了。”
大家又是哄笑,宋氏和郭氏都笑的碰到了一起,程玉笑的直往刘氏怀里倒,程泽武来回的扫视自己媳妇和闺女咧着嘴笑,程睿和元双指着元月比划着笑,程老爹和刘氏无奈的也跟着笑。
只有程泽裕像是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摇着头,“这下全家都要比元月年轻了。”
惹得程老爹和刘氏笑的直接放了筷子连骂程泽裕是不要面皮的泼猴子,元真也在笑,却不是为三叔的俏皮话,是高兴自己发现了小叔叔这个珍宝。事实证明此时的选择是无比正确的,往后漫长的岁月里三叔和姐姐成为了元真最坚定的依靠。
饭后一家人凑在了炭盆前取暖,程老爹告诉小儿子明早去村里的各家请个安,程泽裕乐呵呵的答应了,又压低声音跟全家说了一件这几天县城里发生的大事。
几天前在魏县赫赫有名的地痞齐癞子被从宁州去往康京的人打了。动手的那家子底细没人清楚,只知道是从宁州迎亲回康京城在县城里过境歇息的,齐癞子碰巧看到那家的丫鬟颜色好,便调戏了两句,那家子开始并未争锋,只把丫鬟护走了。那齐癞子以为对方好欺负,居然堵在门口说下流话,越说越过份,双方就动起手来了。
看着一家子都聚精会神的听自己讲,程泽裕咽了口唾沫,“齐癞子被打个半死抬回家去的,肥县令第二天得了信去抓那家人时扑了个空,人家早走了。两天前齐癞子被合庆府的差役来锁走了,今天我回来时咱们的肥县令一家子都被差役带走了,枷锁不够就直接用绳子绑着走了,一点情面都没留。”
县令被抓走了,对于可能一辈子都没出过县城的人来说就是天大的事了。大家都目不转睛的看着程泽裕听他说,连小元月都盯着三叔一动都不动的窝在郭氏怀里,好像她能听得懂一样。
程泽裕喝了口热水继续,“华安楼的伙计们说那些动手打齐癞子的家丁看着像是军队里行伍的出身。”
宋氏惊讶道:“能以兵为仆的可就是武官了,一般人家可没有这个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