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珩本至荆州避难,本以为日子当持续静下。而于两日前,姜府接了一封柬,荆州牧刘表之柬。

    得此柬,则似烫手膏芋也,拿在手觉烫,然当姜珩放下时则觉焦心不已。他不曾想这汝南郡守杜氏竟然如此小心眼,因为他不曾答应邀请,就便与他作对,此次刘表宴请荆州名士,竟然举荐他去参加。

    他在房间里考虑一番,若他答应,除开麻烦,其实对自己没有坏处。但若是拒绝,刘表为人性多疑忌,好于坐谈,恐怕不好。

    至于这名士会嘛,说是刀光剑影也不为过,必是舌战群儒,唇枪舌剑。

    姜珩捏了捏额角,只觉得那里突突的。

    “公子,您答不答应?”姜令走进来,见他面无表情地看着书案上摆着的布帛请柬,询问道。

    半晌,姜珩斩钉截铁地说道:“答应,怎么不答应。”

    “到时候要不要带几个人护送你去?”姜令沉思片刻,抬头问道。

    姜珩淡声说道:“你和我去就行了。赴会而已,我乃一介白衣,怎么着也不会有危险。”

    姜令挠了挠头,颇为不好意思,低声说道:“我只是担心公子安危而已,倒是我想岔了。既然如此,我下去准备准备。公子,我们何时动身去往襄阳?”

    姜珩点了点头,道:“明日动身去襄阳吧……”

    他看着姜令下去,站在窗前思虑片刻,忽然走到书案前面,扫了几眼,拿出一卷竹简,提笔挥墨。

    他一袭青衣,背脊挺直,颇有风骨,一边想着手里便很快的写满了。

    姜珩叫人过来,对那人说了几句话,把竹简递给他,远程送去。

    再说身处冀州的荀彧。

    带着宗族来到冀州之后,就得到了袁绍的接见,被奉为上宾。只是他心中早已经看清楚袁绍的本质,优柔寡断,忠言逆耳,不能成大事。

    沐浴过后,荀彧在庭中抚琴,仪容优美,琴声湛湛,府中人都达成共识,主人抚琴之时都会待琴曲终了再禀告事务。

    一曲终了,荀彧忽然听家仆提醒:“郎君,荆州来信。”

    荀彧结果信件,怀揣着疑虑打开这竹简,上面熟悉的优美字体,早已经刻印在脑海之中。他眸中闪过一分自己也没察觉到的欣喜。

    只见上面写道:“在颍川别后,已有将半载未见,不知卿近日可好。与君别离十余日,吾知荆州是个避难之地,故带着家人到了荆州。闲暇之时鼓捣了些新奇玩意,三言两语道不尽,只好提一嘴与你分享。但久不见,心生念予,故修书一封问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