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李明勋给予两个儿子又一次公平竞争,裁军与清理商屯,都是得罪人的事,两个儿子一人一件,长子裁军完成的算是优秀,但次子清理军屯,却是阴阳并重,直接以挑起日本内战的方式,给所有的商屯一条出路,并且在其中展现出了对贪污等现象的零容忍。
李明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犹豫不决,以至于把希望寄托于最疼爱的幼子身上。他感觉自己生儿子跟华为造手机一样,一代更比一代强,那么或许幼子会更有天赋也说不准。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所有儿子里,幼子最为聪明通达,也因为太过于聪明通达,他根本就不想当皇帝,做这这种限制人身自由,劳心劳力的苦差事。
是长子帮他做了决定,李明勋发现,自己的长子在竞逐储位的过程中,使用了盘外招,竟然主动联络朱明复国主义者这些士大夫余孽,威胁太子的安全,这种行为,在历朝历代都能称的上叛逆,但李明勋不在乎。
因为他确定,自己的长子只是争夺储位,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弟弟,仅此一点,就足够了。至于储位,李明勋站在长子的角度,他也认为自己无法舍弃,打下江山给别人坐,这种事,圣人也做不到,更别说,李明勋连孔圣人家都抄家了。
可李明勋不想继续下去,这种事既然求不得周全,那就尽可能周全自己了,既然幼子不想当皇帝,那就只能二选一。
李明勋确定他的长子是一位成吉思汗、忽必烈那样的人物,开疆拓土是把好手,但治理国家却是不行,就从其容不下资产阶级,认为应该取缔议院,李明勋就认为自己的事业不能传给长子。
如果他想成为一个封建专制君主,当初就不会建立君主立宪体制。
于是他给了长子建立自己帝国的机会,美洲或者次大陆,二选一。
基于对未来局势的判断和对长子的愧疚,在当初长子选定次大陆的时候,李明勋就认定次大陆就属于长子了,这就是他的舞台。这在当时看来没有什么,毕竟李明勋认为帝国的势力范围边缘就是次大陆。
可问题在于,他的幼子李君威从帝国二十年起就展现出了不亚于长子的武威,虽然李君威胆子很小,从不亲临战阵,甚至因为畏惧寒冷,躲在后方玩乐,与敢驾驶战列舰冲入敌人战列线搏杀的长兄,和那个在草地上和爱新觉罗玄烨单挑的二哥完全不同。
但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好统帅,用最小的代价和最高的效率在海陆两个方向为帝国开疆拓土,一直开拓到了极限。
这直接改变了李明勋之于局势的判断,帝国在南洋建立直接统治,让南洋之兴盛仅次于江浙,在南非地区陆续建立了四个行省,独霸了整个澳洲,又开通了苏伊士运河,等于说原本被李明勋视为帝国势力范围边缘的印度洋地区,一下子变成了帝国的后花园。
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
当上皇帝的李君华,无论是出于私心还是出于帝国的战略利益考量,都不会允许自己的长兄独霸次大陆,要知道这可是一块拥有超过一亿人口的地区啊,出现一个统一政权,将是帝国的最大威胁。
因此帝国在次大陆上合纵连横,最终把印度斯坦帝国限制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北部,在次大陆上保留了莫卧儿王朝,扶持了马拉地帝国等强大势力,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李明勋接受了这个现实,儿子虽然亲,但也比不上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更何况,这边是两个儿子。
但问题是,李明勋接受了国家间的事,但对已故长子一脉更为愧疚了,而且现在的印度帝国皇帝李昭圭还是在他跟前长大的,因此,李明勋对印度皇室一向关照,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好在李昭圭登基后,一改父亲生前对帝国的警惕和疏远态度,实现了与帝国之间友好的关系,造就了皇室之间与国家之间的双重友好。其本人生于帝国,长于帝国,对帝国的战略和强大有着很深入的了解,因此从来就不想着开疆拓土,一统次大陆,反倒是休养生息,教化次大陆的百姓,可以算是次大陆几千年历史上,很少有的仁君典范。
