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九章宁远之战(二)
明军的斥候突然大量增加,让东北面来的清军分外紧张,是故攻城准备的更加仓促。
这支打着纯黄色旗帜的队伍,正是走喜峰口出关的满洲正黄旗,皇帝的亲领旗。
统领这支人马的是费英东的两个儿子,第六子索海和第七子图赖。此二人原本跟着阿巴泰在南路天保前线,然而却双双败在了明军手中。尤其是索海,一万大军只是一阵便败得全军覆没。
虽然按照满洲旧制,打了败仗就要受到惩罚,然而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何况他们两人的小败在天津、保定的大败面前也不算什么,只是被降了一级世职。如今他们领着自己祖父开创的人马,越过高山,来到宁远,正是为了将功赎罪。
做出这个决策的人,自然不是七岁的小孩子皇帝,也不是被后世美化得失真的永福宫庄妃,而是总被黄台吉尊为“巴克什”的索尼。
索尼在满洲人中以博学多识著称,对于军事虽然外行,但对于权谋却不陌生。他早就洞察了多尔衮心中的小算盘,故而刚出喜峰口就命索海和图赖点起本部人马,从喀喇沁蒙古插入辽西,抢占辽西走廊中断的宁远城,拖延多尔衮返回盛京的时间。
索尼虽然眼光毒辣,下手也深谙黑、准、狠的精髓,终究不能未卜先知,猜到明军竟然会渡海登陆,抢占宁远。在他看来,任何一支军队,都该首先迎圣驾回京,安顿四方,告祭太庙,然后再兴兵出师。可他偏偏没想到,大明皇帝陛下从来不是个按照常理出牌的人。
索海和图赖过了连山驿,发现宁远城已经落入了明军之手,虽然不在乎多尔衮的死活,但有机会一雪前耻终究是好的。更何况,已经是戴罪之身,若是不战而退,未来也就毫无前程可言了。
宁远城周长九里,按照每里最低投入一千人算,要想将之四面围困,也需要九千人马。
而且这个保底人数还是按照虏兵与城中守兵的战力相当计算的。如果人数再少一些,廖耀兵完全可以在自身战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出其不意地选择一面予以击溃。
索海和图赖在经过天保战线的教育之后,再也不相信明军不堪一击的故事。起码他们明白,这支胆敢孤军深入强取宁远的明军,绝对不能轻视。以他们所领的一万兵马,其中三千汉军旗,要想攻下有千人驻守的宁远城说不定还得依靠运气。
运气很快就真的眷顾了这两个败军之将,派出去的探马抓住了一个活口,从而逼问出宁远城中的守兵数量在一千上下,粮草、军资无数。那人虽然只是个落单的难民,却亲自参与过运粮和火药,倒也能说个一二出来。
只是难民并不知道近卫新一师全军都在此处,虽然看到了许多人马往来,却不可能窥及编制。而且以平民的见识,五六千人和上万人,根本无从分辨,只能简而概之称为“许多许多”。
即便如此,也足以让索海和图赖无比庆幸了。
“看来明军果然是想占据宁远这个重镇,这一千人马就是督办粮草的。”索海深信“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对明军的海运能力没有丝毫概念,自然也就不能理解明军会在短时间内在辽西投放上万人。
图赖更关心全局,道:“不知道多尔衮走到了哪里,是否被明军缠住了脚。若是他能与我军两面夹攻,要破这宁远也不是不可能。”
“老七何必如此沮丧。”索海大咧咧道:“明军固然非同往曰那般孱弱,但你仔细看宁远城头,可看到火炮了?这里没有炮,咱们还怕他什么?难道明刀明枪的厮杀,咱们还会输?”
