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四章质朴金家

    听着金保国质朴的话,许立却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儿子死了,作为父亲金保国又岂能不悲痛?可他们一家却为了不给大家添麻烦,竟然连和连都不肯来,只是要求把儿子的骨灰带回家乡安丧而已!

    “走吧,到了金家再说!”许立感到自己与金家一家人相比确实有些渺小,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样的山水才养育出了金家父子这样的人。

    赵国庆知道金保国在许立面前还是有些拘谨,拉着金保国上了自己的车。前面一辆警车开路,后面赵国庆、许立、赵鹏分乘三辆车跟在后面,车队直奔金鑫的家乡三晋省万宝市天安县,不过车队在出了和连境内后便取下了警笛,以免惊扰到路人。

    天安县位于三晋省西都市南部,面积2600余平方公里,可人口却只有16万左右,三面环山,中部和西部为黄土丘陵区。这里当年是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时其,全县仅有不到10万人口,却有近两万人参加革命,可抗战胜利后,仅存百余人。特别是后期解放战争,全县多年源源不断为党和军队输送兵源及粮食、饲料、肉、蔬菜、军鞋等物资,当时在天安有名话:一粒粮也要充军粮,一块布也要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也要送战场!建国后,中央领导曾说过:没有这些老区的百姓就没有新中国的诞生!

    可就是这样一个革命老区,建国至今已经近五十年,却成了全国贫困县,全县农民人均收入还不足1500元。

    当许立等人乘车驶入天安县城时,许立等人不由得感慨万千,这那里算是一个县城,甚至还不如和连的一个普通乡镇繁华。特别车辆下了天安县城主干道,驶入金鑫的老家赵村乡时,道上一辆辆载满沙石的载重汽车从许立等人身边驶过,将原本应该整齐的马路压得沆沆洼洼,许立等人一路上闻着尘土,忍受着颠簸,吃尽了苦头。

    这里毕竟不是自己管辖的区域,许立对这些超载的汽车也只能是摇摇头,叹口气而已。车队很快便下了马路,驶进了一条黄土道,顺着土路再次前行了两个多小时,进入了一个小山沟里,这里就是此行的目的地曲屿村。

    车队在村口的空地上停了下来,许立却看到这里多数的百姓居然居住在依山而建的土窑洞里,而且还不时有人赶着毛驴,在毛驴身上架着两支大水桶。

    这时金保国也捧着金鑫的骨灰下了车,道:“前面就是我家了,不过车开不过去。”

    “走吧,一起去看看!”许立看到四周的景像,已经能够猜出金保国一家的生活状况。可当大家跟着金保国来到金家时,却还是不由得为金家的生存状况感到忧心!

    金家同样住在依山而建的一座窑洞内,可这个窑洞恐怕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了,看上去已经是摇摇欲坠。与这里相比,恐怕和连最困难的百姓也要算是富翁了!

    “孩他娘,我回来了!”金保国刚刚走到院门口,就高声喊道。

    听到喊声,窑洞中推门走出一位妇人,两个二十来岁的大姑娘和一个十六七岁的小伙子跟在后面。大家都知道这必是金鑫的母亲和他的弟弟妹妹,可看金鑫母亲花白的头发,却好像有六十多岁,根本不像是四十多岁的中年人!

    妇女一出窑洞,看到金保国手捧着骨灰盒,就已经忍不住失声痛哭:“我苦命的儿啊!”一路跌跌撞撞冲向金保国,两个小姑娘一左一右搀扶着金鑫的母亲。金鑫的母亲冲到金保国面前,伸手小心接过骨灰盒,将其紧紧抱在怀里,却双腿发软,一屁股坐在地上,泪流满面!两个小姑娘和那个小伙子看着骨灰盒上大哥的遗照也是泣不成声。

    这时金鑫的爷爷也驻着拐杖一步一步走到金保国面前,大声的道:“别哭了,还有客人呢!咱孩子没给咱们老金家丢人!”

    老爷子在金家有着绝对的权威,金鑫的母亲听了老爷子的话甚至不敢大声哭泣,可这种无声的哽咽却更让人难过。

    金保国轻轻扶起妻子,也劝道:“孩他娘,儿子走了,可咱们还得活下去不是?别哭了!”

    许立等人的到来也早已惊动了村里的乡亲。毕竟在这个小山村里,来个外人都会让大家好奇几天,而今天却一下子来了四辆高级越野车,村里的老老小小早就跟着许立等人一起来到了金家,此时都围在了金家院外看热闹。

    金鑫牺牲的消息金保国并没有对村里人讲,他本想这次去和连接回儿子的骨灰,就安葬在自家坟地里,可没想到许立等人会跟过来,搞得儿子牺牲的消息很快就在村里传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