李海和林君弘到了露台,眼见父子三人各自坐着一句话不说,心道肯定是大事。
李明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犹豫不决,以至于把希望寄托于最疼爱的幼子身上。他感觉自己生儿子跟华为造手机一样,一代更比一代强,那么或许幼子会更有天赋也说不准。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所有儿子里,幼子最为聪明通达,也因为太过于聪明通达,他根本就不想当皇帝,做这这种限制人身自由,劳心劳力的苦差事。
是长子帮他做了决定,李明勋发现,自己的长子在竞逐储位的过程中,使用了盘外招,竟然主动联络朱明复国主义者这些士大夫余孽,威胁太子的安全,这种行为,在历朝历代都能称的上叛逆,但李明勋不在乎。
因为他确定,自己的长子只是争夺储位,并不想害死自己的弟弟,仅此一点,就足够了。至于储位,李明勋站在长子的角度,他也认为自己无法舍弃,打下江山给别人坐,这种事,圣人也做不到,更别说,李明勋连孔圣人家都抄家了。
可李明勋不想继续下去,这种事既然求不得周全,那就尽可能周全自己了,既然幼子不想当皇帝,那就只能二选一。
李明勋确定他的长子是一位成吉思汗、忽必烈那样的人物,开疆拓土是把好手,但治理国家却是不行,就从其容不下资产阶级,认为应该取缔议院,李明勋就认为自己的事业不能传给长子。
如果他想成为一个封建专制君主,当初就不会建立君主立宪体制。
于是他给了长子建立自己帝国的机会,美洲或者次大陆,二选一。
基于对未来局势的判断和对长子的愧疚,在当初长子选定次大陆的时候,李明勋就认定次大陆就属于长子了,这就是他的舞台。这在当时看来没有什么,毕竟李明勋认为帝国的势力范围边缘就是次大陆。
可问题在于,他的幼子李君威从帝国二十年起就展现出了不亚于长子的武威,虽然李君威胆子很小,从不亲临战阵,甚至因为畏惧寒冷,躲在后方玩乐,与敢驾驶战列舰冲入敌人战列线搏杀的长兄,和那个在草地上和爱新觉罗玄烨单挑的二哥完全不同。
但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好统帅,用最小的代价和最高的效率在海陆两个方向为帝国开疆拓土,一直开拓到了极限。
这直接改变了李明勋之于局势的判断,帝国在南洋建立直接统治,让南洋之兴盛仅次于江浙,在南非地区陆续建立了四个行省,独霸了整个澳洲,又开通了苏伊士运河,等于说原本被李明勋视为帝国势力范围边缘的印度洋地区,一下子变成了帝国的后花园。
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
当上皇帝的李君华,无论是出于私心还是出于帝国的战略利益考量,都不会允许自己的长兄独霸次大陆,要知道这可是一块拥有超过一亿人口的地区啊,出现一个统一政权,将是帝国的最大威胁。
因此帝国在次大陆上合纵连横,最终把印度斯坦帝国限制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北部,在次大陆上保留了莫卧儿王朝,扶持了马拉地帝国等强大势力,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李明勋接受了这个现实,儿子虽然亲,但也比不上自己的民族和国家,更何况,这边是两个儿子。
但问题是,李明勋接受了国家间的事,但对已故长子一脉更为愧疚了,而且现在的印度帝国皇帝李昭圭还是在他跟前长大的,因此,李明勋对印度皇室一向关照,这是大家都知道的。
好在李昭圭登基后,一改父亲生前对帝国的警惕和疏远态度,实现了与帝国之间友好的关系,造就了皇室之间与国家之间的双重友好。其本人生于帝国,长于帝国,对帝国的战略和强大有着很深入的了解,因此从来就不想着开疆拓土,一统次大陆,反倒是休养生息,教化次大陆的百姓,可以算是次大陆几千年历史上,很少有的仁君典范。
李海和林君弘到了露台,眼见父子三人各自坐着一句话不说,心道肯定是大事。