图赖摇了摇头:“六哥,这些年咱们是打顺了,但真心回想十几年前,明军也不是谁都能捏的软柿子。”
索海和图赖在眼下已经算是满清的栋梁,在老奴时代都还是孩童,在黄台吉致力于抢西边的时代,也只是中下级的军官。那时候他们还不能得以见到明清战争的全貌,但也知道明军有过以一万兵马主动冲击六万满洲大军,并且获胜而归的战例。
明军的斥候突然大量增加,让东北面来的清军分外紧张,是故攻城准备的更加仓促。
这支打着纯黄色旗帜的队伍,正是走喜峰口出关的满洲正黄旗,皇帝的亲领旗。
统领这支人马的是费英东的两个儿子,第六子索海和第七子图赖。此二人原本跟着阿巴泰在南路天保前线,然而却双双败在了明军手中。尤其是索海,一万大军只是一阵便败得全军覆没。
虽然按照满洲旧制,打了败仗就要受到惩罚,然而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何况他们两人的小败在天津、保定的大败面前也不算什么,只是被降了一级世职。如今他们领着自己祖父开创的人马,越过高山,来到宁远,正是为了将功赎罪。
做出这个决策的人,自然不是七岁的小孩子皇帝,也不是被后世美化得失真的永福宫庄妃,而是总被黄台吉尊为“巴克什”的索尼。
索尼在满洲人中以博学多识著称,对于军事虽然外行,但对于权谋却不陌生。他早就洞察了多尔衮心中的小算盘,故而刚出喜峰口就命索海和图赖点起本部人马,从喀喇沁蒙古插入辽西,抢占辽西走廊中断的宁远城,拖延多尔衮返回盛京的时间。
索尼虽然眼光毒辣,下手也深谙黑、准、狠的精髓,终究不能未卜先知,猜到明军竟然会渡海登陆,抢占宁远。在他看来,任何一支军队,都该首先迎圣驾回京,安顿四方,告祭太庙,然后再兴兵出师。可他偏偏没想到,大明皇帝陛下从来不是个按照常理出牌的人。
索海和图赖过了连山驿,发现宁远城已经落入了明军之手,虽然不在乎多尔衮的死活,但有机会一雪前耻终究是好的。更何况,已经是戴罪之身,若是不战而退,未来也就毫无前程可言了。
宁远城周长九里,按照每里最低投入一千人算,要想将之四面围困,也需要九千人马。
而且这个保底人数还是按照虏兵与城中守兵的战力相当计算的。如果人数再少一些,廖耀兵完全可以在自身战损能够接受的前提下,出其不意地选择一面予以击溃。
索海和图赖在经过天保战线的教育之后,再也不相信明军不堪一击的故事。起码他们明白,这支胆敢孤军深入强取宁远的明军,绝对不能轻视。以他们所领的一万兵马,其中三千汉军旗,要想攻下有千人驻守的宁远城说不定还得依靠运气。
运气很快就真的眷顾了这两个败军之将,派出去的探马抓住了一个活口,从而逼问出宁远城中的守兵数量在一千上下,粮草、军资无数。那人虽然只是个落单的难民,却亲自参与过运粮和火药,倒也能说个一二出来。
只是难民并不知道近卫新一师全军都在此处,虽然看到了许多人马往来,却不可能窥及编制。而且以平民的见识,五六千人和上万人,根本无从分辨,只能简而概之称为“许多许多”。
即便如此,也足以让索海和图赖无比庆幸了。
“看来明军果然是想占据宁远这个重镇,这一千人马就是督办粮草的。”索海深信“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对明军的海运能力没有丝毫概念,自然也就不能理解明军会在短时间内在辽西投放上万人。
图赖更关心全局,道:“不知道多尔衮走到了哪里,是否被明军缠住了脚。若是他能与我军两面夹攻,要破这宁远也不是不可能。”
“老七何必如此沮丧。”索海大咧咧道:“明军固然非同往曰那般孱弱,但你仔细看宁远城头,可看到火炮了?这里没有炮,咱们还怕他什么?难道明刀明枪的厮杀,咱们还会输?”
图赖摇了摇头:“六哥,这些年咱们是打顺了,但真心回想十几年前,明军也不是谁都能捏的软柿子。”
索海和图赖在眼下已经算是满清的栋梁,在老奴时代都还是孩童,在黄台吉致力于抢西边的时代,也只是中下级的军官。那时候他们还不能得以见到明清战争的全貌,但也知道明军有过以一万兵马主动冲击六万满洲大军,并且获胜而归的战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